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专业演讲家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肩人心智的话:“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紫罗兰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一定拥有更加广阔的天空;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一定拥有更加充实的精神;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一定拥有更加纯洁的心灵;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他一定拥有最为美丽的灵魂。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宽容是一门伟大的人生艺术,宽容让人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
刘建章先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铁道部长,他在抗日战争中的“抢救运动”吃尽了苦头:“那时所谓的‘抢救’,其实就是审讯人员采用各种刑讯手段制造骇人听闻的恐怖气氛,逼迫‘抢救对象’承认自己是‘特务’……刑讯人员用绳子将他吊起来抽打,他身上流出的血与内衣都粘在了一起。”如此折磨一番,最后“审查清楚”,放了出来,又恢复了他的工作,但“组织上”并没有向他赔礼道歉,更没有对刑讯者进行批评,更别说“处分”了。好像“打人”和“挨打”都应该。四十年以后,当年的“打手”良心发现,提出要向他当面道歉,刘建章表示“老账还提它干什么,我早把它丢开了”,“过去了的事,不要再提了”。
责备别人或许能够使人心中一时痛快,但宽容却能让人一生坦然,也很可能使被宽容的人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个温馨的片段。学会理解,能让一切的不愉快都释然;学会宽容,会让人一生记住你的温暖。作为父母,不仅要对孩子宽容,还要教孩子学会宽容别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心智成熟的大人都会犯错,更何况自律性差的孩子。父母在生活中,应该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他们,适当宽容孩子的小缺点、小错误。比如,孩子因为审错题而没有考出好成绩;孩子在帮忙做家务时,摔坏了盘予等等。宽容,能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父母应该给自己预备两面镜子,在看待孩子的优点时,用放大镜,而看待孩子缺点时,请用缩小镜。
富兰克林如是说:“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如在刀锋上行走。孩子,如果美德可以选择,请先把宽容挑选出来吧!”枉父母学会宽容的同时,让你的孩子也学会这门伟大的艺术。
教会孩子善待他人
让孩子明白,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父母可以用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教育孩子:在19世纪中叶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孩子流浪到了美国南加州的沃尔森小镇,在饥寒交加的时候,善良的杰克逊镇长收留了他。
冬季的小镇雨雪霏霏,杰克逊家花圃旁的那条小路也是泥泞不堪,行人纷纷改道穿过花圃,弄得花圃里一片狼藉。那个被镇长收留下的孩子不忍看,到这些,于是冒着雨雪看护花圃,要求行人仍从那条泥泞的小路上走过。而镇长却挑来了一担炉渣,将那条小路垫平,行人就不再从花圃中穿行了。镇长对孩子说:“善待别人不就是善待自己吗!”
“善待别人不就是善待自己吗!”虽然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让这个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和启迪。他就此悟出:善待别人虽然也需要付出,但同样能得到收获。镇长的一句话,成为这个少年终生受益的巨大财富,他就是后来的石油大王哈默。
用故事启发孩子,让他懂得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
让孩子换位思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看见一个男孩子用泥巴砸身边的同学。陶行知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一连奖给了那个男孩子三颗糖果,第一颗是因为男孩子放学后早早地来到了校长室,而陶行知自己却迟到了,这一颗奖励男孩子守时;第二颗是奖励男孩子听到陶行知的话后,立即就住手了,说明男孩子很尊重长辈,所以值得奖励;男孩子之所以用泥块砸那些男生,定是因为那些男生欺负女生,说明男孩子很正直善良,有与坏人作斗争的秀气,理当获得第三颗糖果的奖励。
当孩子收到第三颗糖果的时候,感动得对陶行知说:“校长,我砸的本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这个时候,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这个小男孩,并对他说:“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这颗糖果也应该奖励给你,那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方式让小男孩知道也让大家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时刻反思自己。父母可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比如可以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我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如果我遇到这个问题,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他,那么我现在应该怎么做?只有父母能够为他人着想,孩子也才会渐渐学会换位思考,并懂得他人的难处,懂得体谅别人的过失,才能让孩子多拥有一分理解和宽容。
有人说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胸。请父母在春天里为自己也为孩子栽种一个美丽的果园,撒上宽容的种子,等待秋天里丰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