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豪屠格涅夫在《罗亭》里写道:“不懂得体谅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不要认为过失或失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即使遇到的状况并不相同,但是错误的原理与法则却几乎一样。
有两个村庄位于沙漠的两端,若想到达对面的村庄,有两条路可行。
一条要绕过大漠,经过外围的城市,但是得花二十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如果直接穿过大漠,只要三天就能抵达。
但是,穿越沙漠却很危险,有人曾经试图横越,却无一生还。
有一天,有位智者经过这两个村落,他教村里的人们找许多的胡杨树苗,每一公里便栽种一棵树苗,直到沙漠的另一端。
这天,智者告诉村里的人:“如果这些树苗能够存活下来,你们就可以沿着胡杨树来往;若没有存活,那么每次经过时,就记得要把枯树苗插深一些,并清理四周,以免倾倒的树木被流沙淹没了。”
结果,这些胡杨树苗种植在沙漠中,全被烈日烤死,不过却也成了路标,两地村民便沿着这些路标,平平安安地走了十多年。
有一年夏天,一个外地来的僧人,坚持要一个人到对面的村庄去化缘。
大家见无法阻止,便叮咛他说:“师父您经过沙漠的时候,遇到快倾倒的胡杨时一定要向下再扎深些,如果遇到将被淹没的胡杨,记得要将它拉起,并整理四周。”
僧人点头答应,便带着水与干粮上路。
但是,当他遇到将被沙漠淹没的胡杨树时,却想:“反正我只走这么一趟,淹没就淹没吧!”
于是,僧人就这么走过一棵又一棵即将消失在风沙里的胡杨,看着一棵棵被风暴吹得快倾倒的树木一一倾倒。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走到沙漠深处的僧人,在静谧的沙漠中,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回头再看来时路,却连一棵胡杨树的树影都看不见了。
此刻,僧人发现自己竟失去方向了,他像个无头苍蝇似地东奔西跑,怎么也走不出这片沙漠。
就在他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时,心里懊恼地想:“为什么不听大家的话?如果我听了,现在起码还有退路可走。”
留条后路,不是让自己有遁逃的机会,而是让我们重新起步时,能够看见前路的错误足迹,记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然而,多数人都不懂得记取教训,即使前人已经有过失败的经验,他们仍然喜欢让自己撞得鼻青脸肿,然后才惊呼说:“没想到是真的!”
人类的经验是靠时间累积出来,在经过长时间的去芜存菁,所有长者的智慧与建言,我们都不能视若无睹,那些都是我们绝佳的成功秘籍。
待人接物也是如此,凡事都要以宽容的心胸为自己预留一条退路,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