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4900000019

第19章 北京的滋味

邓友梅在北京接待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她是来重温城南旧事的),问这位背井离乡数十年的“小英子”,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林女士的要求很简单:“别的事没有,就想叫你领我去喝豆汁。”邓友梅想这还不好说嘛,立马就领她去了。先品尝其他小吃时,林海音还挺谦逊、挺稳重,可等豆汁一上来,她老人家显出真性情了,一口气喝了六碗还想要,吓得主人赶忙挡驾:“留点明天再喝吧您哪,别吓着我们!”她却意犹未尽地咂咂嘴:“这才算回到北京了!”仿佛没喝豆汁,等于没回北京——至少,还是有一定的距离。邓友梅感叹:就凭这一点,林家六婶就既是台湾人,又算得地道老北京!

豆汁真够能勾魂的,使人没齿不忘。似乎比传说中的迷魂汤还要灵验。一个游子,回到数十年不见的故乡,首先想到的居然是此物。必须连喝几大碗,才相信:确实是到家了。可以想象出,在其以前喝不到的时候,是多么难受。这几乎已日积月累地构成灵魂中的一种渴意。既然回来了,就喝个够吧。既是出于命运的安排,又算自己对自己所作的一点补偿。

听说这事后,再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总能闻到热腾腾的豆汁的气息。那是别的东西无法代替的气息。数十年不散。终生不散。我想,豆汁的滋味,恐怕就是正宗的老北京的滋味吧。林海音老人啜饮豆汁时,是在用舌尖细细地舔拭久别重逢的北京,甚至是在回味自己遥远的青春。豆汁提炼着一座城市的缩影与精髓。那是一个味觉中的北京,却仿佛比眼睛瞧的、手摸的乃至耳朵听的还要真实。或者说,还要直接。

在台湾岛上不忘豆汁的,大有人在。梁实秋算一个。在《雅舍谈吃》一书里,他纵横评述天下美食,可豆汁是不可能缺席的(哪怕只是在想象中存在),那是他对故土的一个斩不断理还乱的念头。他颇自信地说:北平城里人没有不嗜豆汁者,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甚至对喝豆汁时的配料,也一一加以回忆:“佐以辣咸菜,即棺材板切细丝,加芹菜梗,辣椒丝或末。有时亦备较高级之酱菜如酱黄瓜之类,但反不如辣咸菜之可口,午后啜三两碗,愈吃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热,终致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止。”在现实中,豆汁的滋味,离他很近,又很远。那是属于前半生的滋味吧。

看来喝豆汁真会上瘾的。林海音与梁实秋,皆为豆汁之瘾君子也。可惜梁实秋不如林海音幸运,他后来再也没有机缘回北京渴豆汁了。这不能不说是他生命里的一个小小的遗憾。

我觉得,与其说他们爱豆汁,莫如说更爱的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与其说他们嗜好豆汁的滋味,莫如说嗜好的是北京的滋味。这中间肯定有一层“爱屋及乌”的意思,增添了豆汁的魅力。在他们的心目中,豆汁无形中已成为故乡的象征。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让幼小时喜欢吃的那些东西,蛊惑我们一辈子吧。与其说这是食物的蛊惑,莫如说是乡情的蛊惑。

忘不掉豆汁,就是忘不掉北京。忘不掉就忘不掉吧。

豆汁原本是绿豆磨碎制作粉丝、粉皮的下脚料,经发酵而成。很便宜的。在旧社会,花两枚铜板,管你喝个够。奇怪的是,不仅穷人爱喝,富人也爱喝。“当年东安市场的小店‘豆汁何’名声一点不小于隔壁大饭店东来顺。穿着华贵、坐着私家轿车专程来喝五分钱一碗豆汁的,大有人在”(邓友梅语)。看来食物不问贫贱,全靠的是味道。如今,满汉全席基本上快失传了,可上不了台面的豆汁,依旧脍炙人口。假如说前者代表着贵族化的北京,那么后者代表着的是平民化的北京。很明显,后者比前者更有生命力。豆汁经久不衰及令人难忘的程度,应验了一个真理:大俗才是大雅。要俗就俗到家吧。

豆汁的地位非其他京味小吃所能代替,在于它独特的滋味,恰恰迎合了北京人的口感,因而成为老北京的一块招牌。邓友梅还讲过一个笑话,说外地有管豆浆叫豆汁的,某山东人进京,误以为豆汁即豆浆,进店要了一碗,喝了一口便面露苦相,勉强咽下去后招手叫来店员,很客气地小声提醒:“这豆汁别卖了,基本上酸了。”那伙计笑了:“好说您哪,不是基本上酸了,根本上就是酸的,这豆汁跟您山东的豆汁不是一码事您哪!”邓友梅说:“是不是北京人,测验方法就是叫他喝一口豆汁。若是眉开眼笑,打心里往外满意地吁口长气,就是地道北京人;若是眉头紧皱,嘴角直咧,甭问这是外来户。”所以林海音连喝六碗豆汁的豪爽劲儿(如同置“三碗不过冈”之劝告于不顾的武松),旁边人见了,绝不会真把她当作台湾老太太的。

