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刀光剑影,硝烟弥漫;职场上明争暗斗,杀机涌动。下属想方设法要取代上司,上司千方百计要管好下属。如何才能在不动声色之中掌握风云变幻,把主动权握在手中呢?低调做人无疑是最保险的姿态,上不会让上司感到张狂,下不会让下属感到专横,中不会让同事感到压力。这样的人必能笑傲职场,写就精彩人生。
1.不要擅自替上司做主
在职场上,上司就是管理者,最忌讳的就是下属擅自做主,如果你是一名下属,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即使是正确的事情也一定要向上司禀明,千万不能擅自做主。
张菁菁应聘到一家企业当了销售经理王海的秘书。这天她刚上班,经理就接了一个电话。
“坏了!坏了!”王经理放下电话,就叫了起来,“那家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徐经理的好。”他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写信把他臭骂一顿,那封信写得很不客气,这下麻烦了!”
“是啊!”张菁菁转身站起来:“我那时候不是说吗?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写信,您不听啊!”
“都怪我在气头上,想徐经理过去一定骗了我,要不然别人怎么那样便宜。”王经理指了指电话:“把电话告诉我,我亲自打过去道歉!”
张菁菁一笑说:“不用了!告诉您,那封信我根本没寄。”
“没寄?”
“对!”张菁菁笑吟吟地说。
“嗯……”王经理坐了下来,如释重负,又突然抬头问:“可是我当时不是叫你立刻发出吗?”
“是啊!但我猜到您会后悔,所以压下了。”张菁菁转过身、歪着头笑笑。
“压了半个月?”
“对!”张菁菁很是得意地说。
王经理低下头去,翻记事本:“可是,我记得那天是叫你发,你怎么能压着不发呢?那么最近发长沙、武汉几个客户的信,你也压了?”
“我没压。”张菁菁不无得意地说:“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你做主,还是我做主?”王经理一下子站起来,低声问。
张菁菁呆住了,眼眶一下湿了,两行泪水滚落。颤抖着、哭着喊:“我,我做错了吗?”
“你说呢?”王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结果,张菁菁被扣了半个月工资。张菁菁憋了一肚子气。就跑到王经理的上司贺总经理那里去告了一状。没想到,贺总经理又把她批了一顿。张菁菁实在忍不下去了,一怒之下辞了职。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这是个烂公司?王经理不是人,总经理也不是人,明明张菁菁救了公司,他们居然非但不感激,还恩将仇报,对不对?
如果说“对”,你就错了!
假使一个秘书,可以不听命令,自做主张地把主管要她立刻发的信,压下三个礼拜不发,“她”岂不成了主管?如果有这样的“黑箱作业”,以后交代她做事,谁能放心?
所以张小姐不但错,而且错大了,她不懂工作伦理,更不懂要低调做人的道理。
相比之下,西汉时的大将军卫青就深谙此道。
卫青的顶头上司是汉武帝刘彻,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雄才大略、武功鼎盛的帝王。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一帝功成”的代价岂不更大吗?没错!刘彻的英名确实是由许多人的身家性命造就的,为了自己的功业,他成了一个桀骜自恃、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为了专断独行,他不理会制度,创立所谓“中朝”,直接越级指挥施政,根本不把中间的大臣放在眼里。对他有用的人,他可以破格重用,没用了或犯了他的忌讳的,就毫不手软地予以诛杀。
面对这种刻薄寡恩的上司,卫青不过是名武将。麻烦的是,他有将才,又手握重兵,相对于那些被杀的大臣,他的结局实在很难不令人戒慎恐惧、冷汗直流啊!卫青处处小心,不仅从容地逃过大劫,还无灾无难地以富贵终老一生。
有一年,卫青率6位大将统大军出击匈奴。右将军苏建率数千兵马,和匈奴数万之众发生遭遇战。在斩敌数万之后全军覆没,只有苏建一人逃回。
军中议郎周霸说:“大将军出征以来,还没有杀过一个偏将。现在苏建丢掉了自己的军队,可以杀掉他以明军威。”卫青说:“我蒙皇上信任,率军出征,哪怕没有军威呢?我的职责虽然应当斩逃跑的将军,但是我身受皇帝的恩宠,还是不敢独断专行,在境外斩杀自己的将领。作为臣子不敢专权,不也是容许的吗?”于是将苏建关起来,送到汉武帝所在的地方。
回师后,刘彻赦免了苏建,把他废为庶人,从此也更加宠信卫青,而苏建对卫青的不杀之恩,更是感激不已。从卫青这次处置苏建的手腕,可以看出卫青的智慧了。
擅自替上司作决定是越权,这是所有职场中人都应认识的一条金科玉律。即使你碰上明智的上司也是如此。你能越过上司行事,本身就是对上司的权威发出的挑战,表明了你自己的高调态度。这样一来,还有哪个上司不对你多加留心呢?
明朝末年的旷世奇才袁崇焕,就是因为不明此理,才吃了大亏。他有本事在战场上以弱击强,打败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个盖世大英雄,但却没有本领窥破崇祯皇帝的心思,自以为有了尚方宝剑,就可以便宜行事,诛杀了大将毛文龙。尽管毛文龙确实该杀,但崇祯却认为,决定权在我不在你。袁崇焕不慎越了权,因而引发了崇祯的杀机,一年后,袁崇焕果然被凌迟处死。
这样的教训还不足以让那些在职场上自做主张的人引以为戒吗?
