登陆注册
6383600000043

第43章 网络文学评论(一)(2)

2008年文学批评界出现了新一轮“网络文学研究热”,但总的说来,对网络文学的批评研究仍然滞后,鲜花与杂草并存的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发展中的新的文学形态,对我们既有的文学批评理论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网络文学亟需理论界早日建立起符合网络文学自身特性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标准,以引导网络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

面对网络文学的兴起

胡平

就整体艺术质量而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目前网上阅读率已接近50%,网络文学的读者也与日俱增,就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态势。传统文学也可以上网,但传统文学上了网是否就是网络文学了?也未必。情况表明,典型的网络文学在网上取得的点击率还是要比网上的传统文学为高,说明网络文学已经具有自己初步的特点。

首先是速度或节奏问题。起码在表面上,两种文学的叙事速度不同。速度和节奏问题,又首先是一个进入的快和慢的问题。例如,盛大文学举办的“首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展”中推荐的作品《战天星》是这样开头的:

大内宫廷,一片威严。

突然戒备森严的东宫重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临时调入的宫廷侍卫们,一个个手按兵刃,面目冷峻,肃立岗位,环视四周,随时准备出手,拱卫新皇。

原来的太子内室,静静如斯。

几案上临时摆着几个奏本,上面笔墨齐备,新皇正在阅览奏章——这是他刚刚从朝堂上带回来的。

局面紧急,老皇帝突然成疯,不能视朝理政,太子匆忙登基。

——这种文字的作品,在纯文学方面看来,还嫌稚嫩,它不可能被推荐到茅盾文学奖参评,它在网上受到欢迎首先是因为它的简捷。显然,从第一句话开始,就使读者知道要发生危机了,提出了悬念。这个进入是比较快的,而网络读者第一就需要快,需要知道你想写些什么,有没有他感兴趣的东西,否则就没有耐心和信心读下去。相对而言,网络文学更重视现代读者心理,许多作品就是这样三句话一段,五句话一段,中间还设有空行。造成一个节奏的标志,表示它的节奏相当之快。纯文学写法有所不同,纯文学的一些作品上了网,遇到读者的抱怨,说光一个开头就叫人受不了,绕来绕去意思不明,环境描写也太长。这种反映具有某种普遍性。其实,纯文学讲究含蓄,许多情况下就是要绕来绕去,环境描写也往往是必要的场景氛围铺垫。纯文学作品的叙事速度也往往是慢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它的节奏反而要慢下来,使读者在作品里静下来享受一份从容,思考一些深沉的东西。所以我们先要肯定: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各有各的方式,各有各的价值观,适合着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或许,将来的网络小说,在节奏上会逐渐慢下来,以适应审美眼光逐渐提升的网上读者群。

问题还有另外一面,我也想说,目前不少传统文学作品的节奏是太慢了些,保持着太浓郁的农业社会气息,有时看了四五页,还没看到多少值得注意的地方,不但使网络读者难以卒读,也使图书读者难以容忍。这里用的“节奏”一词,已不仅指叙事节奏,也指文本中审美信息量的密集程度,是作品质量的一种内在标准。关键在于,你慢的时候,慢里面要有东西,而不是慢得很“水”;快的时候,当然里面更要有东西,要尽可能丰富读者阅读中的感受。这也是时代变化带来的要求,如电台交通台的主持人,一般口才很好,语速很快,言语中信息量很大,才能适应时代的节奏,因为今日听众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提高了许多,当然读者也是如此。可惜的是,现在有些小说是写得很啰嗦的,自以为写得有意思,其实没意思,自己不觉察,读者则看不下去。相比起来,还不如《野外生存》这样的作品来得直截。

有一美国的获奖小说叫《危机关头》,它的开首是:

卡勒韦一眼就看到了妻子桑德拉用胶布粘在电冰箱上的条子。条子上说让他去警察局接她。他疑惑不解地开车到警察局,看到她正坐在一个四面是玻璃的办公室里。她看上去挺平静,甚至显得安详,只是紧咬着下嘴唇。

