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灵天下有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者,安可泯灭之?故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民、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此三才之用,无非一灵以神其间,而又何可泯灭之?
“译文”
天下有那么微小的一句话,而千百年之后读来仍有新意;有那么一个字的意义,在百世之后读它还如亲眼所见一般真实,怎么可以让这些字句消失呢?风、雷、雨、露,是天的灵气;山、川、民、物,是地的灵气;语、言、文、字,是人的灵气。天、地、人三才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无非是“灵”使得它们神妙难尽,而又怎么能让这个灵性消失泯灭呢?
“赏析”
天、地、人,谓之三才,立天之道是阴与阳,立地之道是柔与刚,立人之道是仁与义。三才的具体表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分别是风、雷、雨、露、山、川、民、物、语、言、文、字等。三才之中,人是万物之灵,立于天地之间,与同样具有灵气的天地构成世界的整体,又如何能让这些灵气消失掉呢?
“故事”
点睛之笔
我国东晋时出了位很有名的大画家。叫顾恺(hat)之。他年轻时常到各地去游览,先后到过四川、湖南、江苏、浙江一带,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加之他刻苦用功,常常夜以继日地绘画作诗,因此画艺高超,被人称为“画绝”。
有一年,他来到江宁(今南京),正赶上江宁正在修一座庙宇叫瓦官寺,因财力不够,寺庙里的和尚公开向当地有名望的贵族豪绅发起募捐。在那些有钱人中,小气的捐的很少,一般人也只捐个三万、五万的,最多不超过10万。
顾消之见到这种情况,就来到寺里,向管事的人说:“为了修建寺院,我捐100万。”
围观的人见他穿得普普通通,一副穷书生模样,都露出不信任的目光,有人甚至说:“你要是能捐10万,我们就会让寺里给你挂匾,别说是100万了。”
顾恺之从容地说:“你们只要给我粉刷出一堵墙壁来,我自有办法。”
寺里的和尚按他的要求把庙里的一堵墙刷得雪白,顾恺之于是闭门作画,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墙上画了一幅佛教故事里的维摩诘像,但只剩下两只眼睛的珠子还未点。这时,顾恺之把和尚找来,让他打开寺门向公众宣布:
顾恺之画的维摩诘像,现在就要点眼珠了,欢迎大家前来参观;第一天来看的人,每人要施钱10万,第二天要施五万,第三天来参观者多少自便。
寺门一开,顾恺之当着众人的面,为壁上维摩洁的像点眼珠子。点好之后,画上的人物一下子就活了,顿时显得神采焕发,神气活现,光照全寺。
前来看画的人越来越多,头一天就挤满了寺门,不几天就捐足了100多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