豆汁有股怪味,北京人嗜之如命,外地人却敬而远之。这真称得上是一种考验。“不稀不稠,灰里透一点绿,老远的就能闻到一股酸涩味,不爱喝的,闻一闻,捂鼻子,尝一尝咧嘴,说是活像泔水。可爱喝的,闻见那股味儿就流口水,说是一辈子不喝豆汁儿算白活了。老北京多爱喝豆汁儿,看一个人是不是老北京,问问他爱不爱喝豆汁儿,就够了。”诗人刘征也持这种观点。他说透过他谈论豆汁的语气,就该猜出他是个老北京。他对豆汁的感情甚至比林海音、梁实秋等游子更纯粹:不是为了怀旧,只是为了解馋。

对豆汁的好感,不是靠好奇就能培养的。听他们这一说,我连试都不敢试了。豆汁会使一个人记住自己的身份: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这有点像法国的高更那幅现代派名画的标题。豆汁摊,是北京街头最古老的大排档。北京人与外地人最大的区别,恐怕不仅仅是口音,还在于能否喝得惯豆汁。我借此调侃一下:看来在北京的饮食文化里,豆汁是赞成“血统论”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某种特有的食物情有独钟,几乎构成遗传的记忆——豆汁堪称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人有记性,还是豆汁有记性(乃至鉴别能力)?老北京的滋味,除了豆汁之外,还有哪些?前些天,在东直门的某涮肉馆,我品尝到早就听说过的麻豆腐与芥末墩儿。等待火锅支起来的功夫,店主先给上了一盘颜色不大好看(灰色)的面糊糊状的热食,上面烧有辣椒油。我挖了一小勺,很谨慎地放进嘴里,从舌头到整个腮帮子,先是香喷喷的,继而麻酥酥的,瞬间就体会到酸甜苦辣咸等无穷的滋味。不等人介绍我就猜出来了:这该是大名鼎鼎的麻豆腐吧。总算是领教了。好!名副其实。吃完麻豆腐,我的情绪里,居然多多少少添了点沧桑感。应该说这种沧桑感,原来就凝在麻豆腐那变化万端的滋味里。

接着端上桌的,是芥末墩儿。所谓“墩儿”,是指切成小块的白菜帮子,在热锅里烫过了,再拿凉水激一下,然后一层层地码进盆里,每码一层,都要撒一层芥末及糖醋等调料,闷上几个钟头再吃。我嚼了一块,倍儿脆,可黄澄澄的芥末又辣得我吐出舌头直抽凉气儿,眼泪都快给呛出来了。但又感到周身通泰,直呼过瘾。据钱世明先生介绍:过去老北京人过阴历年,饭桌上都有一碟芥末墩儿,不说家家少不了有,也是少不了家家有!“近二十来年,自家儿做芥末墩儿的不多了。倒是上了近年来开张的京味饭馆的菜谱……真正老北京人儿,还舍不得它。所以我们作为真正土生土长老北京人,希望大家伙再过年的时候,都把芥末墩儿调回到饭桌上来。我们敢说:您要吃上它,那才一口嚼出老北京的年夜味儿呢!”年夜味儿怎么讲?莫非就是芥末墩儿的味道?真够刺激。

麻豆腐与芥末墩儿,堪称味觉上的狂欢,使人口腔里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说得玄妙点:让人觉得自己被整个儿打开了。吃完这两道开胃小菜之后,火锅也滚开了,我狼吞虎咽,比平日里至少多涮了两盘羊肉。

酸甜苦辣咸,再加上一个麻,莫非就是北京的滋味?是北京的滋味的全部?那它跟别的地方没什么大的区别呀。但我想北京的滋味里,肯定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那应该是苍茫的岁月造成的,带有味精的性质,只需搁一点点,就能使人的味觉乃至情绪,产生无穷的变幻。北京的滋味,应当是永恒的,但又是把握不住的。如同人的命运,千差万别,可又万变不离其宗。甚至可以说:这滋味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的想象造成的,是我们的心情造成的。

在北京,哪怕喝白开水,我也能喝出别的什么滋味。谁叫我的许多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与这座古老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了呢?谁叫我这个外乡人,呆得久了,都决要被它的风俗与性格给同化了呢?