“你怎么啦?”他气喘吁吁地问。

“我被强奸了,卡尔。”

——这个作品,“进入”的速度比《野外生存》更快。不仅快,里面还有“东西”,也有一种简洁的美感。显然,这个小说由中国的普通作者来写,字数起码增加两倍不止。再如美国电视剧《越狱》《疯狂主妇》等,节奏之快并且其中“干货”之多也是明显的。因此,成功的网络文学对有些传统文学创作是有启示的,它背后提供了一种来自读者的反馈:要尽量充实作品中的审美信息量,向读者提供更丰富的内容,为此有时需要加快节奏。起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作品节奏应该加快。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另一个区别在题材上,涉及“写什么”的问题。譬如,网络文学在题材上是有侧重的,类型化创作占很大比重,如悬疑推理、都市情感和战争历史等方面。这些类型几乎就是读者面最大的题材类别,也几乎是纯文学基本不愿涉及的类别,不愿涉及的理由是它们有通俗之嫌。但这种情况也造成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在网上竞争力的差异,从市场上看,纯文学被边缘化的确与它自身的题材范围不无关系。如纯文学创作中农村题材作品较多,但网络读者不太喜欢看“村里的事”,就出现了反差。应该肯定的是,纯文学不能跟着网络走,仍然需要坚持乡土题材创作,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另一方面,也应该扩展自身题材的领域,不必人为划定疆界。中国最有才能的作家仍然集中在纯文学界,数量也相当多,是否应该分出一部分作家去从事畅销书或是通俗文学的写作,包括新浪网上三种类型的写作,以满足更广泛读者的需求?目前文学创作的大格局不尽合理,搞纯文学的人太多,比例有点失调,后果是把一大部分文学市场让给了别人,十分可惜。中国的畅销书市场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在这个领域,就需要产生很高明的畅销书作家,但传统作家们大都不愿染指。都奔着茅盾文学奖,甚至奔着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正常。没必要全体作家都去攻取一个目标,或许应该有三分之一的纯文学作家去从事通俗文学和畅销书写作,如此,文学边缘化的问题将有很大缓解,且有助于提高文学的整体水平。茅盾文学奖也在变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出《暗算》,就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表明,《暗算》这样题材的作品同样可以摘取桂冠,这是意味深长的。当然,茅盾文学奖绝非通俗文学奖,《暗算》貌似通俗文学,但文学性很强,语言和叙述都很讲究,更是应该注意到的。

网络文学刚兴起不久,还有一些其它特点,尚在发育之中。它并没有改变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基本价值观,然而提供了文学存在的更多样的可能性和更丰富的发展空间,也带来新的挑战。传统文学必然要进入与网络联姻的时期,但上不上网只是表面环节,重要的问题在于,传统文学还需要从网络文学的发达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改良自己的创作观念。

网络文学的空间及问题

许苗苗

十年间,网络不仅孕育了大批创造力旺盛的作者,创作出不少新颖、生动的作品,还培养了诸多拥有网络阅读习惯的读者。综观网络文学十年发展历程,与最初研究所预期的偏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网络文学无功利”这一乌托邦想像的破灭。早期网络文学是爱好者的自发创作,以赚取“注意力”为目标,但当痞子蔡一炮走红,从出版社获得大笔版税之后,网络文学中的“网络”就已然变成印刷媒体免费广告的发布场所,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无功利”。2002年左右,“眼球经济”神话破灭,诸多热情进行知识共享的文学网站由于经济原因难以为继。“书路”、“榕树下”、“黄金书屋”等文学网站相继倒闭或被收购,“E书时空”、“52EBOOK”等发布的电子书资源也引起版权争议,“无功利”的知识共享似乎只能停留在想像中。2003年以后建站的诸多文学网站开始探索风险投资之外自力更生的方式,会员制、点卡制应运而生。“起点中文网”从网络游戏运营中吸取经验,开创在线收费阅读模式。目前,多数文学网站都不提供全免费资源,网络写手成为与短信写手、网站编辑、广告策划等类似的职业模式。所谓“无功利创作”只在网民间私下流传,如博客、邮件和论坛中的网文。这类作品没有经济收益,没有将作者捧红,在传抄中屡经修改,缺乏版权界定。因其短小驳杂,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却以群体的姿态成为网络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汶川大地震后开始流传的小诗《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原诗经过网络上多次转载和改编,已难找出传统意义上的原始“作者”,而成为公众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但占据网络读写主流、被网站有意识保留的网文,往往基于作品效益而非价值,无功利作品得不到有意识的收集和整理。

