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4900000016

第16章 西山不见使人愁

原先在北京城里,似乎只要稍稍踮一踮脚,就可以看见远处的西山。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一书中描绘道:“这是一座水平展开的城市。景山和白塔、城墙和城楼构成了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在城内各处,由东向西的开阔的视野走廊,使如画的西山尽收眼底。”行走在闹市,手搭凉篷,眯缝起眼睛(并不需要借助望远镜呀什么的),起伏的西山就会像屏风上的木刻图案一样浮现——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今天的我们绝对不相信会拥有这样的眼福。是的,北京的变化最可以用“沧桑”一词来形容,那推门见山的景象已如海市蜃楼般虚幻,目之所及尽为钢筋水泥的人工建筑。

景山、白塔呀什么的再也算不上一览无余的至高点,而今有着比之高若干倍的宾馆商厦(譬如朝阳门外的京广中心)。至于一望无际的城墙和城楼,早已经夷为平地,属于被删节的内容。那我们能看见的是什么?除了高楼还是高楼。现代化的高楼太多,把古典的西山给挡住了——料西山同样也看不见你我。市民的视线怎么突围也无法回归自然之中,所以变举头为低头,看人工培植的绿地——聊胜于无吧。

但在过去的时代,北京人确实不劳远足即可看见西山。崇文门外原有一座始建于金代的法藏寺塔,共七层,高十丈,八面有窗,是南城居民重阳登高的佳选——北城的居民一般去爬阜成门真觉寺的五塔金刚宝座台。在城东南的宝塔上,作西北望,最远“可见西山起伏的山峦,横卧在碧空白云之间”(陈德光语)。这是一个大对角呀!让视线横跨整座北京城,居然还能与郊野之外的西山会合。别说看了,想一想都觉得有福。只是如今,这是让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了。

上世纪50年代,梁思成为反对拆除牌楼的行动,特意给周恩来总理写信,以帝王庙前景德街牌楼为例,详细描述了每逢夕阳西下,西山的峰峦透过牌楼和阜成门城楼所融会而成的绝妙好景。可见那时候,走在牌楼下面,不用出城门即能眺望到西山的远景。现在,不仅牌楼、城楼没了,视野中的远山也没了。当然,西山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显得更远了。简直与我们的市井生活毫无关系。

历代北京人对西山皆有深厚的感情。在我眼中,蓬松的西山是北京做梦的枕头。一座古都头枕着西山做了千百年的梦。

然而我们离西山仿佛越来越远了。临窗凭栏,再也看不见日落西山的壮烈场面。只能欣赏到楼群间的落日与弦月。西山不见使人愁。

究其原因,估计有两种。主要是因为城市长高了、变胖了,像个躺着的胖子,视线被臃肿的肚皮给挡住了,这是类似于一叶蔽目不识泰山的悲哀。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因之而变得复杂且压抑。在密不透风的水泥丛林里,说到底我们都是些井底之蛙。老舍曾指明旧日北平的好处在于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周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第一个城楼,第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遗憾的是现在的北京很少有空儿了。拥挤不堪。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可忽略:环境污染造成的空气质量差,悬浮颗粒增多,二氧化碳浓度超标……仅据上世纪80年代的统计结果,全年的烟雾日由50年代的60天上升为150天左右。更别提愈演愈烈的沙尘暴了——最厉害的时候可视率只有几百米。再这么发展下去,就差伸手不见五指了。北京的天空越来越缺乏透明度,城市的瞳仁逐渐变得混浊、布满云翳,所以城里人不仅看不见西山,许多更亲近的景物都显得模糊。

林语堂当年说人们站在西山卧佛寺或碧云寺,就得以鸟瞰辉煌的城市:“五里长厚重的灰墙清晰可见,若在晴天,远处门楼看起来如同灰色大斑点,惊人的大片绿色呈现于闪烁的金黄色殿脊间——那就是远处的太液池(北海和中南海)……”我前些天特意爬上了香山的“鬼见愁”(顶峰),俯瞰北京城——就像搁在蒸屉里的一盘饺子,被浓重的烟雾所笼罩。我差点怀疑:雾气中究竟有饺子没有?在我的视野里,北京城也变得子虚乌有了。在城里,看不见西山。在香山,同样也看不清北京。

