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坐落在福建和江西两省的交界处,蜿蜒数百公里。在福建境内的武夷山历史悠久、风景秀美,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自古便有“秀甲东南”的美称。
武夷山包括武夷山风景区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根据景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
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最高峰。由于山峰海拔较高,形成一个天然的气候屏障,在冬季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夏季则保存了大量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团,使这里发育着大片完好的绿叶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5%,天然植被是东南地区保存最良好的部分。同时,这里又是植物区系发生的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因此,不但植物垂直分布带明显,而且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著名,早在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据有关专家介绍,武夷山有分属191个科的高等植物约1800种,其中有上了中国植物红皮书的银杏、鹅掌楸、南方铁杉等22种。哺乳动物有约100余种,占全国同类动物的四分之一;其中有虎、豹、毛冠鹿等珍稀兽类。鸟类有400余种,约占全国同类动物的三分之一,其中仅挂墩附近就记载有160种,其中包括白鹇、黄嘴角鴞、挂墩鸦雀等40余种本地发现的新种。
武夷山的灵性在于水。武夷山麓中有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如诉如歌,给武夷山注入了生机,增添了动感,孕育了灵气。其中,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九曲溪。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山环水转,水绕山行,自有风情。“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
武夷山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还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新时期时代,武夷山地区就已经有古越人在此生息繁衍了,如今九曲溪两旁还保存着大量当时的架壑船棺;西汉时,汉武帝就曾派遣使者来到武夷山;唐朝时,武夷山就曾受到唐玄宗的册封;五代初期,武夷山又曾被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武夷山还有“三朝理学驻足之薮”之称,因为理学家杨时、胡安国、朱熹均曾在武夷山授徒讲学;武夷山上之间还保存着武夷宫、武夷精舍、遇林亭古窑址、元代皇家御茶园以及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是为研究武夷山古代文化的珍贵资料。
1999年12月,武夷山做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