早期对网络作品表达方式突破的期待也未如人愿。网络文学曾经是混杂着大量符号语言、网络新词、动画、视频的文本,全新的表达方式带给读者无限惊喜,其中诞生的新词、符语还影响到口语和印刷语言,表现出视觉创新的力量。研究者曾大胆地想像:网络文学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带来全新阅读体验,“以声音、文字和其它视觉效果为表达方式,具有交流和互动性……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然而,当前网络文学作品在技术创新和视觉感受方面,并没有进一步发展。在网络媒体日益精细化、专业化之后,在热中于技术探索的人们从视频、动画、音频等专业爱好者中找到知音之后,网络文学反而更加单纯地安于文字状态,网络文学延伸到手机、MP5等个人数据终端也依然是文字形式。

十年过去,网络文学作品日渐丰富,研究的发展却未尽人意,反而暴露出问题和不足。研究主体身份的困惑是制约研究者专注于网络文学领域的主要因素。早期关注网络文学的是网民、文学爱好者、记者等,当前网络文学研究者主要由文学、文艺学进入网络这一新领域,他们对新媒介、新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冲击、文学在网络上发展的可能性、网络文学创作现状和发展规律等进行了分析归纳。随着网络媒体日渐兴盛,一些专门的网络文化研究机构诞生。对网络文学的关注虽不缺乏,但从以上研究者的身份不难看出:其中大部分人并非专门网络文学研究者,几位主要的网络文学研究者多是在研究大众文化时兼及网络文化,虽然理论功底雄厚,研究能力不弱,但因知识结构欠缺,总体缺乏对该领域的热情。而年轻一代研究者受专业设置和学科规范影响较重,急于将自己纳入主流批评领域,不敢轻易就尚无定论的新文学现象发言,以致与新兴网络文学现象逐渐疏远。

由于网络文学研究未成系统,是一个需要涉及又无法投入较多精力的范畴,研究者每每谈及都容易从网络文化与社会热点结合的时事性话题入手,关于“网络文学”则多半考虑的还是对象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认清对象固然重要,但如果未曾完整读过一篇网络作品就讨论其定义、特点、发展方向,则有坐而论道之嫌。不管网络文学的定义是否已经辨析清楚,也不论网络和文学在其中孰轻孰重、有怎样的亲缘关系,“网络文学”名下毕竟已积累了不少作者、作品和流派,研究中决不缺少对象。当前的文学网站主要有两类:一类以纸制出版为目的,如“华文网络文学”、“榕树下”等,主要靠广告和出版赢利,他们试图发掘和推介的不是网络作者,而更偏向从网络起步的传统意义上的作家。由于这类网站偏向传统出版模式,作品筛选严格,质量较有保障,但与网络的关系却不紧密。另一类网站以网上创作和在线阅读为主,赢利模式离不开网络平台,似乎更可当“网络文学”之名。但这类网站中的作品数量巨大,质量不可预期。以“晋江原创网”为例,其简介上写着“网站拥有注册作者26万名,超过30万部线上作品,平均每2分钟有一篇新文章发表,每10秒有一个新章节更新,每2秒有一个新评论产生”。仅一个网站就有如此海量的文本,研究者要想做到对对象的全面、多样化把握几乎不可能。收费阅读制度也造成文本到达的困难。一般文学网站中,较完整的作品多半属于付费阅读范围,研究者很难在随意浏览中发现精彩的内容;而按照字数付费去阅读篇幅超长、质量未知的单一文本,结果也未必乐观。利益驱动网络作品冗长、重复,即便乐于此道的人也常有“再也不想看第二遍”的感受,单个文本不具有代表性,经不起反复咂摸的作品缺乏研究价值,而要达到整体把握、广泛阅读又有极大难度——研究者不得不站在网络文学之外。因此,研究者和网络文学的距离不能仅仅归咎于对文本的漠视,还缘于网络文本到达的困难。