2.职场上不要太强势
谁都想在职业生涯中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是,这又谈何容易。要想取得大成功,机遇、能力……各项素质都要十分过硬才行。这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不要风头太盛,不然,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关女士在一家美国公司驻香港分公司做公关经理,她在商场上有很高声誉,却因一件小事而被迫辞职,为什么呢?事情是这样的:美国总公司的几位最高领导者决定在港举行宴会。除了香港公司的总经理及一些要员外,美国总部的要员当然少不了,再加上一向合作的大客户,宴会非常盛大。
作为香港分公司公关经理的关女士乐于以女强人自居。在任何一方面,她属下的公关人员都干得非常出色,这也是她愈益引以自豪的。不知是否被胜利冲昏头脑,她在一些宴会中,风头有时竟凌驾于总经理之上。总经理是一位好好先生,在不损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每每让她发言。总公司与分公司联合宴会的机会极少,她还是头一次经历。从筹备宴会开始,她抱着很谨慎的态度,务求取得高层主管的赞许。
宴会当晚,她周旋于宾客间,非常得体,不过,还是出了事。当分别由总公司的高层主管及分公司的总经理致词时,她在旁逐一介绍他们出场。轮到她的上司,即子公司总经理,她在介绍之前,竟先说了一番致谢辞,感谢在场客户一直以来的支持。虽然三言两语,已让总公司的主管皱眉,因为她当时负责的只是介绍上司出场,而非独立发言。
在宴会的过程中,总公司主管曾与她交谈,发现她提及公司的事时,都是以个人主见发表,全不提及总经理的旨意。给人的感觉是她才是分公司的最高主管。结果,分公司总经理被上级叫去研究他是否坚守自己的职位,而非疏懒至由公关经理代为处理日常业务。分公司总经理回来后,和关女士谈了三个小时,她终于自动辞职,她自认为被总经理削权,却不知道自己的锋芒太露、喧宾夺主。
人有锋芒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看用到什么地方,把锋芒用在工作上,用在学习中,这自然会带来好结果。把锋芒用在庆功时,用在平常交往中,这就是愚蠢了。
宋文帝刘义隆的身体一向不好,所以,即位之初,大事都委由弟弟刘义康处理,一时之间,刘义康权倾朝野,每天家里门庭若市,而皇宫反倒冷清了下来。
有一年冬天,刘义隆正在吃柑子,一边吃一边说:“今年的柑子,形状、味道都不如以往了啊。”当时刘义康正好在座,听到后,立刻派人到家里取来一大篓上好的柑子。光是外形就比宫中御品大了一倍。刘义隆心里很不是味道,当场没作声,刘义康是认为亲哥哥不会有其他想法,反正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刘义隆即位之初,有五个心腹,号称“五臣”。其中有个叫刘湛的,看到刘义康很有势力,以为他将来要当皇帝,立刻投向了刘义康的阵营。刘义隆察觉后,心里很不痛快,私下对亲信说:
“我以前和刘湛谈话时,很怕时间过得太快,唯恐他离去。现在和他讲两句,却老是苦恼时间过得太慢!”
由于刘义隆的身体一天到晚闹病,时好时坏,刘义康的亲信就开始制造舆论:一旦今上晏驾,最好能立长君,以利国政,摆明了要让刘义康当接班人。这一下,刘义隆心里越发的不痛快,刘义康居然也不管这些,听之任之。
有一次,刘义隆又大病,刘义康的一名亲信竟跑到档案室,索取前朝晋咸康末年立康帝一事的档案,为刘义康继承帝位作准备。没想到,刘义隆的病不久居然好了,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心中大为不快。刘义隆平常就对这个弟弟不满意,只是碍于骨肉之情,所以下不了狠心动手。可是,眼见形势愈演愈烈,刘义康似乎颇有接班人的架势,这样下去,自己的儿子怎么办?思前想后,刘义隆终于下定了决心。
几年后,范晔、孔熙先冒名拥立刘义康谋反,二人先后被杀。刘义隆虽然清楚刘义康并没有夺位之心,但却想趁机清除这个心理上的潜在威胁,于是下令将刘义康废为庶人,并将他放逐。
刘义康被放逐后,平静地过了几年日子,对皇权的潜在威胁也完全消除了。但刘义隆心里还是不放心,便派人带了毒药要将刘义康赐死。刘义康拒绝服药,说:“佛教徒不许自杀,除了这个之外,要我怎么死都行。”说完,从容受戮而死。
作为皇上的亲弟弟,一旦锋芒太露了也难免丢脑袋,何况是平常工作中普通的关系呢!作为一个职场老手,一定要懂得收敛锋芒,如果你不是可以发号施令的人,更要牢记这一点。
作为下属,你的任务主要是协助上司,在单位最高层人物的眼中,你部门做出的成绩,自然也是公司主管领导下的成果。下属尽力完成上司指派的工作是分内之事,假如你硬要出来争取风光,只会让人觉得你不自量力、不懂大体。另一方面,如果你锋芒过露,表现出争功的态势,领导会从心理上感到压抑、烦躁,在感情上会很反感。你自己就会变成上司的心腹大患,即使不会陷害你,你以后也别想更大的发展了。
3.新入职场时姿态要低
年轻人初涉职场,往往血气方刚,冲劲十足,要大展一番拳脚。殊不知这正犯了大忌。作为一个新人,你的到来已经给“老同志”们施加了压力,如果你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会有人支持你吗?所以,新进职场时姿态要低。
有一个应届毕业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车间度过的,即坐在机器旁剔除流水线上的不合格产品,每天工作10小时,不仅时间长,而且相当辛苦。当时,与他一同来公司的10多位大学生不乐意做这样的工作,纷纷辞职了。但是他没有,他仍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仍在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连细微之处也没有放过。
半年后他顺利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老板对他的评价是吃苦、钻研、肯干,是个诚实的人。而反观当初与他一起来的那些大学生们,尽管一些人也事业有成,但大多数仍奔波于职场中艰难求生。