当然,有些景物是再也看不见了,而不仅仅是被挡住了(像远处的西山那样)。譬如林语堂曾在西山一侧鸟瞰的厚重的灰城墙,就已成为太虚幻境。即使站得更高,或站得更近,也看不见老北京的城墙和城门——这与我们的视力无关。

北京原本有三重城墙:中央是宫城(紫禁城),第二层是皇城,第三层是京城——分为内城、外城(即南城)。至于远方拱卫的长城,只能算编外了:三重门之外的“城外城”。里应外合的三道城墙,如今只剩下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另外两道先后被拆除。最外层的京城虽然是解放后消失的,中间的那道皇城的夭折则要早得多。几乎可以是伴随着20世纪的抵临而敲响了第一记丧钟:1900年,东安门在曹锟的“壬子事变”中被烧毁。左安门又于1912年倾塌。

1917年拆除了东安门南段皇城城墙、西皇城根灵清宫一带皇城城墙。1923年后又拆除了除中南海南岸经天安门至太庙以外的其余东、西、北三面皇城城墙……从此,皇城基本上就名存实亡了。北京人经常念叨的皇城根儿,确实只剩下“根儿”了。或者说,北京人只能凭借记忆来“寻根”了。寻找那被铲断的根。

外城墙遭到破坏,也同样始于解放前:1915年为在正阳门(即前门)瓮城两侧修建火车站,拆除了雄伟壮观的瓮城。后来修筑内城环城铁路,又陆续拆除了朝阳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宣武门的瓮城及朝阳门、宣武门城楼,并挖开了许多道“豁口”以疏导交通。当然,北京城墙遭受的致命一击,还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城被彻底“解除了武装”,解甲归田。它的面貌显得有点陌生。

其实城墙并不懂得疼痛,懂得疼痛的是人心。台湾作家林海音,不敢面对自己的“城南旧事”——那已是一座纸上的空城:“我常笑对此地的亲友说,北平连城墙都没了,我回去看什么?正如吾友侯榕生(1990年故)十年前返大陆探亲,回来写的文章中有一句话我记得最清楚,她说,我的城墙呢?短短五个字,我读了差点儿没哭出来。”哭有什么用?假如孟姜女确曾哭倒过长城,难道我们的哭——就能使城墙重新站立起来?更值得一哭的并不仅仅是城墙的垮掉,而是在拆城墙时肯定曾有人欢呼:倒也,倒也!最令人悲哀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损失与残缺。

另一位台湾女作家,有“龙卷风”之称的龙应台,于上世纪80年代叩访北京后颇为惆怅:“新建筑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毫无个性、特色和美感,把古城温馨、传统的氛围破坏了,使老北京荡然无存。这些古迹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也属于我。我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好像趁我不在的时候,有人把它毁掉了。”促使她直言相谏的,其实是一份更为深沉的爱——“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诗句)北京城是所有中国人的老家。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重建北京城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应该多听听批评性的意见。哪怕这已是迟到的警钟。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对于古老的记忆,必须更为殷勤地挽留。

同类推荐
  •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是作者最新的一部散文集。与文坛挚友的交往,异域采风时的感怀,多年来流淌在心中的一浆所思所想,对自己亲人的骨肉至情,在创作上的不少真知灼见等等,在这本书中读者诸君尽可饱览,或有所得。作者以平实的话语,朴素的情感,率真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将这些流淌在自己心间的文字,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希望与你同享心路旅程的快乐。$$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领域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情感真挚,细节真实,不造作不伪饰,直抒胸臆的散文集,可以使读者诸君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
  •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蒙学:蒙学教育读本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家教蒙学与文化内涵。包括《家范》《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菜根谭》《蒋氏家训》《明太祖高皇帝訓》《曾国藩家书》《潜川徐氏家规》《合族公议条例列后》《孝友堂家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三字经》等。
  • 三天读懂国学

    三天读懂国学

    本书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儒学、经学、理学、心学的梳理,二十四史的展示.中国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曲艺建筑等的讲解,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管窥国学的整体风貌。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鼎子修仙记

    鼎子修仙记

    是痴、是念、是缱绻、是眷恋、谁记旧情、谁忘新怨有爱、有恨、有业果、有魔念、谁患得舍、谁言孽缘一个乞丐一樽鼎,一尾妖狐一柄剑,是非对错无需问,我自逍遥已成仙。且看鼎子砺心砺情的问道之路!
  • 斑爷在旅行

