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运河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海运河。位于近海陆地上,沟通内河与海洋,或海洋与海洋,主要行驶海船的运河。如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②内陆运河。位于内陆地区,供内河船舶通航的运河。③设闸运河。运河内设有船闸以克服水面比降大的运河。④无闸运河。水面比降较小,不设船闸的运河。⑤跨岭运河。运河跨越分水岭或山丘时,为了减少开挖工程量,常在两侧山坡上建船闸,越过山岭的运河,如苏联的伏尔加-顿河运河。⑥旁支运河。用于沟通厂矿和附近航道,而开挖的支航道。运河上的建筑物一般有:克服集中水位落差的船闸和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用以解决运河水源不足时的供水建筑物;运河担负防洪和排灌任务时的泄水建筑物和输水建筑物;码头;桥梁;与天然河道的交叉建筑物,如渡槽和隧道等。
灵渠
灵渠是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又名陡河、兴安运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秦统一六国后,向岭南用兵,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派监郡御史凿灵渠运粮。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由于历代不断增修改进,技术逐步完善,作用日益增大,是2000余年来岭南(今广东广西)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直至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通车。灵渠渠首处用拦河坝壅高湘江水位,将其一股(今称南渠)通过穿越分水岭的人工渠道引入漓江上源支流,并对天然河道进行扩挖和整治后,入漓江;将另一股(今称北渠)另开新渠屈曲于湘江右岸再入湘江。用拦河大小天平(用条石砌的溢流坝)、铧嘴(导水分水堤)、湘江故道和泄水天平,综合地实现了分水、引水和泄洪等项功能。渠道由人工渠、开挖天然溪流的半人工渠道和整治后的天然河流组成,南渠长33千米,北渠长35千米。以弯道减缓坡度;以陡门和堰坝节制用水,增加通航水深;以侧向溢流堰分泄洪水,保障安全。唐代已建有陡门18座,宋代发展到36座,元明清三代多次维修完善,保证了灵渠航运长期不衰,对广东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大影响。1936年和1941年,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相继通车,灵渠的航运逐渐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灵渠全面整修,基本保留了传统工程面貌,使其成为灌溉、城市供水和风景游览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已无通航效益。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开凿最早、水道最长的人工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浙江的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两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大运河最早的一段邗沟,是春秋时吴王夫差开挖的。京杭大运河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是在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地峡上开凿的。运河开凿前,亚洲和非洲在苏伊士地峡处相连,整个地峡是平坦的沙漠地带,分布着一连串的咸水湖和洼地。运河是贯穿湖泊和洼地修建的。运河修成后,亚非以此作为界线。苏伊士运河北起地中海沿岸的塞得港,南到红海之滨的陶菲克港,全长173千米。苏伊士运河被马克思称为“东方最伟大的航道”。从广州经苏伊士运河到马赛的航程比绕道好望角缩短9190千米,时间可缩短半个月。从波斯湾运石油到西欧去的船只,经过苏伊士运河一年可往返9次,绕道好望角只能往返5次。河道可通过15吨满载的油轮和37万吨的空船,通过运河的时间为11小时,全日船只通过量可达100艘以上。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
莫斯科运河
莫斯科运河在1947年前称“莫斯科-伏尔加河运河”。它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北面,连接莫斯科河同伏尔加河,起自伏尔加河右岸的杜勃纳,抵莫斯科西北莫斯科河左岸,长128千米(其中水库占19.4千米),建于1932~1937年,建有水闸9座、水库6处、水电站多座,使莫斯科同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同圣彼得堡间航程分别缩短110千米和1100千米。
北海-波罗的海运河
波罗的海运河是德国北部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运河。又称基尔运河。它西起北海畔易北河口的布伦斯比特尔科格,东至波罗的海的基尔湾,全长98.7千米,河面宽103米、深13.7米,可通行海轮。1895年6月22日该运河建成后,使北海到波罗的海的航线缩短756千米。1905年开始拓宽、加深工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完成。能通行大型舰船。1936年德国关闭了运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重新实现所有国家船只自由通航。