有一位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分到上海的一家研究所工作,从事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工作。他认为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自以为比那些原班人马懂得多,刚上班时,领导也摆出一副“请提意见”的派头,这让他受宠若惊,把客气话当成了真心话。于是工作伊始,他便提出了不少意见,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的工作程序、机制与发展规划,都一一列举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领导表面点头称是,群众也不反驳,可结果呢,不但没有一点儿改变,他反倒成了一个处处惹人嫌的人,被单位掌握实权的某个领导视为狂妄、骄傲乃至神经病,一年多竟没有安排他具体做工作。后来,一位同情他的老人悄悄对他说:“小杨哇,我当初也同你一样,可我一辈子抬不起头,你还是换个单位吧,在这儿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别想有出息。”于是,这位研究生在一段时间后,他只好炒领导的鱿鱼,跳槽了。临走时,领导拍着他的肩头:“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让你走,我还准备培养你当我的接班人哩!”那位研究生一边玩味着“太可惜”三个字,一边苦笑着离去。
这位研究生一是没有摸透人性,二是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而且,如果你有真才实学,还须要低调说话,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还大发狂言的话,就会引来更大的笑话。
想表现的人失败,常败在不知道及时表现自己,也常败在过度表现自己。愈表现,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别人的存在。这就挡住了别人上升的路,也挡住了自己上升的路。
低调的人能放下架子,放低姿态,摆正自己的态度,认清自己。会去掉浮躁,安心学本领;会从最基层学起,为日后的能力和职位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作为一个新人,要先沉下心来,学会职场生活的规则,而不是想着一味表现自己。否则的话,失败一定会降临在他的头上。
4.不要嘴巴不饶人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句话是千古名言。不过,如果我们细一思量的话,这个祸从口出必然是逞口舌之利,要么是触到了别人的痛处,要么是有意打击别人,才招来了祸患。不然的话,假如你说的都是好话,怎么会来“祸”呢?
说话时不要争胜斗狠,更不要显示自己。在职场中左右全是耳目,更要慎言、低言,让自己表现得低调一点,才能保住自身的安全。
三国时蜀国有个叫张裕的星相家,占卜奇准,但生性耿直,口无遮拦,常常得罪人。当时刘备正准备攻取汉中,张裕劝刘备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出师不利。刘备不听,结果真的无功而返。张裕虽然料事如神,但刘备嫌他嘴上不饶人,所以也不谢他。
刘备讨厌张裕,张裕也不喜欢刘备。没多久,刘备终于在汉中称雄,张裕却私底下对人说:
“刘家天下的气数已经尽了!天下终究会改朝换代,现在主公虽然得到益州,但九年之后就会丢掉。”
张裕痛快了嘴巴,却不知道有人偷偷给刘备打了小报告,刘备气得发抖,他忽然想到几年前的一件往事。
当年刘备与刘璋在汉中见面时,张裕是刘璋的部属,刘备看到张裕一脸胡子,就开他玩笑说:
“当年我住在涿县,姓毛的人特别多,东南西北都姓毛,县令说我们涿县好像被很多毛包围了!”
张裕立刻反唇相讥:
“以前有人做上党潞长,后来又调为涿县令。辞官回乡后,有人写信给他,署名上党潞长吧,怕漏失了涿县令的头衔,署涿县令吧,又怕漏了上党潞长,于是干脆就称他‘潞涿君’。”
所谓“潞涿君”,其中大有学问。“潞”和“露”是谐音,“涿”古意与“豚”都指“臀”,就是屁股。因为刘备没什么胡子,所以张裕以光溜溜的屁股来形容刘备那张不长胡子的大白脸。这种骂人不带脏字的高招,刘备尽管听懂了,但却无能反击。加上张裕总是讲一些不中听的话,新仇旧恨不断相激相荡,刘备越想越火,终于找了个借口,把张裕抓了起来。
诸葛亮知道以后,很不以为然。他问刘备,张裕犯了哪一条法律,一向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只回了八个字:
“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意思是芳美的兰花生长在家门口,不得不把它锄去。实际上张裕就是为这一张嘴惹的祸,和死在黄祖手中的那个祢衡极其相似,都是嘴巴不饶人,结果丢了脑袋。
这个故事中值得注意的还有那个告密的人。张裕以为私底下的话不会传出去,谁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可见在说话时一定要慎重,不要为了显示自己就一味地大发高论。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露出来,而且偏偏要表现在嘴上,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唐代的杜审言,字必简,是杜甫的祖父。唐中宗时做修文馆学士,为人恃才自傲,曾对人说:“我的文章那么好,应该让屈原、宋玉来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让王羲之北面朝拜。”杜审言有些太自不量力了,所以被后世的人们所嘲笑。这样骄傲自夸只能是显出了他的见识短浅,并没有人认为他的才能真的有那么大。如果他不过分吹嘘,还可能凭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5.看清楚自己的身份