北京的滋味,其实已远远超越了它的饮食文化,而融化在它的历史与现实之中。它的历史与现实,它的民俗与景物,它的风土人情,它的延续与变迁,分明又使这种滋味更加醇厚、更加复杂了。我相信在这浓缩的滋味里,有一整座虚拟化的城市,忽冷忽热,若隐若现……那正是它的精神之所在,灵魂之所在。

品尝北京的滋味,也正是向它靠拢的一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人与一座城市会合的捷径。直到它变得不再陌生,不再神秘,不再缥缈。但在这过程中,你的幻觉已被它的滋味给充分地调动了。彻底认识它的滋味,很困难;想忘却,则更为困难。

同类推荐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本书收录了百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交往问题。文章包括《读书和写作》、《老年和青年的哲理》、《罗素的公民教育观》、《美国文明的恐惧病》、《文史之旅》、《语言的交往价值》等。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中国生肖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生肖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热门推荐
  • 故里花开

    故里花开

    ?人生总是那么曲折,那么玩笑,却也真实,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去走,走到最后的终点。总是有着对立面的夏慕青,她既故作坚强,其实也懦弱,她胆小,逃避,几乎没有正能量,上天真的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要学着接受这种不公平。傲娇有心机的夏安冉却也能对祝家辉死心塌地,甘愿做一切,她以为自己恨自己的父亲,却在父亲去世后深深自责。看起来始终温文尔雅的祝家辉,其实他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善于伪装,最后也不得善终。绅士般的林萧,坚持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也有难以抉择的那一刻,不是每个富二代都过得很潇洒。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选择,对生活的选择,我们或许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与我们相似的地方,因为我们也活在生活里!
  • 括异仙魔录

    括异仙魔录

    花落花开,风起风没。人生能逢几许花开,又见几次花落?括异仙魔录,是昆仑山的一部玉简,但凡成仙封神,亦或入魔为妖,成就其名,必记载其中,写其生平,书其功过!讲述奇魔异仙的成长,众多神魔的封神路。借神魔之笔,书无常世事。
  • EXO狼与美女之勋鹿情愫

    EXO狼与美女之勋鹿情愫

    EXO狼与美女改编及续写,希望你们喜欢哦(⊙o⊙)哦
  • 神奇宝贝之新智旅行

    神奇宝贝之新智旅行

    新生小智,看我如何争霸联盟,看我如何笑傲世界。
  • Hard Cash

    Hard Ca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彼时,伊始,曾相识

    彼时,伊始,曾相识

    人们在羡慕中嫉妒,在嫉妒中发狂。我也幸福的好像拥有了全世界,却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明白天上的云和地上的土他们的本质区别。灰姑娘的水晶鞋它只存在于童话故事里,即便在现实世界里有那么一两例,可我这种倒霉的连喝口水都会塞牙缝走在路上被砖块砸到都不会轮到我捡到钱的人来说更是不可能。可我就在那不可能中像只蝼蚁一样卑微地祈盼着幸福着,可我的幸福那人压根只是当成一场赌注,一个玩笑,只因为没玩过觉得好玩。
  • 南城花开满镇

    南城花开满镇

    3岁那年,我喜欢的人肯定是把我举高高的人10岁那年,我喜欢的人肯定是给我买洋娃娃的人15岁那年,我喜欢的人肯定是肆意游走在篮球场的人17岁那年,我喜欢的人成了改变我一生的人南城花已开,故人迟未归
  • 完美医生

    完美医生

    唐飞本来是一个大学即将毕业的中医学生。此前,他都很低调、闷骚。有一天,他修炼的古武术有了突破,所学的古医术也将大放光彩!从此,管你是谁,只要你会生病,都要与这绝世医圣纠缠不休。药到病除,救死扶伤,绝世神医,齐人之福,这是一个完美的医生的传说!
  • tfboys之樱花树下的爱恋

    tfboys之樱花树下的爱恋

    【王俊凯篇——]一次偶然的相遇,两人的缘分开始!当他们爱上同一个人时,用情深的那个人会先放弃!王俊凯——夏樱沫(你是万能胶,粘了我八年)易烊千玺——浅千羽〈无论如何,你是我最爱的女孩,一直到老〉王源——蓝羽心(小溪的甜蜜到来,慕容沫雪的放手)你只要愿意,幸福说给就给...我的微博:王源的薄荷小姐QQ:2752723160
  • 宇宙超级总导演

    宇宙超级总导演

    “导儿,太阳翘辫子啦!”“它敢,下次换角儿”“导儿,演黑洞的把8号配角干掉啦!”“妈的,智障,全换了”修斯达克狂吼道。宇宙超级总导演:“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儿,可是,我却不能和她在一起。因为,那是我在梦里见到的女孩子。现在,我准备放弃永恒的生命,去和她见面,告诉她,我爱她,直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