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业绩评价方法体系包括评价指标的选择,比较标准的确定,实际业绩的取数以及激励机制的设计等环节。它是一个配合特定约束环境,围绕引导经营者行为,促进经营者和委托人利益一致,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和相互补充的完整体系(李苹莉,2001 )。指标体系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它告诉经营者委托人最关心什么、工作和努力的出发点何在;比较标准的确定是在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努力的目标明确化,目标值确定合理与否直接会对经营者的积极性和激励效果产生影响,定得过难或过易分别会使积极性受挫或是激励作用不够;实际业绩的计量是业绩评价顺利进行的基础与保证,也是激励机制作用的依据;激励机制的执行既是业绩评价结果的兑现,又是促进业绩评价目标实现的最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经营者的努力程度与贡献水平都转化为他的个人利益,经营者个人期望的实现程度决定着接下来他会为企业做多少努力。因此,指标体系与其他三个环节只有良好的衔接,才能达到业绩评价的根本目的。以EVA为导向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要想顺利实施,必须有相应有效的环节与指标体系配合起作用,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环节之间不断相互反馈信息,及时地进行改善与修正,促进业绩评价方法体系发挥最佳效应。
参考文献
一、英文部分
1. MASKELL,BRIAN(1989),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2,MANAGEMENT ACCOUNTING,JUN 1989;67,6.
2. MARK L。FRIGO(2002),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STRATEGY EXECUTION,STRATEGIC FINANCE;AUG 2002;84,2.
3. ITTNER,C。&LARCKER,D。(2001)。 ASSESSING EMPIRICAL RE-SEARCH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A VALUE-BASED MANAGEMENT PER-SPECTIV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49-410.
4. LINGLE,J。&SCHIEMANN,W。(1996)。 FROM BALANCED SCORE-CARD TO STRATEGIC GAUGES:IS MEASUREMENT WORTH IT?MANAGEMENT RE-VIEW,85,56-61.
5. SCOTT,T。&TIESSEN,P。(1999)。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RIAL TEAMS。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6. CIMA,2003,LATEST TRENDS IN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NEELY,BOURNE,KENNERLEY,DYSFUNCTIONAL PERFORMANCE THROUGH DYSFUNCTIONAL MEASURES,COST MANAGEMENT,SEP/OCT 2003;17,5.
7. HELFERT,TECHNIQUES OF FINANCIAL ANALYSIS:A GUIDE OF VALUE CREATION,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0,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8. C。K。PRAKALAD AND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 1990.
9. ATKINSON,ANTHONY A。,WATERHOUSE,JOHN H。A STAKEHOLDER APPROACH TO STRATEG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LOAN MANAGEMENT REVIEW,SPRING 97,VOL。38,ISSUE(3)。
10. CHRISTOPHER D。ITTNER,DAVID F。LARCKER。 QUALITY STRATEGY,STRATEGY CONTROL SYSTEMS,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97.(22),293-315.
11. CHEN,S。J。L。DODD。 ECONOMIC VALUE ADDED(EVA):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A NEW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JOURNAL MANAGEMENT。1997.ISSUES 9(3):319-333.
12. JUHANI VAIVIO。 EXPLORING A“NON-FINANCIAL”MANAGEMENT ACCOUNTING CHANGE。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9,10,409-437.
13. ROBERT。S。KAPIAN。 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D CARD TO WORK。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9-10.
14. ROBERT CHENHALL AND KIN LANGFIELD-SMITH。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OL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WITH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PROGRAMS。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8,9.361-367.
15. WILLIAM N。GOETZMANN AND STANLEY J。GARSTKA。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S:BENCHMARKS BEFORE EVA,HTTP://WWW。SSRN。COM。
16. ANDY NEELY。 PERFORMANCE MEASUREMENT:THEORY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2000,2(1):2-3.
17. AGGARWAL,RAJ。 USING ECONOMIC PROFIT TO ASSESS PERFORM-ANCE:A METRIC FOR MODERN FIRMS。BUSINESS HORIZONS,2001,44(1/2):55-60.
