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0号,新华网隆重地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这几天,几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在谈论李娜。
这个29岁的湖北姑娘,以其巅峰战绩、率真性情、过人智慧,俘获了世人的心。综合项目热度、竞赛成绩和个人魅力,李娜的影响力甚至要超过了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中国顶级体育明星,就连在世界“小众”项目上有多枚奥运金牌在身的郭晶晶们也难以与其比肩。
李娜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法网冠军。对世界网坛而言,李娜的横空出世,填补了大满贯奖杯上没有亚洲人名字的缺憾;对中国体育而言,李娜的破茧成蝶,成为举国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的成功注脚,也为建设体育强国的艰辛征程注入了巨大动力。
除了这些荣誉,很多人提起李娜,便会想到“个性”二字,无可厚非,是个性成就了李娜。
李娜,处在29岁这个国内绝大多数女性运动员选择退役的年龄,已是名副其实的老将了。尤其是女运动员,即使此时仍有余热,也都选择急流勇退,归隐江湖。德门蒂耶娃去年就以29岁的年龄告别网坛。而李娜就偏不走寻常路,不仅依然奔跑在网球场上,更是连续不断地给喜爱她的球迷带来惊喜和感动。
从早先的“刺头”到08年的惊世一吼,再到如今的巅峰一笑,李娜就如她自己形容的,正在成为“一个更加出色的人”。她以自己特有的个性,在29岁的“高龄”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并且,李娜还是体育运动员单飞的第一人,敢于打破体制。她始终相信,中国选手只要有国外选手一样的环境,一样能够成为世界网坛的高光点。为了争取这样的环境,她曾几度被“炮轰国家队”,几度被外人误解,然而她个性依旧。
今年一月份《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一篇题为《李娜三大个性标签》的文章,对其“力量,突破,霸气”三大个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从她眼中,无论横扫还是逆转,看到的都是霸气”,《人民日报》如此评价她。而个性的李娜“将帮助中国重新思考培养世界冠军的模式”。
个性与成功,我想不单只是李娜的人生“招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个性,需要成功,就连这个时代都是。
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所以,个性并不是像有一些人所追求的一样,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一个大男人穿着女人的裙子招摇过市,甚至还带着胸罩,那样就不叫个性,叫人妖了。它可以说是一种气质,而不是故意做作吸引眼球。
有人说“凤姐”也叫个性,那是在是对个性的侮辱。要说她那两根香肠嘴巴是个性吧,人家梁朝伟在《东邪西毒》里早就演绎过了。她说,爱因斯坦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发明的,还是解释一下为好,免得读者误会是我说的),而她除了发明不了电灯,比爱因斯坦聪明多了,并说他喜欢顾城这样的爱国诗人,这实在是一种极度的无知。
个性不是这样的。
“个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就是一种创新,就是一种出类拔萃,就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与提升。这是敢于对权威的质疑与挑战,勇于打破平庸的藩篱。
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一书中就提到,那些刚进来的年轻编导们在开策划会的时候总是一言不发,对最后的决定也没有任何异议和见解,只是去老实的执行。他不禁心痛地问,这么好的条件,你们怎么能不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他回想起自己的个性年代,不无得意之色。我想,若是白岩松没有个性,也就不可能成就现在的央视“一哥”。
在群体里面,如果没有个性,将会导致全面平庸。就算是在军队里,以“绝对服从上级命令为天职,也有古时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个性。而我们的开国元勋十大元帅里面,哪一个不是个性鲜明,有各自的作战风格。
我想,若是一个老板手下都是一些没有想法只知道执行的员工,那么他的公司也就别想进步了。机器之所以不能完全取代人,就是因为人有个性。这是再先进的机器都无法拥有的。试想,几百台机器都是同一样的运转,同一样的作用,但是几百有个性的人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庞大的智囊团了。
群体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力量的源泉;群体之所以有活力,是因为个体恪守着自己的界限,使系统达到一个平衡。因为相似的背景、相同的目的,使不同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群体。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个性,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就是没有主见。在周杰伦没有出道之前,没有人知道原来歌曲可以这样唱的,但是他却以自己独有的音乐特色大红大紫,最终风靡了一个时代。
这种个性,在他出道初期可以说是丝毫不被人看好,像《双截棍》《忍者》等歌,本来是写给张惠妹的,被她以曲风不适合退歌;后来他又为台湾的“谐星”康康创作了一首《爸,我回来了》被退;而《龙卷风》原来也是献给吴宗宪的诚意之作,还是以“不合适”的理由被退;周杰伦还曾写过一首名为《眼泪知道》的歌,吴宗宪推荐的对象是刘德华,但据说刘德华只问了一句,“眼泪要知道什么?”这首歌又被束之高阁,后来这首歌却被温岚唱红了。
尽管饱受打击,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个性,有两年之久每天待在狭小的录音间里专心写歌,给才华平平脸蛋卖座的歌手演唱。他的勤奋和认真,换来了吴宗宪的一句承诺:“十天写五十首歌,然后挑选十首自己唱出专辑”。终于,他的第一张专辑《周杰伦》在2000年11月问世。
周杰伦说,我就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帅,所以才要去学些东西。我觉得人有个性比较重要!而现在,周杰伦以其特有的曲风和个性与方文山的词结合,成为音乐圈的一大亮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神话。
时下流行的一句非常具有霸气的话,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这说的也是十足的个性,因为只有个性才无法被超越。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珍宝,个性没有年龄性别阶层的限制,只要能体现在你身上,并好好发挥,它就会是一块能够展现自己的魅力招牌。在“人云亦云”里努力地喊出自己,勇敢的做自己,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只要你愿意去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