职场与官场一样,都特别注重身份这两个字。总经理有总经理的工作,秘书有秘书的责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然后才能正确地与其他人交往,正常开展工作。如果看不清自己的身份,盲目认为自己是个人物,应该受人高看的话,等待你的一定是坏结果。这种情况,古今都不罕见。
清乾隆五十一年,台湾爆发了林爽文起义。台湾总兵柴大纪奉命镇压,但林爽文兵多势众,在他的猛烈攻势下,官兵溃败,柴大纪无奈,只好退守府城。
清廷几度增兵,都无进展,直到派出统帅大将福康安、前锋悍将海兰察后,局势才逐渐安定下来。
没多久,福康安率军与柴大纪会师,柴大纪见了福康安只是请安,并没有行跪拜大礼。
柴大纪之所以只请安、不跪拜,是因为自己刚被封为伯爵,爵位与福康安差不多。不过,论职务,福康安还是在柴大纪之上,非仅如此,福康安还是乾隆驾前的大红人(传说是乾隆的私生子),向来恃宠而骄。在福康安眼中,柴大纪根本就是下属,柴大纪没有跪拜,福康安大为不满。只是碍着大庭广众,又是胜利欢庆的局面,当场不便拉下脸来,只好假装谦虚。而柴大纪毫无所觉,居然还和福康安并辔入城。按照当时规矩,下属迎接长官,不得与长官并马前行。柴大纪连续两度失礼,更让福康安认定是有意对自己不恭,便暗下决心除掉他。
福康安一进嘉义城,立即派人密奏乾隆,说柴大纪行事诡诈,奏报不实。乾隆还不大相信,认为只是因为柴大纪近年升迁太快,可能有些自满,对福康安稍有失礼,才被参劾,便下谕让两人戮力同心,早日将乱事平定,如果因内争而贻误戎机,定当严惩不贷。
福康安见一奏不成,仍不死心,又一连数度上奏,乾隆一看自己的私生子这么生气,觉得问题很严重,也开始半信半疑了,便派闽浙总督李侍尧调查奏报。
李侍尧害怕福康安的威势,便暗中与福康安勾结,诬称柴大纪违法乱纪,激起民变;在官兵剿乱过程中,又时时掣肘,贻误不少战机,这样一来,乾隆信以为真。叛乱平息后,福康安与海兰察都加官晋爵,柴大纪反而被革职拿问,最后被处腰斩。
就是这么小小的两件事,让威风一时的总兵官掉了脑袋。虽然柴大纪也功高爵显,可遇到了皇上的私生子居然不拜,还平起平坐,不死也得少层皮。这就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所致。
现代也有这样的人。仗着自己功高,学问大,被这些优点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做出不该做的举动,虽然在现代不至于掉脑袋,但是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薛康海从某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某报社担任副刊编辑。他理论基础扎实、才思敏锐。参加工作不久,由他编辑发表的不少作品被国内多种文摘类报刊转载。他自己还勤奋创作,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艺部开展了不少群众性工作,均取得成功。由于薛康海越来越受到同事及作者的尊重,影响渐大。部主任慢慢地感到了他对自己的威胁,开始排挤他,对他的合理性建议也不予采纳。薛康海不仅多才敬业,而且在事业上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由于和部主任关系的“不妙”,他的一些想法无法付诸实施。于是,他干脆越过部主任直接和总编辑去谈,谈他的计划、设想,希望能得到支持。结果不难预料,他的计划不但没能得到支持,还引起了部主任强烈的反感。对于总编来讲,在薛康海和部主任之间,他不能不考虑中层干部的威信、情绪等因素,不能不维护管理阶层;再者,越级报告,事实上破坏了正常的管理模式,使总编忧虑不已。
越级报告失败,薛康海的处境更难了。和部主任关系的恶化,致使他的工作极端被动。无奈,他只好辞职走人了。
越级报告是职场中的大忌。就算你有一万个理由。也要慎重考虑,你目前的身份是不是可以去和上司越级汇报和请示。这样的高调绝大多数只会引起上司的反感和猜疑。因此说,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道理都是相同的,即认清自己的身份,不要高估自己,才能有所成就,保全自己。
6.把摩擦化为无形
同事之间的关系似乎是职场中最为好处的。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上下班,高兴了再去吃个饭,看上去其乐融融。不过,一旦同事间发生矛盾,那可就是硝烟四起了。如果一方面先放下面子,大度地面对同事,才能化解危机,更会得到同事的敬佩和真心帮助。
宋代的寇准与王旦同朝为官,王旦为正宰相主管中书省,寇准为副相主持枢密院。两人性格不合,常有摩擦。一天,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不合诏书格式,寇准便把这件事报告了真宗,王旦受到了责备,中书省的官吏也受到了处分,王旦手下的人都憋了一口气。没出一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也违反了诏书格式,中书省的官吏很高兴地呈送王旦,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王旦却叫人送还枢密院。寇准见到退回的文件,十分惭愧,拜见王旦说:“您真是有天大的度量啊。”
王旦与人为善,宽容对待同僚间的摩擦,不仅消除了彼此的隔阂,确保了政坛稳定,而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与人为善,“善”出了政绩卓著的一代名相——寇准。
王旦以怨报德,得到了两相同心的局面,而同是宰相的文彦博肚量更大。文彦博做宰相时,有一个叫唐介的御史,向皇帝宋仁宗奏了一本。
唐介,字子方,荆南人,他上奏批评文彦博,说他在益州任知府时,造了一个奇丽的金灯锦,通过宦官拿到内宫里,献给张贵妃,然后才得以执政。文彦博与张贵妃的哥哥张尧佐结党拉派,以便巩固自己的地位。唐介语言极为直率。宋仁宗发怒,将文彦博叫来对他说:“唐介说这件事是他的职责。至于你通过妃嫔而当上丞相,这怎么说呢?”于是罢免了文彦博的丞相,让他任许州知府,后来文彦博再次出任丞相,他首先推荐唐介,对皇帝说:“唐介说我的事很多切中了我的弊病,其中虽然有风闻传说的误会,可当时却是出于对我的爱护,由于他爱之切便责之太深了。”于是唐介被召回,皇帝让他主持谏院事务,当时人称文彦博是忠厚长者。下级告发上级,在封建社会这是一种犯上的过错,下不能犯上,故而唐介被贬。而文彦博却不去计较这些,他是一个能忍的人。