网络写作受外因导向,由投资方(网站)决定题材,由读者参与大框架设计,作者只需充实内容、添加细节。经营和创作者的目的是赢得市场,在内容方面主要考虑读者的趣味。他们希望吸引研究者的目光,但主要期待认同和鼓励以及由此而来的广告效应;题材的开拓、新赢利方向等可操作性建议最受欢迎,如果能提供类似“解决方案”则更好。在传统文学观念中,被称为“创作”的文学首先应该具备创新开拓性,要有独立的艺术追求和冒险精神,这种冒险时常超前,不一定被公众看好或接受。对于文学来说最不可取的就是迎合大众或为外在的政治、经济目的服务。这种目的的不同导致被文学研究者看好或关注的对象不一定被网站接受并培育,甚至可能被作者或网站自发淘汰。

同类推荐
  • 韶年华韵

    韶年华韵

    本书分为人物·雄浑、追忆·洗练、感悟·超诣、寄语·流动四部分,收录有《走进光华的思考者》、《我看见了天使》、《四年的渐变》、《离别的季节》等文章。
  •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本书分为纵横聊斋、文本探微、神鬼天地、旁论杂说,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引、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聊斋志异》的异想世界。换个阅读角度,本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迷。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蒲松龄也有过婚外情吗?卡夫瞳的创作是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吗?趣谈蒲松龄的养生术。66个谜底,带你重新认识《聊斋志异》。
  • 雁塔作证:楚雄师范学院校友优秀文集(第1辑)

    雁塔作证:楚雄师范学院校友优秀文集(第1辑)

    本书收录了80篇楚雄师范学院校友文集,抒发了他们对母校的眷恋、师恩的感激、求学的收获、奋斗的干苦、人生的感悟。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那些中国人

    那些中国人

    本书是他的一部随笔集。以文人篇、军人篇、科人篇、伶人篇、凡人篇分别讲战争的故事,写科学院的故事,说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在他笔下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中国人。他的描写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或会心一笑、或心尖一颤、或若有所思……他在竭力探寻着同为中国人的最为本质和共性的东西。
热门推荐
  • 以尸争帝

    以尸争帝

    爱人惨死,家破人亡,一代天骄奈何时月短暂,修炼之路被废,报仇无望,与其苟延残喘不若轰轰烈烈的死去;弄巧成拙化作僵尸归来,苏醒前世记忆,杀尽仇敌,屠尽仙魔,以尸争的帝位······(上帝视角的写作方式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风骚,个人觉得文笔还可以,值得一读,特别是有人生感悟穿插在内。欢迎大家订阅!!!!)
  • 从草根开始

    从草根开始

    2823年的科技于经济依然发展到了现今社会人类所无法想象的地步。然,2823年身怀绝技的豪门少爷确在一次意外中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华夏变成了真真切切的草根阶层。叶飞:“草根就草根,哥一样风生水起”叶飞:“看哥,怎么把草根变成神话。哇哈哈美女如云不是梦啊。”身后众女:“你丫想死是吧,还想泡妞儿。。”
  • 真武路

    真武路

    神秘空间、古老的石碑……一连串的奇遇,让洪天祥走进了他梦寐以求的道路。神农架内的灵犀秘境,流血的石壁,神秘消失的尸体,这一切的背后又是一个怎么样的阴谋!?追寻真相,他走进了平时很难想象的世界。真相背后又是什么在等待着他。迷幻真武路,至极方可休。
  • 狐盛恣意