18. HUMMEL J。,HUITT W。,WHAT YOU MEASURE IS WHAT YOU GET。GAASCD NEWSLETTER,1994,(2):10-11.
19. MAGNUS KALD,FREDRIK NIK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T NORDIC COMPANIES。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0,18(2):113-126.
20. ENFIELD。BALANCED SCORECARD COLLABORATIVE ANNOUNCES LANDMARK BOOK ON BUSINESS STRATEGY。MANAGEMENT SERVICES,2001,45(1):3.
21. EXECUTIVE SUMMARY。 MEASURE WHAT MATTERS:ALIGN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WITH BUSINESS STRATEGY,WWW。STORE。APQC。ORG:APQC,2000:6-11.
22. KENNEDY,NEELY,A FRAMEWORK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2,22(4):1222-1245.
23. HANNE NORREKLIT。 THE BALANCE 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A CRITICAL ANALYSIS OF SOME OF ITS ASSUMPTIONS。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0,11(1):65-88.
二、中文部分
1.安迪·尼利、克里斯·亚当斯和迈克·肯尼尔利:《战略绩效管理———超越平衡计分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罗伯特·格兰特:《公司战略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3.孟建民:《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罗伯特·西蒙斯:《战略实施中的绩效评估与控制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彼得·F·德鲁克等:《公司绩效测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理查德·S·威廉姆斯:《业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9. AI·埃巴:《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10.陈佳贵、杜莹芬、黄群慧:《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11.李苹莉:《经营者业绩评价———利益相关者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约尔·M ·思腾恩等:《EVA挑战———实施经济增加值变革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朱克江:《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4.张正堂:《企业家报酬的决定: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15.大卫·格拉斯曼、华彬:《EVA革命———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与财务、报酬管理体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6. S。戴维·扬、斯蒂芬·F·奥伯恩:《EVA与价值管理实用指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7.沈利生、朱运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8.保罗·格里斯利:《管理价值观》,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9.张蕊:《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载于《会计研究》2001年第12期。
20.陈佳俊:《企业战略与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权变理论的观点》,载于《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2期。
21.贺颖奇、陈佳俊:《企业战略控制与业绩评价》,载于《中国审计》2004年第16期。
22.徐操志、许庆瑞:《关于业绩评价新范式的思考》,载于《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第5期。
23.王勇、许庆瑞:《以战略为中心的业绩评价理论框架研究》,载于《科研管理》2001年第5期。
24.许庆瑞,王勇:《绩效评价源与多源评价》,载于《科研管理》2002年第5期。
25.刘军、刘元欣:《企业业绩评价的环境因素分析》,载于《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第11期。
26.张蕊:《论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载于《当代财经》2002年第4期。
27.詹雷、王成:《从代理理论看经营者业绩评价》,载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8.关新军:《企业能力系统》,载于《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3期。
29.毛道维:《企业综合评价的趋势及理论》,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第2期。
30.余绪缨:《以ABM为核心的新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载于《当代财经》1994年第4期。
31.王光远:《对ABC相关研究的回顾及其动因分析》,载于《当代财经》1994年第6期。
32.胡奕明:《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载于《会计研究》2001年第3期。
33.张先治:《EVA指标计算的探讨》,载于《统计研究》1995年第1期。
34.王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研究》,载于《经济管理》2000年第4期。
35.冯根福、王会芳:《上市公司绩效多角度综合评价及其实证分析》,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2期。
36.支晓强:《如何选择业绩评价标准———兼论业绩评价在激励价值中的作用》,载于《会计研究》2000年第11期。
37.杜胜利:《基于价值的管理———经济增加值(EVA )》,载于《中华财会网》2001年12月30日。
38.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载于《会计研究》2002年第3期。
39.杜颖、张佳林:《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
40.李晓明:《股票期权障碍及EVA股份期权激励》,载于《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41.侯清麟:《试论EVA在经理人激励机制设计中的补偿作用》,载于《管理现代化》2003年第1期。
42.张纯:《论新经济时代EVA的效用性》,载于《会计研究》2003年第4期。
43.袁琳:《EVA的精髓———价值驱动型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载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4.池国华:《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管理模式》,载于《经济管理》200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