对于下级的小报告造成的失误,文彦博居然能如此大度,实在是令人佩服。
别和同事过不去,还包括主动让一步的做法。这样不仅能化解局面,更能让对方理解到自己的诚意。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名字叫张宗全。为什么张宗全能得到宰相这样的青睐呢?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张宗全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查看。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做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观点也相当一致,这使老师大为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张宗全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心里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襟胸所感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想起张宗全的这件事,向唐玄宗推荐他,唐玄宗亲自考核了张宗全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管外藩事务。
可见,低调在同事关系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张宗全就很巧妙地用了这个技巧,在一些较无关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些小亏,做些让步,送个人情给对方,使姚崇记住了这个人情,最后使张宗全获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我们在职场中不一定是为了得到好处,但是至少能缓解矛盾,让自己躲开无谓的争吵,把因同事挑衅造成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多年共事的同事,无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要退一步,这丝毫无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更有助于树立你的形象。
7.失意时更应该低调一点
失意时发牢骚,看上去未免太软弱了一点。本来失意就是一件心里不痛快的事,还不允许发几句牢骚缓解一下心情?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在职场上,失意后发牢骚,会让上级认为你不服气,唱高调,会让下属认为你没能力,太软弱,更会让同事们站在一边看你的笑话。更重要的是,失意后发牢骚,故意唱反调不仅于事无补,更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不知进退的人。
西汉杨恽字子幼,为人重义而轻财,廉洁奉法,大公无私。汉宣帝时担任光禄勋。太仆戴长乐向皇帝上书告发杨恽,说他心怀不满。皇帝将他免了官,贬为老百姓。杨恽回家后置办产业,并治理财产来消磨时光。他的朋友孙会宗给他写信时说:“大臣被罢免了,应当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做出可怜的样子,不应当置办产业,和宾客来往,在社会上获得声誉。”杨恽心里很不服气,回信说:“我自己认为我确实有很大的过错,行动上有欠缺之处,应该一辈子做一个普通农夫。农夫劳作很辛苦,但在年终时举行祭祀活动,杀牛宰羊,喝酒来犒劳自己。酒醉之后,抬头望天,手中击罐,口里呜呜地唱着曲子。”这封信落到了杨恽的仇家手里,就向皇帝上书告发杨恽,说他生活奢侈,没有悔过之意,日食这种灾象的出现,是这个人造成的。皇帝下命令将杨恽收审,以大逆不道的罪行将他腰斩了,他的妻子和儿女被流放到酒泉。明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了皇帝的怀疑和他人的不满,还不知道隐忍,招摇于世,对别人的劝说不服气,也是一种不满意的表示,最后害得自己家破人亡。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相比之下,西晋大将王濬就幸运得多。王濬率军攻灭了吴国,战功赫赫。不料安东将军王溶上书,说王濬不听指挥,要求把王濬交给司法部门论罪,又诬陷王濬攻入建康之后,大量抢劫吴宫的珍宝。
功勋卓著的王濬感到畏惧了。当年,消灭蜀国,收降后主刘禅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获胜之日被谗言构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邓艾的覆辙,便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
可王濬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强大臣所压制,一再被弹劾,便愤愤不平,每次晋见皇帝,都一再陈述自己伐吴之战中的种种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有时感情激动,也不向皇帝辞别,便愤愤离开朝廷。
王濬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足下的功劳可谓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王濬说:“这话什么意思?”
