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9300000028

第28章 生物大发明(6)

到底怎样才能预先知道两只老鼠的组织是否相容,是否发生排斥呢?斯内尔首创了一种试验方式——H2型试验。它证实了用不同的H2系基因进行组织移植就会产生“排异”的现象,从而首次揭示了器官移植排异机制,为人类器官移植开辟了道路。

要使人体器官移植获得成功,则必须查明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确定有关基因。而且还要找到一种能鉴定人体组织相容性的试验方法。

1958年,法国免疫学家多塞研究了患者多次接受输血的反应后,首次发现了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接着,他创立了人体组织细胞相容理论,又开创了迅速方便的人体器官移植试验法——鉴定异体组织是否相容的HLA组织分类血液试验法。多塞的试验方法简便可靠,很快被进行器官移植的医生们采用,大大推进了器官移植的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

由于斯内尔、多塞在研究器官移植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他们获得了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在科学家经过了多年探索和临床试验之后的今天,器官移植术造福于人类已成为现实。

肾脏移植是开展得最早、最多的一种器官移植。据统计,到1977年,全世界已有13 000多人通过肾脏移植获得了新生。目前仅在美国,每年就要进行数千例肾脏移植手术。

世界上最早的一例肾脏移植手术是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医院进行的。病人24岁,患了晚期肾炎,从他的孪生兄弟身上移植了一个肾脏,术后没有产生排斥反应,病人生命得到了延长。从移植的效果看,活体肾比尸体肾好,近亲供肾效果更好。

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是1967年12月3日,在南非开普敦的一家医院里,以巴纳德为首的手术小组,为55岁的华希坎斯基移植了心脏,手术相当成功,但抗排斥反应药破坏了这位病人身体的免疫功能,18天后该病人患肺炎死亡。

在1967年12月~1969年6月间,全世界共做了103例心脏移植手术。其中3/4的病人在手术后3个月内先后死亡。1979年,瑞士一家药厂研制成了一种可选择性地抑制免疫系统的新药——环孢素,使所有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第一年存活率上升到79%,术后存活6年存活率达60%。英国医学教授亚库布从1980年起到现在,已做了1 000多例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后存活一年的存活率超过90%,存活五年的存活率约为80%,其中有600多人至今还活着,最长的已经活了20多年。1985年,美国一对“换心”男女,35岁的加里·韦勒普和36岁的苏姗·斯特菲,经医生同意结为恩爱夫妻。这表明医学技术的进展已逐渐克服了困难,能够进行更安全和更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了。

人类在近40年内已成功地进行了肾脏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胚胎移植、骨髓移植、胰腺移植、脾脏移植、骨骼移植等手术,但脑的移植还未实现。脑可以移植吗?不要说头颅受了致命伤后的更换,就是痴呆、疯傻人的头颅再换,也是人们所殷盼的。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医学博士罗伯特·荷华,曾提出过《人头移植的手术方案》,供同行们讨论。一些人认为,他是异想天开,因为即使换头成功,由于神经切断后难以连续,也会导致颈部以下的身体瘫痪。这时,罗伯特·荷华用老鼠做实验,也连连失败。因神经连接不好,换了头的老鼠只会摇头,不会动弹。后来又进行“双头鼠”移植,即原来的鼠头不割下来,再另外移植一鼠头上去,一鼠两头,获得成功。继而“双头狗”又在70年代末期出现。“双头狗”的两个头都会叫,都会争食,但移植上去的头仍不如原来的头灵敏。

同时期,一些科学家还做了猴头移植术。1986年,美国著名脑外科专家韦特与别人合作,首次在世界上移植猴头成功,但这猴子仍不如天然猴子灵巧。

美国有这样的实验报告:取出健康的老鼠的脑组织移植给患糖尿病的老鼠,当移植的脑组织刚一成活,便恢复了分泌激素的功能,结果老鼠的糖尿病消失了。

瑞典、墨西哥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成功地在人体中进行脑内移植手术的三个国家。脑内移植手术的成功使科学家们相信,将来人脑也可移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器官移植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移植总数已超过5 000例,各类器官的移植已超过18种,其中以肾脏移植最为成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将会给千千万万因器官损伤而可能死亡的人带来福音。人类的梦想,必然能够实现。

