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他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与弗朗兹·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1770年12月16日的一天,在城里一位姓贝多芬的宫廷歌手家里,一个男孩子降生了。孩子很健壮,放开嗓门哭叫,似乎在向人间宣告他的到来。孩子的出生给一家人带来了喜悦,孩子的祖父路德维希慈祥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他高兴地对儿子约翰说:“这孩子就用我的名字,叫路德维希吧。”为孙子起名的老祖父肯定没有想到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这个名字,居然会征服欧洲,征服世界,列入了世界大音乐家的行列,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贝多芬的祖父原为比利时人(也有为荷兰人的一种说法),20岁时来到波恩,此后就定居下来。他做过宫廷乐团的歌手,晚年当了乐团的乐长。为人豪爽,有个性,他算是贝多芬家族中出色的人物。贝多芬的父亲约翰也在宫廷乐团里当歌手,是个平庸之辈,喜欢喝酒,每次喝醉回来便对妻子叫骂不休,弄得家里缺少和谐的气氛。据说贝多芬的母亲出身名门,死了丈夫再嫁给约翰的,每天在贫穷与丈夫的折磨下,默默地操持家务,是个温和善良而又能干的女人。
毕竟是音乐世家,也许是还有些遗传基因,刚刚牙牙学语的贝多芬就喜欢听琴。每当老祖父弹奏钢琴,他不哭也不闹,全神贯注地听,成了老路德维希的小“知音”。
1773年12月24日,贝多芬刚刚过完他的3岁生日,祖父却因病逝世了。小贝多芬还不大懂得死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慈祥的老祖父再也不能给他弹琴,像往日那样疼爱他了。直到许多年以后,他提起祖父还是充满了崇敬,身边始终保留着他的一张照片。
祖父死后,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仅靠约翰那点菲薄的薪金,尽管贝多芬的母亲拼命节省,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约翰也是一个不争气的家伙,30多岁的人,没有本事却能喝酒,越穷越喝,越喝越穷。有时他也想改变一下家庭经济的窘困,除了当宫廷乐师之外,还去兼任家庭音乐教师来贴补家用。因为他的任性与酗酒,主顾们往往不敢用他。
贝多芬4岁那年的一天,他父亲把他叫到身边,以少有的温和的声调对他说:“你今年4岁了,莫扎特像你这个年龄时就能弹小步舞曲,5岁开始作曲,今年才18岁已成为著名音乐家,到处开演奏会,能赚很多很多的钱。”
贝多芬怯生生地听着,一动也不敢动,他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父亲的态度很和善,已经使他很满足了。约翰有他的想法,他自己对前途已经失去了信心,就把赌注压在孩子身上,想让贝多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他想培养出一个神童到处演奏,钱就会滚滚而来。实际上,他把贝多芬当成了“摇钱树”。
从此贝多芬被关在屋子里,学习钢琴和提琴的弹奏。约翰充当儿子的教师。他脾气暴躁又过于急于求成,每天规定的功课多得小贝多芬不能胜任,稍不如意则打骂呵责。贝多芬人坐在琴凳上,心早就跑到外面同小朋友一起玩皮球、捉迷藏去了。他恨父亲,也恨这架老式钢琴,他羡慕街上那些又跑又叫的小伙伴们。
有一天小贝多芬趁父亲不在家,央求妈妈说:“妈妈,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就一小会儿,回来就练琴。”妈妈是最能理解孩子的,她叮嘱小贝多芬:“去玩一会儿吧,千万别让爸爸知道了。”
“知道了,妈妈。”小贝多芬飞也似的跑了出去,像只出笼的小鸟一样。谁知他刚到街上就被喝得醉醺醺的父亲发现了,约翰大发脾气,揪着贝多芬的耳朵把他捉了回来。小贝多芬吓坏了,求助地望着妈妈。妈妈鼓足了勇气劝丈夫说:“约翰,孩子还小啊,才4岁……”“你懂什么!我是音乐家,我要怎么做,就得怎么做。”约翰既固执又蛮横,小贝多芬被迫又坐在钢琴前,眼泪一滴滴洒落在琴键上。邻居们也看不下去,有时也当面劝约翰别这样对待孩子,他听也不听。一次半夜喝醉了回来,竟从床上把贝多芬喊起来练琴。这种残酷的训练是一般孩子无法承受的,可是,贝多芬以惊人的忍耐力承受住了一切。
贝多芬8岁那年,约翰认为儿子可以为他赚钱了。他在科隆音乐学校大厅搞了一场钢琴演奏会,标价每人1块金币。为了增加票房价值,调动听众的好奇心理,他故意在广告上把贝多芬说成6岁,以达到神童演奏的效果,1778年3月26日的科隆报纸上赫然刊登着“6岁儿童音乐演奏会”的消息。这次演奏还算成功,从此他不断地带着贝多芬四处旅行演出。贝多芬上了小学之后,稍稍摆脱了父亲的控制,在学校里他才有点自由的时间。
我们常说,童年的日子是值得留恋的,可是贝多芬的童年没有伙伴,没有童年的欢乐。他是孤独的。他时常偷偷地站在小阁楼的窗前,看着小朋友们在追逐嬉戏,小贝多芬多想跟他们一样无拘无束地玩啊,跳啊。可是环境使他过早地成熟,他常常独自沉思。长大以后,这种沉思竟成了习惯。没有孩子的天真,没有撒娇弄乖的家庭条件,他只有从音乐里去寻求安慰。他爱莱茵河岸边的绿野、树上的鸟鸣、教堂的钟声,这些都能使他忘掉忧愁,得到慈父般的抚爱。莱茵河庄严地流着,它给了贝多芬以音乐的天赋,也给了他少年时代的贫困和孤独……
看看贝多芬的童年,我们陷入了沉思。父亲的严厉和固执对贝多芬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我们无法回答。
我们要学习贝多芬勤奋学习的精神,但是,也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因为童年是美好的,让我们在享受自己童年时光的同时,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