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3000000021

第21章 批评理论与时间诗学(21)

一般来说,李健吾在评论作家作品时,比较尊重作者的意见。他在《答巴金先生的自白》一文中说:“等到作家的自白,任何高明的批评家也该不战自溃。对着一件艺术的制作,谁的意思最可听信,如若不是作者自己?”但是,由于作家对自己的作品具有一种“母性的情感”,所以,批评家也必须“提防他过分的姑息”。他认为,一件作品给人的经验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繁复多变的。不仅不同的读者看来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同一个读者由于时间的差距,环境的变化,甚至心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对这件作品的理解。同时,就是作者自己,有时候都不能确知自己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所以,对一件作品的理解和解释就会有多种可能性。那么,批评家对于作品的解释和作者自己的自白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李健吾从他的批评观念出发,认为批评和创作一样,也是一种性灵的活动。作家根据人生的经验材料和他的存在提炼出艺术,而批评家则根据前者的艺术和自我的存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增深他的识见,提升他的人格,达到人性的完美。所以,批评和创作一样,都是对人生、宇宙的一种认识方式,二者处于同一个平台上,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所以,批评的终极使命并不是追寻作品的原意,它不是一种毫无生气的单纯的解码活动,批评必须关注当下的现实。因此,李健吾说:“我的解释如若不和诗人的解释吻合,我的经验就算白了吗?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①批评家的解释和作者的自白二者两不妨碍,有相成之美,无相克之弊。

从阐释学的意义上来说,批评也是一种阐释活动。而要真正理解阐释活动,必须把握阐释学三维:理解—解释—运用。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指批评家与文本浑然一体反思前的我思阶段,而“解释”则是对理解的现象学描述。美国文论家赫希则认为,所谓理解即是一种依照对象的概念和语言来构筑对象意义的思维活动,一种对对象的顺应,而解释即用解释者和读者熟悉的语言规范所进行的意义解说。②也就是说,理解是一种思维的运行过程,是内部语言对文本的把握,它是解释的前提。解释则是理解的具体外化,它将理解明朗化,并在必要的时候修正和完善理解的过程,因而它又为理解的合法性提供某种依据。伽达默尔认为理解作为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本原特征,它与传统有着密切联系。理解无法脱离历史,我们自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因此,历史性是一切理解的根本性质,理解的历史性构成了我们的偏见。也就是说,理解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必然带有某种主观色彩。正是因为理解具有历史性和主观性,才使得理解有可能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理解不是一个纯然寻绎文本原意的过程,任何人的理解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把握历史和文本。同时,理解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它是一个不断创新或推翻过去的理解的过程。所以,它又是一个文本意义生成的过程。理解的差异导致解释的差异。解释者在自己独特的理解中重新解释对象文本,使得文本获得一种新的意蕴,从而形成与原来相异甚至相悖的解释。一般而言,解释者的解释与文本的原意或原有的解释之间存在以下几种情况①:一是与文本原意或原解释重合。这类解释旨在与文本原意相趋同,是一种客观性的“文本解释”,因而被称为重合论解释。二是对原解释或文本进行一种补充,使之发生意义增殖。这类解释并不推翻原有解释,而是另生出一种新的解释,因而被称为生成论解释。三是对文本或原解释进行一种创造性的发挥,在这里,新的解释往往与文本的原意差距较大,解释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文本,带有很大的独创性。因而这类解释被称为创造论解释。四是解释者完全超出对象的有效解释范围,与文本的原意或原解释相悖反,称为逆反论解释。

