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名哲人在漆黑的夜路上走着,因为没有带灯,心里面十分懊悔。他走着走着,发信啊不远的前面出现了光亮。哲人在这微弱的光的照射下,走起夜路来也顺畅了许多。于是越走越快,追了上去。
哲人发现前面有个提灯人,走近一看,不料竟是一个盲人。哲人不解地问:“恕我冒犯,您身为盲人,怎么还需要灯呢”盲人听了这个问话,慢条斯理地回答说:“:我的灯笼并不是给别人照路,而是因为在黑暗中行走,别人往往看不见我,我便很容易撞倒,而我提着灯笼走路,灯光虽不能帮我看清前面的路,却能让别人看见我,这样,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倒了。”
这一则小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盲人虽然看不见路,但他的灯笼却给别人带来了光亮,使别人能够远远地看见他,让自己免受伤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我们生活中也少不了被别人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回馈他人。被人关心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心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
一代豪商胡雪岩自幼家贫,从小就在钱庄当学徒。他的发迹故事对我们非常有启发:
一天,胡雪岩遇见贫困潦倒的穷书生王有龄。胡雪岩见他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只是缺少进京的盘缠。于是虽然和他并不相熟,但也二话没说,立即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了王有龄。
这样一来,胡雪岩就因此失业了,王有龄千恩万谢地拿了钱上京城,找到了故交,当上了浙江粮台总办。做了官后的王有龄感其恩德,视其为生死之交。还把以前借的银子加上利息奉还,支持他自办钱庄。
几年后,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又保荐胡雪岩接任粮台,使胡雪岩成了掌管浙江粮食的最高官员。胡雪岩很有经商才能,钱庄办得红红火火,在浙江一带曾设有典库33处之多,操纵浙江商业。加之掌管粮食,相继开设了不少店铺,并从事对外贸易,又兼管药材。由于后来胡雪岩屡建功勋,被皇帝赏给一品顶子,穿戴马褂,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人物。
善待他人,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看似已经慢慢被人们淡漠了,但是,仔细想来,善待别人又是建立在人性道德之上的事情。曾看到一则很别致的短文,作者列举了一些人们常见的事例来说明他们对善良的认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看见劫匪,如果不能挺身而出,悄悄打个110也是一种善良。
作为老板,如果不能够提高员工的待遇,按时发放工资也是一种善良。
作为员工,如果不能成为劳模,付出的劳动对得起工资,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人家墙要倒,如果不能扶,不推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别人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
商人如果不能足斤足两,不掺杂使假也是一种善良。
富翁如果不能仗义疏财,不仗势欺人也算是一种善良。
官员如果业绩平庸,不贪赃枉法也是一种善良。
这篇文章写的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琐碎中又带着感化人的力量。善待他人要做到哪种程度,这取决于我们个人,也许你做的很小的一件事情,都可以算是善待他人。不能否认的是,只有人人付出和给予,人与人之间才能充满了浓浓的关爱,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患难与共;才会有更多的人享受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