    斑爷在旅行

    宇智波斑死了,但也可以说是没死,死在了火影世界的他,却重生在了其他二次元的世界当中,并且得到跨越世界的能力,既然又一次复活,那么斑爷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呢?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学医有成,事业得意,一醉穿越成冲喜小新娘!什么,要为夫殉葬?有姐在,死不了!辣手婆婆,黑心哥嫂,还有老奸巨猾的婆子,美貌娇俏的丫头…各使手段,乱斗心机!她一抬手,轻飘飘一句,“无聊!”使小计宅门脱身,姐要活的自在恣意!万贯家财信手拈来,妖孽型男呼喝来去,捻一杯小酒,听弦歌小曲儿,乐不知归之际,一清秀书生施施然走来——娘子,回家圆房!读者群:88750127,敲门砖,文中角色名。
  • 一乘佛性究竟论

    一乘佛性究竟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晓的黄昏

    破晓的黄昏

    2020年的世界,一款名叫《破晓的黄昏》的游戏十分受欢迎。公测当天,却发现进入一场死亡游戏,无法自动登出游戏,只能不断击杀BOSS登顶游戏方可登出。一名名叫唐宇的少年(Tangu)化身游戏角色与女主秦雅(Cavalier。凯薇丽娅)经历种种难关,登顶游戏,挽救无数生命。两人.....由游戏结识到相知相识相爱的奇妙生死游戏世界之旅。
  • 都市学生也修真

    都市学生也修真

    陆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却是因为一手高超的英雄联盟技术,得以与学霸校花纠缠在一起,一次以命相救,让他走上了他不曾相信的修真之路,至此,一位巅峰强者的传奇就此展开···
  • 以退为进,太子的天定缘

    以退为进,太子的天定缘

    “朕这几个儿子,各个皆有帝王之才,就是将其他人贬为庶民,将来也难保被有野心的朝臣扶起。一山难容二虎,身为皇子,这就是他们的命!即使最后只能剩下一个,这也是命!”“如果先皇后还在,朕也许没有这么儿子。”“太子是朕认为最符合当前形势的未来国君,有手段有目的也有仁善,但倘若时局有大变动,他未必最合适。朕也可以拉他下去!朕谋的是江山!”“朕不会再犯先皇那样的错误!没有野心的皇子,守不住千秋霸业!与其待朕百年之后让他们分裂国土,倒不如在朕还有实力之时,坐视他们如何分胜负!”********一个读书识礼的善良姑娘,莫名背上‘得此女子得天下’之名,被卷入皇子斗争,遇到几个命中与之纠缠不清的人,共同成长蜕变的故事。太子:阳刚,身负未来国君重任,有责任有压力,感情慢半拍,太晚才捋清自己的感情。大皇子:腹黑,五行缺爱,满腹算计,感情至少慢了一拍。文阔:执着,感情细腻且浪漫,只是看过一眼她的画,就知道那是他要找的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当皇子们的争斗从开始的一点小心机,变成手足相残,拼死搏斗,谁中谁的计,谁是谁的棋?谁是最终胜出的那一个?********本文中心思想:一、女人要自强,有实力才能与强者并肩。二、责任和自私,得到和失去,进和退,总是难两全。本文由故事情节推动情感发展,有烧脑,有甜蜜,有搞笑,有虐,有狗血三观正,无肉,喜欢的请收藏。
  • 我死了,你呢

    我死了,你呢

    没有千人一面,唯有一人千面。我是谁,我自己都分不清。我活着,可我也死了。你呢?
  • 御天血潮

    御天血潮

    自助者,天助之。迷雾森林中杀机重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弥天斗罗大阵为谁而开,胆小懦弱的少年如何成长为果敢的丈夫,御天的英雄。……是谁无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谁无情,天涯何处是你家。、、、
  • 复仇公主的血色契约

    复仇公主的血色契约

    她,夏璃雪,亲睹弑母之仇。她,陌幻翎,深知身世不明。她,欧恋蝶,软弱呆萌弱势。夏璃雪和冰妍雪模样相同,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寒轩澈爱的是她,还是她?虐恋情深,夏璃月装成冰妍雪倚靠寒轩澈的实力企图出掉自己优秀的姐姐,是否成功?寒轩澈误伤夏璃雪就是因为夏璃雪识破了夏璃月的阴谋而伤害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