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当中,这四种类型的文本解释都有。一般而言,李健吾比较尊重作者自己的解释,而批评家的解释也基本上切近作家的个性特征。这类解释多半属重合论解释。换言之,这类解释追求的就是批评家的经验与作家经验相互契合。而二者经验相龃龉则有其余三种情况。以李健吾评论卞之琳的《鱼目集》为例。卞之琳的诗篇《寂寞》,李健吾读过以后,从中味出了人生的悲哀,一个乡下来的喜欢蝈蝈的孩子进城后,禁不住寂寞,就买了一个夜明表,“为了听到一些声音,哪怕是时光流逝的声音”。但是,“如今它死了三个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李健吾说:“为了回避寂寞,他终不免寂寞和腐朽的侵袭。”诗表达了“短促的渺微的生命”,人生的“悲哀”和“迷怅”。这是批评家的解读。卞之琳说:“当初只是想到这么一个乡下人,简单地写下了这么一个故事。然后在本文里找了这么两个字作为题目,自己原不曾管有什么深远的意义。”在这里,批评家的解释出乎作者的意料,它使得文本的意义发生增殖,是在文本“意思类型”①许可范围内的一种补充性的解释,尽管批评家的这种解释未能与作家的经验相互契合,但它能够深化作者的创作意图,批评家通过作者的表层意象可以阐发出作品深层可能蕴含的人生经验。因而这种解释被称为是有效的。卞之琳也说这让他“觉得出乎意料的好”。同时,批评家的解释又没有推翻文本的原意,而是在这之外另生出一种新的解释,由此,可以称之为生成论解释。

生成论解释是批评家与作者的经验构成龃龉的第一种情况。下面分析第二种情况,即创造论解释。读了卞之琳著名的诗作《断章》,李健吾特别注重其中的“装饰”二字,认为这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李健吾分析说:“这里的文字那样单纯,情感那样凝练,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而卞之琳的解释却是“此中‘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你看风景,你也成为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两句上下相互指涉,展露的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对”的关联关系。与上例有所不同,批评家的解释并未得到作者的首肯,但作者也没有一概否定。因为一首诗所唤起的经验是繁复的,读者所取的视角不同,所得到的解释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批评家的解释往往会脱离“意思类型”的拘囿,对文本或原解释作出主观性的创造发挥。这种解释也可能与作者的原意相差较远,因此作者也不表示多大程度上的认同。但是,批评家根据他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艺术修养去解读作品,他能够在另外一个方面达到自身的圆满。因此,批评家的这种创造论解释与作者的原意“有相成之美,无相克之弊”。这一点也正好印证了李健吾一贯的批评观念:批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如果说李健吾对《寂寞》、《断章》两首诗的解释与作者的原意只是构成一种偏差,还不至于形成完全相异的悖反的话,那么,他对卞之琳的《圆宝盒》的解释则是完全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在作者看来是“全错”,因而基本上失却了其对文本解释的有效性。但是,在批评家看来,他的解释有一个内在的理路,能够另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这是二者经验相龃龉的第三种情况,即批评家的逆反论解释。李健吾对卞之琳的《圆宝盒》作了精细的分析,认为圆宝盒象征现时,象征生命的存在,或者我与现实的结合。结果遭到卞之琳的反驳,认为这种解说完全错了,“圆”表示最完整的形象,最基本的形象,“宝盒”表示心得、道、知、悟等,诗表达的也是一种哲学上的相对观念。李健吾在《答〈鱼目集〉作者》一文中“检点”了一下自己在理解这首诗时所犯的“错误”:第一,“抓住我的行而上的线索不放”。第二,“要不是作者如今把‘圆’和‘宝盒’分开,我总把‘圆宝’看作一个名词”。第三,“我把‘你’字解做诗人或者读者,没有想到这指情感而言”。第四,“我过分注目‘挂在耳边’,联想到上面那首小诗的‘装饰’字样”。在这里,批评家的解释虽然与作者的解释不相吻合,但他解诗既是结果也是过程,结果也在过程之中。即使解诗的结果是徒然,他也能获得一种诗的经验,和批评家原有的经验构成一种参差。在评论了巴金的《爱情三部曲》之后,巴金也指出了李健吾理解上的“错误”。但李健吾并未完全服膺作者,因为即使是作者的自白也和批评家的解释一样,都只是对作品的一种解释,真正伟大的艺术,展现的就是一个“召唤结构”,它的意义可以不断地被人们所阐发。所以,李健吾最后说:“我无从用我的理解钳封巴金先生的‘自白’,巴金先生的‘自白’同样不足于强我影从。”“即使给我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智慧,更多的自由,我能说全我的见地吗?那么我何必蛇足,正不如任请聪明的读者自己去裁判。”从上面举的两例来看,批评家的解释与作者的解释是相悖离的,它既不是对作者深层意图的一种阐发,使得文本意义发生增殖;也不是对文本或原解释的创造性发挥,使二者两无妨碍,相得益彰。而是批评家对文本原意的一种有意或无意的背离,是批评家为避免窠臼之见,挣脱文本原意的束缚,既而拓展批评的自由空间而做的一种努力。这种逆反论解释能够激活批评家或读者的思维,扩大文本的阐释空间,显出批评家独到的学识眼力和超凡的理论勇气。所以,李健吾说,尽管批评家和作者的经验构成了“一种不可挽救的参差”,但批评家和创作家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谁也不能强谁屈就”。“这是批评的难处,也正是它美丽的地方。”