约塔运河
约塔运河是瑞典南部贯通东西的运河。它是利用许多湖泊、河道,并加上人工开凿的河道相连而成。1800年兴建,1832年竣工。全长约580千米(人工开凿部分为87千米)。从哥德堡自西而东,经约塔河、维纳恩湖、韦特恩湖、博尔湖和洛克斯湖等,最后注入波罗的海。有水闸58个。人工部分宽15米,深3米。经过许多工业城镇,既沟通经济和运输,又缩短东西航运距离(可缩短370千米)。沿河风景如画,旅游业颇发达。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南美洲的巴拿马共和国境内,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运河全长81.3千米,河面最宽处为304米,最窄处只有91米,水深13.5~26.5米,可以通航6万吨以下和宽度不超过32米的船只。巴拿马运河连接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水位相差较大,运河大部分河段的水面比海面高出26米。为了调整水位差,在运河上建造了6座船闸。从太平洋一侧进口时,通过米腊弗洛雷斯双闸阶,经米腊弗洛雷斯湖和佩德罗米格尔单闸阶,将船只由海平面提升26米,进入加通湖,另一端经过三级加通船闸将船降低,与大西洋海面齐平。船只通过运河时,一般需要经过8~15小时。巴拿马运河于1881年由法国人首先开凿,1889年法国因财政困难而放弃了该项工程。1903年美国取得对运河区的开凿使用权。1904年,运河在美国的监督下再次开凿,工程历时10年,耗资3.37亿美元,死去劳工7万余人,终于在1914年8月15日完工通航。
希腊科林斯运河
科林斯运河位于科林斯地峡的最窄处,两端分别连接萨洛尼克湾和利斯湾,使来往于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的船只缩短了185海里的航程。科林斯运河是从1881年到1893年建造的,共长6.3千米,为此建造者将科林斯地峡的最窄处打通。从此塞隆尼海湾与科林斯海湾之间有了一条通道。科林斯运河建成前船要航行400千米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运河内的水深达8米,运河水面宽24米,底部宽21米。
德国基尔运河
基尔运河,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是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位于德国北部,西起北海畔易北河口的布伦斯比特尔科格,向东延伸61英里,到达荷尔台瑙(波罗的海的基尔湾)。全长98.7千米,河面宽103米,深13.7米,建有7座高桥(约43米),可通行海轮。1887年6月3日破土动工,1895年6月22日建成通航。德国修建这条运河,原为避免军舰绕道丹麦半岛航行,建成后,北海到波罗的海的航程缩短了756千米之多。在商业上,现为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最安全、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水道。1907年开始对河床进行拓宽和加深工程,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周完成,已能通行大型舰船。每年通过运河的舰船约65000艘,其中60%属德国。基尔运河是通过船只最多的国际运河,运输货物以煤、石油、矿石、钢铁为大宗。现在这条运河仍是波罗的海航运的重要路线。基尔运河是世界上第三大运河船闸。同时基尔运河也是世界上第三大运河。
加拿大韦兰运河
韦兰运河在加拿大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之间。1829年开凿。二十世纪初因人口激增和工业发展需要而重加疏浚,于1932年完工。全长44.4千米,深8米,宽61米,从克伯尼港至威乐港共有8个水闸,可供较大轮船通行。货运以铁矿、小麦、煤、玉米、钢铁、大麦为主。韦兰运河并行的上下水道间的水底部份可以互通,每个区域将水从高处送往低处以调节水位,船只就顺着闸门一个一个住前推进。运河闸门可容纳长222.5米、宽23米左右的大型船通行。
伏尔加河-顿河列宁运河
伏尔加河——顿河列宁运河又称列宁运河。它是苏联内河深水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是沟通伏尔加河与顿河间的人工水道。长101千米,其中45千米为自然河道和水库。运河初凿于1941年,因战争停顿,后建成于1948~1952年。东起伏尔加河畔的红军城附近,沿萨列普河河谷、叶尔格尼山麓,穿过伏尔加河与顿河间的分水岭,进入切尔夫廖纳河河谷,再经瓦尔瓦罗夫水库、别列斯拉夫水库(在切尔夫廖纳河上)、卡尔波夫水库(在卡尔波夫河上),西止顿河畔的卡拉奇(在齐姆良水库边缘)南侧。设有船闸13座。运河河水靠顿河补给。在顿河斜面靠4座船闸先将船舶逐级抬升44米,过分水岭,再经9座船闸分级下降88米,达到伏尔加河河面。运河除少量河水用于农田灌溉外,主要用于客、货运输。运河可通达亚速海、黑海、里海、波罗的海和白海等,组成五海通航。水道深3.5米以上,可通行5000吨级以下的轮船。20世纪70年代初年货运量达300万吨。由顿河运往伏尔加河的货物主要有煤炭、矿物性建筑材料和粮食等;由伏尔加河运往顿河的有木材、黄铁矿石及石油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