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定有一条公例:“用厚黑学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卑劣之行为;用厚黑以图谋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
——李宗吾
宗吾先生倡导以厚黑谋公利,做善事,可谓大智慧。因为对付坏人决不能用仁义道德,而是要用更高超,更狠辣的手段,这样才能制服对方。可以这么说吧:要对付痞子,就要用痞子的手段。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尽人皆知了,眼花缭乱的金庸剧里面有一个人物关乎我们今天的话题,这个人遭到过许多金庸迷的非议,也深为另一拨金庸迷所推崇,同时,他也是金庸先生的大爱,当然,也很有厚黑学研究价值。他就是金庸先生十五部武侠小说中唯一的一个小混混主人公——韦小宝。生长在丽春院的小痞子韦小宝为什么能在唐吉坷德似的漫游历程中屡建奇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痞”。因此,看惯了金庸式正人君子的读者或是观众就惊呼:“这个小痞子什么功夫也没有,什么大道理也不懂,还这么厉害,瞎编!”武侠小说可不就是“瞎编”呗,这就是戏剧的虚构性嘛。可是,情节是虚构的,道理可是真实的。金庸先生的文学造诣正在于此,虽然他的虚构有时的确有些莫名其妙,但他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及人生道理的把握则是相当准确的。
是的,痞子在实战方面远胜于武林高手,这就是一部《鹿鼎记》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可以在书中随便抓个例子来看。韦小宝初出江湖的第一个力作,就是杀了欲捕茅十八归案的清廷军官“黑龙鞭”史松,救了“江洋大盗”茅十八。茅十八非但不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反而怒不可遏,大加斥责。因为他使用了为江湖英雄不齿的下三滥手段——撒石灰迷了史松的眼睛,然后一刀结果了他。后来韦小宝又用“撒石灰”一类手段弄瞎了武功深不可测的海老公的眼睛,帮康熙降伏并刺杀了天生神勇、让人望而生畏的“满洲第一勇士”、朝中权臣螯拜,从而一举扬名天下,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成了有权有势的朝中重臣。
撒石灰、撒香灰这些痞子手段为广大武林人士所不齿,肯定也不会有武功套路,只要顺手抓起一把灰对准敌人的眼睛扬过去就成了。手段无须练习,它是在妓院出生长大的韦小宝天生具备的拿手好戏。说它是武功显然不合适,因为它不来自武学秘籍和武学名家,也没有师授传承,且为江湖英雄所鄙视。说它不是武功也有不妥,因为它在打斗中效果显著,选准了时机一用,就能降伏对手,取敌性命,而已经一命呜呼的敌人也再没有机会指责你不循规蹈矩,不是正派功夫了。从实用的角度看,这的确是最管用、最厉害的招数和“功夫”。
故事中的茅十八崇尚与尊奉的是江湖上不成文的规矩——用真实的本领与对手正大光明地决斗。他要用自己学到的正派武功招数和功夫打败对手。但他的“游戏规则”却无法说服韦小宝。在韦小宝看来,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要杀人的,为什么不用更有效的手段呢?他可不论什么招数与功夫,既然有更便利的方法可以弄死敌手,又何必苦练什么功夫!他在说书先生讲的历史演义里听熟的改朝换代、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的故事和在妓院中浸染的人情世故都告诉他:目的是第一位的,为达目的无所谓手段;而得到最后胜利的一方总是受人赞美和推崇的,他们就是那些韦小宝所熟知的“历史演义”的主人公,也是韦小宝在丽春院里迎来送往的那些大爷。痞子韦小宝的痞子心理就是不循规矩、不重套路,只求简单快速达到目的的道理。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茅十八的道理就像是你的老师、家长、亲戚、朋友以及众多励志书籍教给你的为人处事的道理。而我们要讲的厚黑学则是韦小宝所践行的哲学。茅十八的道理是什么呢?循规蹈矩。不知你认不认识在武馆学习过的人,有一个武馆的高材生半夜只身回家,被街头的小混混揍了一顿,还被抢走了钱包。于是,他就去找他的武馆老师,老师说,我们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的,跟街头打架还是不一样的。这次经历让武馆高材生也明白了,强身健体重视的武术套路,一招一式,在他遇到街头小混混上来就把他往死里揍时是毫无用处的,还没等他反应出招式来,人家已经拿着钱包溜之大吉了。
从小师长们就告诉我们,要做个好人,要遵守规矩。有没有人告诉你,你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长大挣好多钱,做人你首先要学会赚钱的方法,必要鄙视挣钱,没有钱你连自立都不能,还妄谈什么清高与品质?当然没有多少人会这么告诉你,即使他们知道也不会说,因为他们要遵守“游戏规则”。可是,循规蹈矩一是在跟人家打架的时候不能防身,二是跟人家竞争的时候容易被别人快速铲除。因此,你要想打赢小混混,就必须学会撒石灰,你要想不被别人铲除,就要学会铲除别人。这就是韦小宝式的痞子哲学,这就是厚黑哲学的现实应用。
厚黑学认为,怀有痞子心理的人还一向追求效率,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你把你要做的宏伟事业一板一眼地研究明白,正要大展拳脚的时候,你却发现别人已经早就在你苦心钻研的时日里发家致富了。人家不管守不守规矩,走没走程序,符不符合行业规范,反正人家瞅准了机会就下手了,赶紧地就把钱赚了。像不像接头小混混打架的架势?武馆的高材生还没想好应对的武功套路呢,人家的拳头已经打到他的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