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试过或者体验过贫穷的日子吗?
是不是就如歌里唱的,“我的口袋有33块,这样的夜无法打车回来,”或者就是“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时间呀我却没有钱。”
李宗盛写的歌《忙与盲》中有这样的话:“生活是肥皂香水眼影唇膏,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事要备忘,”然而忙是忙了,不知不觉间人们却又发现每月的收入还是入不敷出。
网上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有关台湾“穷忙族”的诗,写出了他们的这种无奈:“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同时执行多份Case,不知道是不是也如我现在这般,如此吃力不讨好。Working Poor,牺牲假日,当个赚钱机器,却被人嫌。真不晓得,当初为什么这么拼,连心灵生活都穷困。及时踩刹车,这样穷乏的日子,不要再继续。”
这是不是你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当然,谁都不愿意穷,可是,当你没有知识、思想和性格,不能够适应社会并且主宰自己的命运时,你所能做的只有被动,只有忍受,只有压抑,只有穷困,物质上困乏,精神上苍白。
在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人:一种是促使着事情发生;一种是看着事情发生;还有一种是不清楚所发生的事;最后一种是完全不关心周围的任何事。
说到底,这是一个综合的考验。除去知识外,就是你的性格和思想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有大把的知识却依然沦为“穷人”的原因。那么,你是哪一种人?
如果是第一种人,20几岁,就会去赌一把,无论自己手里有多大的底牌,行不行先试试再说,大不了输了从头再来。
如果是第二种人,就是看着别人成功了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家底,比如背景,比如运气,比如宿命,等等。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在等待着机会,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会中500万,或者天上真的掉下馅饼来。
如果是第三种人,就安于现状,周围那些新兴的赚钱行业压根不去关注,做好工作拿到薪水保证生活的持续稳定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第四种人彻底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思进取。似乎这样的特征不符合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但他也许是家产万贯的富二代,也许是认定了自己一辈子就是穷人的消极人士,从根本上,他对自己不抱什么希望了。
归根到底,这四类年轻人,还都是“穷人”。20几岁的年龄阅历以及这个人群的人生观都决定了他们还处在一个探索未知的阶段,就像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一样,不知道下一脚踩下去,是浅水还是深渊。
像马云这样的风云人物,在他20几岁的时候,即使学有所成,即使胸怀大志,他也不得不背着麻袋去义乌、广州进货,贩卖鲜花、礼品、服装,做了3年的小商小贩;后来他又做过《中国黄页》,结果被人当骗子轰了出去,何况那些知识浅薄,无一技之长且不求上进的年轻人呢?他们的奋斗之路势必更要坎坷更要曲折一些,付出的代价也要比一般人更沉重,考验更严峻。即使这样,也要努力成为第一类想去促成事情的人,因为才20来岁,一切都还来得及去改变和实现;因为才20来岁,所以眼前的一切穷困都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了,这些都会成功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