人工合成蛋白质

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在我国诞生了。这项科研成果震动了中外科学界。在国内,国家科委专门组织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严格鉴定,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国外,受到一些著名科学家的高度赞扬。有的认为,从简单的氨基酸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蛋白质,中国的胰岛素是惟一令人信服的例子;有的表示,人工合成胰岛素在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还没有做到的时候,中国首先做到了,令人十分钦佩。英国电视广播还为这件事组织过一次电视专题节目,专门报道中国的胰岛素人工合成。美国销路最广的《纽约时报》也以整版篇幅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这一科学成就。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激素。从结构上看,它是一种蛋白质,从功能上看,它是调节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一种激素。它是由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能促进人和动物对葡萄糖的利用。如果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过少,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和储存就会发生障碍,葡萄糖在血液里的含量就会升高,导致尿中有过多的糖分排出,这就是糖尿病。据统计,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有1亿多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含糖量过多,血液循环系统受到破坏,伴随而来的是坏疽病和心脏病,肾功能下降,眼睛失明等。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1921年7月30日,班丁和拜斯特发现了胰岛素并从狗的胰腺里提取出宝贵的胰腺抽提液,后来又从猪、羊、牛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并于1922年应用于临床治疗。1926年,纯化的胰岛素已能做成结晶,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但由于胰岛素数量太少,价格昂贵,一般的人得了糖尿病就等于被判了死刑。所以,人们梦想着有一天能用人工的方法合成胰岛素。

人工合成蛋白质开始于100多年以前。德国的一位多才多艺的化学家维勒,从小喜欢诗歌、美术和收藏矿物标本。在各门自然科学中,他最喜欢化学,23岁获医学博士学位。1824年春天,维勒在进行金属氰化物和氨水的研究时,在实验中意外地发现,在氰化物和氨水相互作用时,经水浴加热,冷却后容器底部出现了一些白色沉淀物。这是什么物质呢?维勒思索着,推测着。但是,维勒的眼光是敏锐的,思维是敏捷的,他不凭猜测下结论,在奇特的实验现象面前,他提出了许多假设,设计了许多实验,反复实验,反复研究,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查明金属氰化物和氨水相互作用,首先生成的物质是氰酸铵,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转化成尿素(一种有机物)。

维勒的学生柯尔伯继承了维勒的事业,着手进行用最基本的元素合成有机物的实验。他顽强拼搏了7年,终于在1845年成功地用空气、氢气、氯气、碳等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醋酸。这再一次证明了,用无机物能合成有机物。

接着,一系列的有机物如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等都陆续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1854年德国化学家且泰罗合成了脂脑,1861年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合成了糖类。

1886年,俄国的科学家丹尼列夫斯基尝试用氨基酸“装配”蛋白质。他把蛋白质“拆开”,然后把拆下来的氨基酸放进试管里,加进一些蛋白质合成的物质。过一段时间后,试管里出现了乳白色的沉淀物。整个科学界为之轰动了,仿佛人工合成蛋白质的道路已经找到了似的,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些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多肽。可德国生物学家费雪却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到氨基酸“装配”成蛋白质的研究中。他的思路是: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再接上一个就是三肽……像搭积木一样,蛋白质就自然而然地合成了。

在费雪进行实际工作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一步只能接上一个氨基酸,每步反应中都有副产物,不能一一分离,因而每进行一步都有相当一部分材料消耗掉。由于耗资巨大,他没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只合成了含18个氨基酸的肽链。

费雪的学生贝格曼和其他一些科学家,继承了费雪未竟之业。后来,瑞士科学家艾勃德哈顿合成了含19个氨基酸的多肽。

其实,人工合成蛋白质工作的复杂,不仅仅在于把许多氨基酸连接起来,还取决于氨基酸的位置。原来,任何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合排列都有十分严格的顺序,错一点儿也不行。现以20种、500个氨基酸所组成的蛋白质为例,看看它究竟有多少种列排方式。它的数目将达20500,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了。也就是说,你要拼凑20500次以上,才可能有一次成功。显然,这不是具有耐心就能办到的。于是,科学家们千方百计继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20世纪40~50年代初期,英国化学家马丁和辛格受“渗透”现象的启发,发明了“纸层析法”。先用水解酶将蛋白质分解,就像一串珠链被扯断,氨基酸就一颗颗地散落下来,然后取氨基酸混合液一滴,放在一张滤纸的角上,再把滴有混合液滤纸的一角浸在一种叫丁醇的溶剂中。由于滤纸的毛细作用,溶剂就会带着各种不同的氨基酸在纸上“赛跑”了。因各种氨基酸分子轻重不同,就像赛跑中有快、慢一样,不一会,混合液中的各种氨基酸就在纸上分别停留下来,形成一系列的点。但有时几种氨基酸跑得一样快而停留在一个点上。要把这些再分开,可在滤纸干了以后,从原来的方向掉转90°角,让新边缘浸在另一种溶剂中,就能把它们再分成几个点。最后,等整张纸干了,再用可以使氨基酸的斑点变成带色的化学药品来洗它。使原来混成一种溶液的各种氨基酸,散开在一张滤纸上,成了许多带色的斑点。于是便能被有经验的科学家一一辨认。用这种方法可正确测定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那么,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又是怎样排列的呢?