将上述龃龉的三种情况综合起来,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三者都强调了对文本解释的多义性以及读者批评家“接受”作品过程中的再创造意义。这一点同李健吾对批评本质以及批评标准的理解是紧密相关的。如前文所述,李健吾认为批评就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就是“批评的根据”。既然批评所依承的是批评家自己的经验,那么,批评也就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客观固定的标准。李健吾接受了蒙田等怀疑论者的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处在永恒的变动之中,对象在改变,我们的心灵也在变,因此我们对于世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把握。真正值得要做的还是摒弃野心,返回自身,以自己为中心。批评也是这样,“当着一部杰作,批评家不用说,便是它的作者也不见其就清楚在做什么。既然如此,批评家正用不着把意象的客观图解出来”①。李健吾否认作品存在“客观意图”,虽然在理论上显得有点“偏激”,但是,正如温儒敏先生所言:“在李健吾的‘偏激’中,倒又可以‘发现’他对批判的思考更多地注意到作品可能存在的‘意图’的多义性以及读者和批评家阅读批评作品可能采取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充分认识到批评家‘接受’作品过程中的再创造的意义,有点接近当今所说的‘接受美学’。”①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历史批评过分注重对作品客观意图的探析和阐释,以阶级论标准去蠡测作品的社会内涵,因而忽视了作品中可能具有的多重含义以及读者对作品的多种解释。李健吾的主观批评无疑是对客观批评这方面缺陷的一种弥补,同时,他在批评中充分尊重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显出了一点‘接受美学’的端倪。而他在批评实践中所坚持的批评家立场,他在与作家构成龃龉时所作的种种理解和阐释,又恰与几十年后的阐释学思想不谋而合。此外,李健吾的“灵魂触及灵魂”的批评模式以及“重新经验作者的经验”的批评思维刷新了过去用客观的理论去套取作品的刻板做法,与当今日内瓦学派所倡导的“意识批评”有诸多相通之处。由此可见,尽管当今李健吾的批评被人们冷落,但其中所展现的批评精神富有一定的现代意义,值得我们去作一番探究。

同类推荐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陈迹·清欢

    陈迹·清欢

    自古以来,无论是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还是老巷、石桥、山水、花鸟……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骚客,还是市井小民,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着这风雅的趣味。白落梅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大雅村言

    大雅村言

    本书共收录散文作品45篇。包括:“皇帝与作家”、“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人的感觉误区”、“胡椒八百石”、“嘴巴的功能”等。
  • 我的天空你的城

    我的天空你的城

    和风乍起,吹皱一纸桃花笺,梵音如水,看不尽草长莺飞。在时光签上写下有你的凡尘,从夏云冬雪到秋之斑斓,关于青春和爱情的记忆终将沉淀,凝固成一幅斑驳的画。滚滚红尘中寻找岁月的痕迹,青春的稚拙翻出词牌中久违的感动,一个梦让烟花不落,理智的剑挑不断牵肠挂肚的情结,一城终老的愿几世流转,年华是辗转的落寞,醉了相逢的泪眼。云淡风轻,鱼书凭寄,空等的轮回开出寂寞的莲花。水过无痕,青丝暮雪,弹不断相思的五月。躲在繁华背后看笙歌散去的黄昏,跋涉的足迹散落在彼岸,寂静的夜,刻画一个有你的细节……行走在季节深处,寻找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 汉语诗歌的节奏

    汉语诗歌的节奏

    本书系统研究了汉语诗歌的节奏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分析、评价几种汉语诗歌节奏论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诗歌节奏是 “音节—顿歇”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有其特殊的语音学根据和构成机制。中编论述《诗经》、《楚辞》、五七言诗和词曲的节奏形式(包括节奏单位、句式或行式、节式、体式和节奏调子)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从音顿节奏的观点探索某些节奏形式的起源等疑难问题。下编在分析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新诗节奏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和自由体新诗节奏形式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论述两种新诗体的建行原则及其根据。中编和下编还论述汉语诗歌韵的独特的节奏作用,以及这种韵与音顿节奏的关系。
热门推荐
  • 冰山总裁溺宠妻:丫头,你别跑!

