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家对你评价多高,你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很显然,他告诫人们不管在工作中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不应有自满情绪。因为自满,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骄傲,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好的帮助;因为得意,就会丧失客观的标准。
然而,不虚心的人往往把骄傲自满的情绪看成是一件小事,而现实生活中恰恰就是这些不经意的“小事”酿成了大错。人们不会忘记,《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正是此类的典型。刘备得了益州之后,奠定了立国的基础。孙权多次派人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则以种种借口拖延不还,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当时蜀国镇守江陵的大将关羽,虽是智勇双全的名将,但因骄傲轻敌,不将吴军放在眼里,东吴陆逊利用这一点,假意赞许关羽功劳,让其对自己放松警惕。果然关羽中计,撇下荆州北去抗曹,结果后方空虚,为吴将陆逊所算计,吕蒙借机白衣渡江,火速夺取荆州,关羽只落得最后败走麦城,终于在突围途中为吴军所杀。由此不难看出,骄傲自满使人忘乎所以、麻痹大意。
谦虚是一种美德,它有巨大的感召力,能够吸引人,提升自己的品格。领导者有了谦虚的心态,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提升自己的亲和力;也只有具备了谦虚的心态,才能谨慎处理各种问题,这样就能避免因为疏忽大意而产生严重的后果。“满招损,谦受益”。每个人无论身居何位,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谦虚可以使一个战士更加美丽”。斯宾塞说:“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
可是,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人喜欢骄傲,而不喜欢自谦,或骄傲多于自谦。原因是由于无知、嫉妒、虚荣和“滥用优点”。人愈是无知,愈容易满足,愈容易骄傲、自以为是;嫉妒的人也必然骄傲;虚荣心重的人,总喜欢听到别人的夸赞,一旦得不到别人的夸赞时,就自吹自擂起来;专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的人,最容易产生骄傲情绪。骄傲的原因因人而异,克服的办法只能是对症下药。如果是无知,那就应当学习。如果是因为虚荣,那就应当求实。如果是因为嫉妒,那就应当扩展胸怀。如果是因为“滥用优点”,那就应当珍惜优点,同时多发现自己的缺点。
大科学家牛顿说得好:“我不知他人对我怎么看,不过我自己只是觉得好像在河滨玩耍的一个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起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还在我面前,未被发现。”正因为他的谦虚,所以他在科学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
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倾听别人的劝告、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谦虚,就要学会尊重别人,就要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