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循规蹈矩、乖巧听话,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孩子的生活轨迹最好不要偏离自己为他设定的航道。然而父母会发现,总是事与愿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的孩子变得不再听话了,不愿意遵从自己的指挥,事事都与自己对着干。父母说正,孩子偏说负;父母让他向东,孩子却偏向西,甚至有的孩子把反抗父母和他人当成个性,让父母无比头痛。
其实孩子有一点逆反心理,完全是正常现象,因为孩子虽小,却不是父母手中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孩子和成年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有自尊的人,而产生逆反心理是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孩子处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尤其到了青春期,除了个头的长高和身体的某些变化,孩子的自我意识正逐渐加强,不希望父母再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总想摆脱父母,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为了表现自我,喜欢标新立异,常常做出一些令人注目的事,说出一些令人吃惊的话,和父母对着干变成了常出现的事情。
父母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具有反抗性并不全是坏事,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是求异思维的结果,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新的源泉,是成功的原动力。
虽然说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逆反心理过于强烈,影响到了孩子的情绪和精神,对孩子也是有危害的,轻者会导致孩子出现多疑、不合群,严重者甚至还可能发展为犯罪,酿成惨痛的后果。
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刻意压制孩子,更不要放任孩子,应该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时期,这将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才都大有益处。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引导孩子度过反抗期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去解决:
1.分清孩子反抗的性质及原因
当发现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对父母的批评开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至公然无视父母的权威时,父母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更不要操之过急,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的领导。而是应该保持头脑冷静,认真分析孩子反抗的性质及原因,孩子究竟是因为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还是为了反抗父母的“一言堂”作风。
如果是前者,父母应该对孩子予以肯定,并与孩子促膝谈心,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判断力;如果是后者,父母应该勇于检讨自己的错误,从爱护、体谅的角度出发,和孩子一起研究改正错误的办法。这样才能消除孩子的对抗情绪,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尊重孩子,不要随便刺激孩子
当孩子屡屡反抗父母时,你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以下这些行为:“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试卷居然只考了90分,你看看人家小明,回回都考100分,你要能考100分,太阳就能从西边出来了!”
“考这么几分,我可没脸去给你开家长会,你爱让谁去谁去!”
“供你吃,供你穿,还反了你了,再不听话就揍你!”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逆反心理都是被父母这么刺激出来的。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冷嘲热讽、刻薄贬损,心理就会不平衡,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走向与父母对抗的道路。
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更不要因一件小事就对孩子进行全盘否定。父母要蹲下来,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说话,这样孩子才会尊重父母,才会变得“听话”。
3.做受孩子欢迎的民主型家长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须知孩子也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尽可能放手让他们独立去做,为孩子创造锻炼叫成长的机会。
如果父母不认同孩子的意见,也要采取适当的干预形式,既不要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也不要粗暴干涉和一味说教,而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增加孩子对父母的顺应性。比如孩子想去参加同学聚会,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完成了作业,剩余的时间你可以自由支配,不过一定要生意安全,到了九点之前必须回家。”
这样既给了孩子自由,同时又有纪律的约束,父母还能取得孩子的尊敬和信赖。
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朋友,不要处处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指手画脚,非原则问题就装作看不见;不要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当孩子要求和你谈心时,你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听,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心得;不要在外人面前谈论孩子的隐私;必须批评孩子时,父母情绪不要激动,即使是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也要平和;不要对孩子抱有成见,采取更科学、更宽容方式去对待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接触、与孩子交流,在沟通过后,亲子之间也就多了一份理解。要克服孩子的反抗心理,不能让孩子仅局限在学校和家庭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让他们置身社会这个大圈子,以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要让孩子懂得,与父母和他人对抗并不能凸显你的个性,遇事多和父母、老师沟通,不要让盲目和不理智的情绪干扰自己、支配自己,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