    狐盛恣意

    体型娇小的她看上去萌得不行,激发女性母性泛滥的可爱外表下却是一个来自地球二十一世纪的军情处间谍?小不点迷之穿越,竟然变成了一只…一只兽?好吧她认了,重点是,成了兽为什么还是小小只?这是基因变异吧喂!还有还有,这个长得还行的老头子,别对着我傻笑了好吧!看小粒少女如何玩转异世。
  • 重生两面:天使与恶魔

    重生两面:天使与恶魔

    她被后母和拖油瓶妹妹还有最信任的老公杀害,家破人亡,她被阎王爷传到另一个世界,是25世纪,成为世界首席杀手,顶级黑客,金牌神偷,世界首席集团的最高统治者,在黑与白中间遨游,她带着恨,重生回到21世纪的被杀害的婴儿时期,人前,她是温柔天使,人后,她是从地狱爬出来的女王!
  • 欧陆永远都是血腥的

    欧陆永远都是血腥的

    首先,根据王国风云的地图为参照,并且当地的贵族也依照这个游戏,名字也是随机的--最后声明,绝对不是小白文,其次属于娱乐作,多半不会太监,但更新除非一时间兴起或者心情好,或者有人监督--总而言之就是这样啦。简介:真实的欧陆就是这样的吗?第一次离开城堡的主角屏住呼吸,眼角抽搐着发布了他继承了伯爵头衔后的第一个法令“从今以后所有人都必须到厕所去大小便!”片刻后,他无力的捂住鼻子“厕所就是现在让人去城外挖个坑!大小便在坑的边上解决!然后……填埋起来!”事实证明,这个命令非常欠妥,主角也第一次认识到了现实与游戏之间巨大的差别……“说好的前途无量呢?这该死的中世纪!”
  • 剑啸空桑

    剑啸空桑

    空桑大陆,被遗忘的大陆,南蛮地的小城幸存者王武踏上了一个人寻找正义的旅程!一人之正义,千万人之正义孰轻孰重!
  • 重生吧将军:三生三世爱定你

    重生吧将军:三生三世爱定你

    白色的床单,衬着你苍白的脸,旁边是一起刺耳的响声,你不再红润的脸庞,渐渐僵硬身体。我知道你已经离我而去了,我最爱的女孩。你是如此不爱我么,就算死,都要早我一步,别怕,我就来陪你......偷偷看着你走出病房时的心痛,那张脸和我这个“死人”的脸的颜色差不多了吧,那么苍白,才二十多岁的你,怎么看起来老了这么多,对不起,我深爱的男孩,只有我“死”了,才能消失在你的的世界里,你才会有你的将来......可是你怎么这么傻,我都从殡仪馆里走了出来,你却躺着进了去,马路上,你的血撒了一地,这样的猩红,你是不是在怪我?我爱的男孩,没关系,我陪你,我们一起走吧,说不定这样,我们就能幸福了。浴室里,血......
  • 泛修行外传

    泛修行外传

    这里是楚天大陆。每种存在都有先天的自然界赋予的优势,比如人族的智慧,禽族的妖异,兽族的强横,虫族的鬼魅。而作为成万物基础的楚天大陆,自然界给予它的是广袤的地域,宽大绵长的河流,相对温暖潮湿的气候,充沛温润的精气,以及数之不尽的天材地宝。在这块土地的西南一隅,诞生了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叶青。鉴于其对得道升神的向往并在这条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在诸多诡异机缘之下,一步步成长为这方世界绝强者。在一次意外陷入另一广阔青蒙空间之后,却因祸得福,开启了自己修行的新篇章。在激烈惊险的争斗中,成就自己无上神通…...欲知详情,一切尽在《泛修行外传》。
  • 逾念

    逾念

    人生总是在不停地改变,命运之轮不会伴随死亡而休止,在世时光匆匆而去,我需要跨过的还有很多,观点也好,理想也罢,追逐的道路永远不能停下脚步,我不会为了信念而活,因为我的存在只为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