范通说:“当足下凯旋归来之日,应当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吴之事,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的圣明,诸位将帅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可夸的!’这样,您就安全了。”
王濬按照他的话去作了,谗言果然不止自息。谎言说一千遍也可能变成真的。并非所有的谣言都能止于智者,众口铄金的事情更为常见。王濬以区区几句话,不仅止住流言避免了一场祸患,更获得皇帝的信任和谦逊的美名,一举数得。
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忍耐。一是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无论是对谁,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事同学,要有涵养,不要迁怒别人。二是对挫折要加以分析。人有不满情绪是正常的,表明你还有上进之心,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或是比别人高明的地方。这种情绪一任它膨胀下去,势必危害到他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是很危险的。
8.让聚光灯照在上司身上
低调的人不会独享荣耀,因为自己的成绩再大,也是在上司的领导下取得的。这样的成绩再一宣扬,会令别人显得暗淡无光,让上司和同事都有一种不安全感。而一个人的低调却能让这些人吃下一颗定心丸。
林强某名牌大学毕业,到一家大型报业集团担当记者,初出道时已锋芒毕露,才华尽显,令其上司编辑部主任大感不妙。主任一则恐怕这样的新人被老总赏识,自己饭碗难保,二则其他同僚亦会轻视他。而另一方面他又想到该人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有助报社及个人表现,不能轻易放弃,内心非常矛盾。
林强早已察觉其上司只是庸才一名,却不动声色,一直默默工作。有时遇到大新闻和独家材料都归功于主任,主任自然喜出望外,大赞他聪明能干,极具潜质。
不久,报社副主任请辞,林强在该主任推荐下走马上任,成为心腹下属之一,这无疑是平步青云第一步,旁人皆认为他既能干,人缘又佳,有大将之风。
人往往被成功冲昏头脑,在上司面前可能会显示卓越不凡,从而漠视上司的存在和价值。切记,他其实就是你走向成功之路的踏脚石,不能随便踢开,否则后悔莫及。
有人问魏明帝时的楚郡太守袁安:“已故的内务大臣杨阜,难道不是忠臣吗?”袁安回答说:“像杨阜这样的臣子只能称之为‘直士’,算不上忠臣。作为臣子,如果发现主人的行为不合规矩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他的错误,使君王的过失传扬天下,只不过给自己捞个耿直之士的名声,但这不是忠臣应有的做法。已故的司空陈群就不是这样,他的学问人品样样都好,他和中央机关的高级官员们在一起从来不讲主人的错误,只是几十次地送奏章给皇帝,指出哪些事做错了,哪些缺点必须改,有批评,也有建议,而别人却都不知道他写过奏折。陈群提出意见从不自我标榜,所以后世的人都尊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才是真正的忠臣。”
看看,生时忠心耿耿,死后想捞个忠臣的名声都这么难。不过,这还算是好的,如果不懂这个风头给上司出的道理,搞不好连命都搭上了。
公元前478年,斯巴达派遣年轻的贵族卡阿尼斯率领远征军讨伐波斯。
卡阿尼斯与同伴浴血奋战,很快就夺回了波斯占领的地方,胜利而归的卡阿尼斯等人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勇气可嘉的卡阿尼斯更是赢得了雅典人民和斯巴达的敬重。
然而,在庆功宴会上,卡阿尼斯却独揽了风光,接受着最高的荣耀和赞赏,把其他贵族冷落到了一旁。极其妒忌并对其极为不满的贵族们经过密谋,商量出一个对策。
不久就有传言称,卡阿尼斯与波斯相互勾结,企图摧毁斯巴达。当局立即下令拘捕卡阿尼斯,他不得不仓皇而逃,这位昔日的英雄最终被愤怒的人们烧死在荒野外的一个茅屋中。
独享荣耀是激起他人心中不满并心生恨意的最主要原因。大家都为一个目标在努力奋斗,不料让你抢先得到了这个惹人眼红的功劳,相比之下,其他人明显比你矮了很多,你的存在也不时地给他人造成了威胁,尽管你并未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但又有谁还愿意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呢?
“居功”的确可以凝聚别人羡慕的目光,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感,但如果你只想把功劳一个人占尽,企图让光环仅围绕自己一个人转,那就是自私而愚蠢了。
低调的人在取得成功时一定会记得感谢。为什么那些名人接受采访的时候,总要感谢一群人,家人、老师、同学、朋友、领导、工作人员、甚至对手……不要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不值得效仿,这恰恰是你必须做的事。记得感谢同事的协助,尤其是要感谢上司和地位高的人,感谢他们对你精心的提拔和栽培。这绝对不是谄媚逢迎,而可以消除别人对你的嫉妒,你的感谢会让他人反过来感谢你注意到了他自己。如果你感谢的是下属,你得到的将更多,他们会更加卖力地为你工作。
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可以无穷地扩大范围,你的主动分享能让别人有受尊重的感受。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协力完成,那么你就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总之,把风头让给上司,是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找到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有的上司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下属当成自己的工具随意使唤。首先在言语上就没有表现出尊重。下属虽然是你的手下,但毕竟不是你的仆人,上司也要以礼相待,放下自己可怜又可笑的权威,这样才能树立真正的权威。
有一家大户人家雇了一个名叫保罗的仆人。这个仆人侍候了他的老主人好多年。主人家对他很满意,看来他对主人也很满意。不过,老主人最近去世了,保罗开始为新主人服务了。
过了没几天,保罗跑到女主人跟前,说:“原谅我,太太,现在我要回家,回乡下去。说实话,我非常感激您,可是,我再也不能侍候您了。”
女主人吃了一惊,说:“为什么,亲爱的保罗?我们一向待你很好。你在我们家待了这么多年,我们对你也很熟了。坦白地跟我说——那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你对工钱不满意?要是这样,那就增加好了。我们绝不会亏待你,你就照旧待在我们这儿吧。”
“不,亲爱的太太,我知道,您待我很好,工钱也不算少,不过,我还是要回家,回乡下去。说不定,过了几个月,我又会回来的。”
“为什么你在乡下要待那么久呢?那边有什么好玩的?”女主人追问。
保罗不说话了。
“嗯,你说,为什么你突然决定要走?”细心的女主人看出了蹊跷。
“亲爱的太太,既然您一个劲儿追问,我倒不妨把真相说出来。”保罗回答,“我之所以要回家,就是因为我感觉你们对我太随意了,成天成日我尽听到这样的声音:‘保罗,热奶去,要快点儿!’我热上了奶;不料又有谁在叫唤:‘保罗,把老爷的鞋拿去,快点儿洗一洗。’我跑去拿鞋;正擦着鞋,声音又来了:‘保罗!快点跑去叫出租车,小姐要出门去啦!’我就跑去叫出租车,撇下了牛奶,鞋也没有洗好……我把马车叫来以后,又开始去热奶,接着擦鞋子。可是,不一会儿又有谁在嚷嚷:‘哎,保罗,快去开门!’……唉,亲爱的太太,请你自己评一评:这样的日子怎么不叫人送命?以前我虽然也是个仆人,可老主人们每次都会用商量的语气来说这些要求。现在我感觉被呼来喝去,满脑袋都是”保罗“这两个字,我真恨不得逃到天涯海角去,只是为了不再听见它。不,亲爱的太太,我实在再也没有力气了。太太,开开恩,允许我回到乡下去,让我耳根清静些……”
可能你会说这个仆人太挑剔了。也许有一点,但是,为什么保罗和老主人相处得很融洽呢?答案就在于老主人对保罗的尊重。这种尊重实际上是一种低调的艺术,即把员工当成真正意义的人给予平等对待。
有些上司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下属就是用来干活的,还用讲什么低调。更有甚者对员工生杀予夺,一点也不讲艺术。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就看看李嘉诚的做法吧!