1945年,英国生物学家桑格发明一种叫二硝基酚衍生物试剂(DNP)。DNP能把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一个个地拉下来辨认。有了DNP,桑格就向胰岛素分子的整条肽链进攻了。胰岛素分子虽然不大,但却具有蛋白质的所有结构特征。桑格花费了10年时间,终于在1953年测得了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的排列次序。

如何解决氨基酸之间的正确连接呢?

1959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梅里菲尔德领导的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叫聚苯乙烯的小颗粒。利用它来捆住头一个氨基酸的头,叫做戴帽子。因为小颗粒在所有的溶液中并不溶解,所以,只要过滤就能把它们分离出来。然后再加上含有第二个氨基酸的溶液,这个氨基酸就会用它的头和第一个氨基酸的脚连接起来。此后再过滤,再加下一个……这种步骤既简单又迅速,再加上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使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

为了寻找解决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新方法,科学家们历尽艰辛,开拓进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使人工合成蛋白质成为可能。

1965年我国生化学家首先人工合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胰岛素,此成果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伟大创举。该项工作是从1958年开始的。胰岛素是当时惟一的已经知道了化学结构的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组成,需要17种氨基酸做原料。当时国际最高水平,只能人工合成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怎么才能合成有51个氨基酸的胰岛素分子呢?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科研工作,需要用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来完成。科学家们在一起认真地讨论研究,能不能先分别合成A、B两条链,然后再把两条链连接起来而得到胰岛素呢?于是他们决定先把天然胰岛素拆成A、B两条链,再把它们合起来,看能不能重新合成。这样的拆合尝试,国外曾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我国通过自己的实践,在1959年胜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一成功,还同时解决了一个悬而未决、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胰岛素不仅有一定的化学结构,而且还有一定的立体结构。就是说,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按照一定次序连接成的两条长链组成的,这两条链又按照一定的规律弯来扭去折叠起来,形成立体结构。

把天然胰岛素拆成两条链以后,立体结构已经被破坏,但是经重新合成以后,所得到的结晶,形状同原来一样,而且具有同样的生物活性。这就说明,只要我们合成的两条链的化学结构准确,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就会自动地按照一定规律弯曲折叠起来,形成和天然胰岛素一样的人工合成胰岛素。

那么,怎样合成A链和B链呢?这就必须把各种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次序,一定的位置,逐个地连接起来。当时我国的科学技术、条件设备还很落后,要进行这么复杂的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中国科学家为了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取胜,组织了强有力的科研阵容: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负责合成A链,中科院生物化学研究所负责合成B链。

合成A链和B链以后,把合成的A链同天然的B链相结合,把合成的B链同天然的A链相结合,而得到半合成的胰岛素。1964年我国胰岛素的半合成获得了成功,人工合成的两条链和天然的一样,它为全合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把经过半合成考验的A链和B链相结合,在1965年我国终于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

我国人工合成的胰岛素经过全面的严格鉴定,证明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当时,国外也有人在进行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不过,他们合成的胰岛素活力很低,开始也得不到结晶。我国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在质量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各自承担合成任务的上海、北京等地的科研工作者,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力协作,联合攻关,进行了一场历时6年零9个月的可歌可泣的“持久战”。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和辛劳,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类推荐
  • 少年成长必读名著第三辑:小公子

    少年成长必读名著第三辑:小公子

    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同情和怜悯。无论怎样顽劣和冷酷的人,终究抵挡不住深切的信赖和纯洁的爱情。《小公子》曾被翻译成几十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的父母亲及少年、少女们的心里燃起过灿烂的火光。也很多次被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博得了众多喝彩和赞誉。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自然资源保护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自然资源保护

    本书对世界各种资源作了大致的介绍,更详尽地讲述了各种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以及人类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密切关系。
  • 恐龙密码