    冰山总裁溺宠妻:丫头,你别跑!

    上帝啊,救救我吧!面前这个撒娇卖萌无所不能的人到底是谁?我们高冷总裁呢?看看这无辜的小眼神,看看这可怜兮兮的样子,仿佛在控诉着林馨儿的无情。“咳咳,那个,控制住自己”林馨儿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了笑,可是某只化身为狼的大总裁直接扑倒,吃干抹净,露出满足的笑容。只留下她在咆哮“啊啊啊啊,千圣烨你个王八蛋,疼死老娘了,我要跟你离婚”听到离婚的千总裁立刻狗腿的跑到她面前,摆出无辜的眼神,软萌软萌的说:“老婆,我错了”林馨儿揉着自己的腰“那你下次节制点”千总裁看着她的样子,只好先答应,至于执不执行这个得看情况“嗯嗯”当腹黑总裁遇上软萌小娇妻,这是一场怎样的盛世对决呢?
  • 再说一遍再见

    再说一遍再见

    一群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的懵懂青涩随着岁月的变迁渐渐演变为炽热的爱情,但这到底是不是所谓的爱情,他们也不清楚,不明白该如何生活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不知道得到的结果是好是坏。只知道,这些就是青春。该有的,他们都有了。
  • 中医蒙求

    中医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饿魔附体

    饿魔附体

    天地初分,混沌不堪,曰之太极,到上古时期,大神通者打破混沌,划分太极为两仪,孤阴则不生,孤阳则不长。人道师之以阳,辅以阴;鬼道师之以阴,辅以阳。看一名被厉鬼附身的平凡女子,如何在惶惶人世间闯下一段传奇,亦或是一段疯癫。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三国杀神

    三国杀神

    赌有赌神,三国杀自然有三国杀神。萧文高考失利,父母埋怨,女友离去,前途暗淡,一切的一切都将矛头对准其喜爱的三国杀。但萧文并未因此放弃,历经校园竞技,地下博彩,全国大赛等系列事项。提升的不止是技术,还有心智。收获的不止是荣誉,还有亲情。历经诸般起伏沉沦,最终成为三国杀神,站在巅峰之处,俯瞰人间冷暖。
  • 溪风絮语

    溪风絮语

    马慧娟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发现了美的挣扎,并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文学作品。遮住作者的名字,不管她的身份,读者仍喜欢她的作品,这就是一个作家。
  • 麻辣王妃三休夫

    麻辣王妃三休夫

    意外穿越到唐朝,被当做乞丐塞进了花桥,嫁给野兽辽南王!洞房花烛,仓皇逃脱,这家伙追了半壁江山,却遭遇真假新娘,美女穿越到古代,这家伙追逐到现代。一休王爷,傻子才嫁他;二休王爷,不要妨碍我回家;三休王爷,霸道我就甩了你。
  • 凤鸣九天之妖孽不妖孽

    凤鸣九天之妖孽不妖孽

    公元3000年,世间万物发生变化。动物与人结合,世间一片祥和。御龙早盼,邪风归来。楚妄邪从异空间坠落于此,十大家族凤柱闪鸣,疑似有凤降临,皆欢喜。------------------------楚妄邪看着眼前这个绝世美男,不为所动。御北:你喜欢什么人?楚妄邪:犯人御北眯着美眸,危险地笑了笑,走上前,推到了楚妄邪。楚妄邪:你个强(额)奸犯御北:你不是最喜欢犯人吗?本文架空,切勿代入。纯属虚构,简介无能,戳进来啊,望喜欢(⊙ω⊙)
  • 来自星星的孩子

    来自星星的孩子

    千年一记,他们注定相遇!流星无声划过,那是谁的眼泪?又承载着谁的哀伤?天使与恶魔,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