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跑到李嘉诚的长江大厦看楼,发现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仍在生产塑胶花。长江实业公司是靠塑胶花起家的,但此时的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长江实业也早转产别的产品,盈利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但对长江实业来说,也是增之不见多,减之不见少。为什么他们还要继续生产塑胶花呢?林燕妮在多方追问之后才知道,长江实业就是借生产塑胶花,安排那些老员工。后来,长江大厦租出去了,塑胶花厂也停工了,但老员工却留了下来,被安排在大厦里从事管理等工作。
有人对李嘉诚谈起他善待老员工的事,说:“你对老员工这么念旧,难怪他们对你感恩戴德。”李嘉诚回答说:“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们才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礼遇。”
有人感动地说:“多少老板见员工老了,没有用了,就一脚踢开,你却不同,继续把他们养起来。”李嘉诚急忙解释:“千万不能这么说,应该说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
有李嘉诚这样的气度,才有长江实业这样的公司,才有李嘉诚这样的事业。看了这则故事,你还会对下属呼来喝去吗?
走出创新思维的盲区
职场中的人都知道,如果离权力太远,自己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离权力中心太近,搞不好自己就成了别人的目标,一不小心还要被卷进去,白白做了权力的牺牲品。怎么办才是最好的方法呢?
三国时司马懿装疯骗曹爽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在这场斗争中,有一个人由于深谙站在权力边缘的要诀,不但成功躲过了祸患,还当上了大官,这个人就是李丰。
李丰可能在现在不太有名,然而三国时却是个大名人。魏明帝时,有人从吴国投降过来,明帝问投降的人说:“你们在江东听说谁是我们魏国的名士?”投降的人说:“都说是李丰。”明帝十分惊讶:“李丰居然传名于吴国吗?”于是立即将他提升。
明帝死后,新国君曹芳还是个孩子,朝中大政由顾命大臣曹爽和司马懿共同执掌,这两个人互相排斥,互相窥伺,水火不能相容,一场火并早晚不可避免。
此时李丰任侍中尚书仆射(相当于丞相),是朝廷的重要大臣,地位很高。可是在曹爽与司马氏两大集团的明争暗斗之中,他感到十分为难,一方面是地位显赫的皇族国戚,一方面是功高名盛的三朝老臣,偏向于哪一方都不好,而且,要是自己没有看准,将来万一有个风吹草动,那不就完蛋了吗?于是,他经常托病不上朝。
根据当时制度规定,凡是病假满一百天,便要停发俸禄。李丰每次称病几十天,便上几天班,不久又泡病号回家,这样既不至于少了自己的薪水,又可避免卷入矛盾,可谓两全其美;同时他还告诫他兄弟也不要过分显露锋芒。他就这么周旋于两大集团之间,一泡就是好多年。天长日久,连百姓也都看出了门道。当时有人编了个顺口溜说:“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指司马懿)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是说当时曹爽一家飞扬跋扈,司马懿一家死气沉沉。李丰则是表面似乎无所作为,但却像游光一样暗中窥伺。他依靠这个办法,安然地度过了司马懿所发动的政变。
李丰这个办法可以归纳为站在权力边缘,保持相对中立,这样不仅消除了敌对势力的敌意,还能让自己时刻保持准备,一有好处就会马上知晓。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一着妙棋。
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是1952年埃及“七·二三”革命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在革命成功以后,领导者之间争权夺利,十分激烈,只有萨达特不图大权,恬淡自若,以致争权的各方都很看重他。对于掌握大权的新总统纳赛尔,他非常尊重;对纳赛尔所提的建议,他从来没提出不同意见;对于纳赛尔的话,他也是言听计从。为此纳赛尔称萨达特为:毕克巴希萨(即“是,上校”),甚至不满意地讲:“只要萨达特不老说‘是’,而用别的话来表示他的赞成意见时,我就会觉得舒服些。”除了这样的顺从外,在日常工作中,萨达特也不露声色,表现平平常常。对于内政问题和外交大事,他从不拿出主见,偶尔自己的公开态度稍有出格,便立刻纠正过来,以便与纳赛尔及其信徒们保持一致。
平平安安过了十五年后,萨达特的机会来了。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纳赛尔想隐退,他提出的继承人是扎克里亚·毛希丁,根本没有考虑到萨达特。但是,三年之后,考虑到顺从及危险性大小的因素,纳赛尔在正式决定自己的继承人时,却出人意料地提出萨达特,出于易于控制和为人温和的考虑,埃及军方也支持萨达特。
1970年9月纳赛尔去世,埃及开始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权力之争。扎克里亚·毛希丁、阿卜杜勒·拉蒂夫·巴格达里、阿里·萨布里、卡迈里·侯赛因、萨米·谢里夫等都是这次政治漩涡中的风云人物,他们既有潜在势力,又都大权在握,彼此明争暗斗,互不相让。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大跌眼镜,平日不起眼的萨达特,被这些风云人物捧上了总统宝座,以求得政治妥协,避免大家斗个你死我活。萨达特的低调战术成功,坐收渔利了!