    恐龙密码

    《光光头赵华童话系列:恐龙密码》以书中的《圣塔巴巴虫洞》为例,首先,文字干净利落,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行文颇有欧美科幻小说的味道,其次是想象力,这篇融合了科幻、魔幻和童话元素的作品,其故事的产生,源于一个奇特的想象:沙漠上的海市蜃楼,其实是一个随机开启的虫洞!
  • 列那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列那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列那狐》是法国一部以狐狸为主角的长篇动物故事诗,被视为法国文学中的珍品。作者所塑造的小狐狸——列那机警睿智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在法国“列那”这一专有名词成了“狐狸”的代称。就连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都称这只火红火红的狐狸是他童年最爱的一个形象,并且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相信,这样的一只小狐狸,也能成为你的朋友。
  • 王子复仇记

    王子复仇记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师父在上我在下

    师父在上我在下

    秦悦好伤心好担心,自己不就是没有背!闺!训!怎么就把师父给气吐血了?师父昏倒在地,她把师父扶上床,熬药喂药脱衣撒药缠绷带,恩,晚上还是睡在师父床上方便照顾
  • 如果爱:如果我爱你

    如果爱:如果我爱你

    “我可以捧红你。”“代价?”“我要你。”“好。”“你选择我,是为了人,还是为了钱?”“为了钱。”“如果我给你钱,你会不会爱上我?”“不会。”“为什么?”“因为我只爱我自己。”
  • 穿越之火系异能战士

    穿越之火系异能战士

    奇幻。在领主、神魔大行其道的现在。发现以前喜欢的奇幻味道渐渐消失不见。所以在几个月前,或者还要再前面一点,便兴起了写一本有点复古的,关于龙、美人、骑士的小说。不想再谈神魔,不想牵扯所谓的天魔之战之类,听起来很是磅礴大气的东西。这只是一本主题还不甚明确,但是只讲究美人、英雄与巨龙的奇幻小说。******【现主力更新本书,《狩则》更新暂不稳定,特公告之。】
  • 甲吞天地

    甲吞天地

    好不容易找个宇宙第一大美女当女友,居然她要被强行逼婚,这绝对忍不了,穿上战甲,大闹洞房。父母被囚禁在圣山上十八年,丫的让我知道是谁干的我打得他生活不能自理。神秘的吊坠,无敌的战甲,变换的符文,全新的框架,新颖的情节,让大家看到爽。请多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原动力。拜托了,多收藏,多推荐,多点击。
  • 我是你大哥

    我是你大哥

    我本是一个叛逆少年,总想着闯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下。可长大之后才明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里面住满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 九州

    九州

    “本君唯一的王后!上官倾月!”短短的一句话从慕容烨的口中飘出,响彻九霄!倾月看着身旁的男人,轻轻一笑,风华绝代!他,九州之巅,无上君王!一声令下,莫敢不从!众人只知,九州之中,两界之上,慕容烨是何等雄霸一方的存在!但是他却只为她停下身影,只为她融化他那千年不化的冰山!她,异界之魂,冥冥之中,命运的牵引来到这奇幻大陆!修炼废材的她从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从此开始修炼之路!一步一步,走上九州之巅!写下一代传奇!
  • 钓个王爷回相府

    钓个王爷回相府

    倒霉丫头方可,由于陆判错把阳寿八十看成十八而命丧黄泉,可怜丫头陆浅馨,后母恶毒,姐妹太渣,最终冤死。地府里,她们相遇,她最后成了她,方可能够帮陆浅馨讨回公道吗?她会怎样谱写属于她又或者是陆浅馨的人生…某男:本王看中了你,是你一辈子的福分。某女:不稀罕…某男:你可知有多少人中意本王?某女:啊,(终于有一点点不一样的情绪)没兴趣…某男:……
  • 紫界尘缘

    紫界尘缘

    天才少年冯绍南降临神秘紫界、得神功、展威望、奇遇连连、扬名天下。然而就在他强势崛起之时、世界风云突变、上古大神重临世间、一场狂风暴雨席卷而来。命运的洪流汹涌狂飙、试图将他淹没..........谁说命由天定,我要自己做主!且看他能否挣脱命运的束缚、踏破这一方天地、笑傲绝颠!
  • 创生无界

    创生无界

    悬崖之上仰望天空,一切随之终结?一切随之开始?可笑!
  • 花小钱过品质生活

    花小钱过品质生活

    本书的初衷意在刷新你的思维,改变你的消费观念,省着钱也一样可以把生活过得更有品味、更有质量,在不改变你原来生活品质的基础上而表现出一种对生活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