当萨达特继任总统职位之后,虽然仍不失待人谦和的性格,但却表现了行动果断的政治家风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惊人之举。他首先把毛希丁、萨布里等潜在对手革职或除职,以稳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接着实行了政治、经济改革。特别是在外交方面,1972年7月,他下令驱逐了在埃及的2万名前苏联专家;1973年10月,向以色列发起了“十月战争”,打破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僵持局面;1974年6月与美国恢复了外交关系;1977年11月亲自访问以色列,打破埃及、以色列关系的僵局,1978年与美国、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由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等等。这一系列的外交上的惊人之举,使他一跃而成为70年代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他的中立和旁观之道,否则如果他当不上埃及总统,恐怕就不会有后来这些叱咤风云的大事了。
11.小人物应该得到尊重
所谓“小人物”,指的是无职无权的一般群众。作为一个领导或决策者,低调对待小人物是其事业成功的必要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领导人事业的成功要依靠广大“小人物”的拥护支持和共同努力。
忽视或得罪“小人物”,久而久之就会为失去群众基础埋下祸根。而善待平日里的“小人物”,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曾左彭胡”是清朝中兴的四大名臣,胡林翼虽然排名最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他去世得早,实则他的功勋与前三位相较,实不相差多少。
当胡林翼在湖北任军门提督时,一把手湖北巡抚满人官文是个糊涂官,但很得朝廷的信任。胡林翼要全力支持曾国藩的前线战事,就必须同官文搞好关系,否则就很难办成事。
某日官文大发请帖,说是要为夫人做寿。胡林翼备礼前往,刚到门口,就看见有些官员怒容满面,拂袖而去,这才知道官文是给五姨太做寿,而不是原配夫人。按当时习俗,姨太太是没什么地位的,尽管官文很喜欢这位姨太太,可还是有许多官员觉得难堪。
以胡林翼的身份名望,完全可以不去拜寿。但胡林翼想到这是个改善同官文关系的好机会,不仅进府拜寿,还在席间主动提出,自己的母亲没有女儿,一直想认个干女儿,五姨太如此人品,老太太定然满意。
官文和五姨太见胡林翼能赏脸光临,已是大大的高兴,再听此言,更是心花怒放,这样一来五姨太的出身地位就风光了许多。第二天五姨太即前往胡府拜见老太太,正式认亲。
在当时各省中,一般都是满人、汉人搭班子,多数合不来,互相牵制。唯有湖北将相和睦,胡林翼得以全力做事,官文不但不再添麻烦,还总在朝廷面前为其美言。一旦官文有时对胡林翼的决断有异议时,五姨太就会吹枕头风说:“你的才能哪里比得上我干哥哥,让他放手做吧。”官文自然一切听命。
现代社会中这种事也为数不少。有一家公司,营销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的经理都是大学毕业,年龄、经历相仿,都非常有才华。营销部经理为人和善、善于走群众路线。在日常工作中,对下属分寸得当,恩威并施。在业务上严格要求,从不放松,偶尔出了什么差错,他却总能为下属着想,主动承担错误,为下属担保,从而很得民心。每当出差,他总是不忘带点小礼物、小玩意,给每一个下属一份爱心。财务部经理虽然工作成绩也是不凡,但在对下属的管理中,却严厉有余,温情不足,有时甚至很缺少人情味。曾有一位下属的老父亲得了急病,等把老人送到医院,急急忙忙赶到工作单位,难免耽误了几分钟。虽然这位员工平时工作勤恳,兢兢业业,从不误事,但这位经理还是对其进行了严厉的通报批评,并处以罚款,弄得大失民心,怨声载道。在不久的一次公司内部人事调整中,营销部经理工作颇有业绩,口碑甚佳,符合一个高层领导的素质要求,被提拔为副总经理。而财务部经理虽说工作干得也不错,但没料到下属中有一位他从来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的同学的父亲是本公司的总经理,他有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在领导眼里,其实不利于留住人,只好继续做他的部门领导。可见,“小人物”的力量汇在了一起,足以推翻任何一个“大人物”。
要知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你应该尽力去了解你的下属中潜藏着哪些人物,他们各有哪些才能、特长,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他们的同学、朋友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的同学、朋友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不要忽视“小人物”,在他们身上不经意的投入,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你在下属中任意发泄,让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为“出气筒”、“受气包”,大多数下属只能忍气吞声,但是,一旦这个人是个有个性且自尊心很强的人,他会在某一天乘你不备,重伤你一下;也许,这个人有很不一般的家庭关系,其中就有人可以直接参与对你的提拔任免,你的行为正处于他人的监控之中,“授人以柄”,岂不因小失大?也许,这个人颇有才华,几年以后,他会处于和你平级、甚至高于你的位置,这样等于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未来的敌人,使你后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小人物”也不会甘于永远充当“小角色”,或许有一天也会变成“大人物”,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
强势者一定要记住:把鲜花献给身边的“小人物”。不要总是时时处处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在职场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了人才会有事业,有情义同时也会带来利益。俗话说:“不走的路走三回,不用的人用三次。”说不定,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成为影响你前程和命运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