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它西连大西洋,北接黑海,南通红海及印度洋,自古是连接三大洲的重要航道和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欧战爆发后,同盟国与轴心国在地中海展开了激烈争夺。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企图重温罗马帝国的旧梦,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湖,为夺占非洲和巴尔干创造条件。德国为实施“德意联合海战”计划,稳定南翼,进军非洲,也十分重视地中海。英国为保护其在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殖民地,守住直布罗陀及马耳他等要地,保持与印度、缅甸、新加坡、香港等殖民地的联系,把地中海视为自己的生命线。
双方海上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海上保交与破交、空袭与反空袭、岛屿进攻与海岸防御等方面。
法国海军本来与英国舰队并肩作战,共同对付德意。法国战败后,情况发生了骤然变化。如何处置法国舰队,一时成为英德双方斗争的焦点。
希特勒迫使法国投降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法国舰队据为己有。德法停战协定第八条规定,法国舰队应在指定的港口集中,并在德国或意大利监督下复员和解除武装。后来,希特勒在“海狮”作战计划指令中更明确地提出要“征用战败国的舰船”。
英国最担心的正是法国舰队落入轴心国之手,在这种形势下,能不能阻止法国舰队落入德意之手,成了英国当务之急。
1940年6月17日,罗斯福致电法国维希政府,不要让舰队投降,贝当不予理睬。6月19日,英国派海军大臣、海军司令等赴法国与贝当商谈法国舰队开往美国的问题,遭到贝当的拒绝。
为了防止法国舰队落入德意手中,英国政府决定夺取或摧毁所有法国战舰,罗斯福赞同英国这一决定。
1940年6月24日,英内阁接到泊于埃及亚历山大的法国军舰将移驻法属港口的报告,准备采取坚决行动。
6月25日,英内阁再次讨论如何防止在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军舰落入敌手,会上决定,如法舰队不接受英国条件,就以优势海军对法国舰队发动攻击。6月27日,英军制定了“弩炮”行动计划,对英国所能接近的法国舰队采取突然行动,夺取、控制或使之失去战斗力。
英国将专门组成H舰队执行这一计划。H舰队编有3艘战列巡洋舰、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部署在直布罗陀附近,由海军中将詹姆斯·萨默维尔指挥。
6月30日,英军参谋长委员会决定,“弩炮”行动应尽快实施。
当时,法国舰队的分布如下:在英国的朴茨茅斯和普利茅斯停泊有2艘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数艘潜艇、8艘驱逐舰以及约200艘较小的扫雷和反潜舰艇;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停泊有1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及数艘小型舰艇;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及其附近军港米尔斯克比尔停泊有“布列塔尼”号和“普罗旺斯”号2艘战列舰、“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2艘战列巡洋舰、数艘轻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等,在阿尔及尔有7艘巡洋舰;在马提尼克有1艘航空母舰和2艘轻巡洋舰;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停泊有尚未装上舰炮的“让·巴尔”号战列舰;在塞内加尔达喀尔港停泊有“里舍利厄”号战列舰。此外,在法国土伦和其他港口也停泊着许多舰船。7月1日,英国海军部致电萨默维尔中将:
英王陛下政府之意已决,如果你们提出的各项办法,法国人都不接受,便断然予以击沉。
H舰队于7月3日拂晓由直布罗陀启航,9时30分许抵达米尔斯克比尔附近海面。英舰队司令致函米尔斯克比尔法国分舰队司令塞尔·让苏尔将军,要求其法国舰队根据下列办法之一行事:
一、和我们一起航行,继续为取得对德国和意大利战争的胜利而战。
二、裁减舰员,在我们的监督之下开往英国港口,或裁减舰员,随同我们一起开往西印度群岛的一个法国港口,例如马提尼克,在那里完全按我们的要求解除舰只的武装,或者交给美国妥为保管,直到战争结束。
如果你拒绝这些公平合理的建议,我要求你们在6小时以内把你们的舰只凿沉。如果你们未能遵照上述办法行事,那么,我只好使用一切必要的力量,阻止你们舰只落入德国或意大利之手。
让苏尔向法国贝当政府报告了英国舰队司令发出最后通牒的情况,法国海军参谋长复电法分舰队司令,法国已电令地中海所有部队向让苏尔分舰队所泊海域集中,以为支援。
英法舰队代表谈判了一整天,毫无结果。英海军部命令萨默维尔迅速解决问题,否则法国增援部队将会到达。
17时56分,英国H舰队遂向法国分舰队开火,袭击约10分钟,英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也参加空袭。法国分舰队驻泊港内,未能组织有效还击,“布列塔尼”号战列舰被击沉,“敦刻尔克”号战列巡洋舰、“普罗旺斯”号战列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伤后搁浅,“斯特拉斯堡”号战列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逃往土伦。
与此同时,停泊在英国港口的法国2艘战列舰及其他舰艇全部被英国解除武装。
后来,驻埃及亚历山大港的法国舰队司令勒·埃戈德弗鲁瓦海军上将与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中将进行谈判,就扣留亚历山大港法国舰队并解除其武装使之中立化一事达成协议。
协议规定,法舰可不凿沉,但不得离港参与任何敌视美国的行动,英方不夺取法舰。7月7日、8日,法国驻亚历山大港的分舰队和停泊在非洲港口的2艘最新战列舰,分别被解除武装或击伤,丧失战斗力。
英国海军击沉法国舰队的“弩炮”行动,又称奥兰事件,在英法两国和国际上影响较大。
7月4日,丘吉尔向下院详细报告事件始末,他说:“关于我们这次行动的意义,我满怀信心地把它留给议会去裁决,留给全国人民,留给美国,留给世界,留给历史去评判”。
事件过后,丘吉尔也认为这是“可怕的插曲”,不过这可以表明英国战时内阁是无所畏惧的。
贝当政府态度截然不同。7月4日,贝当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
英国分舰队在奥兰海面向停泊在港内的法国军舰进行无端的袭击,希望罗斯福对法国表示积极的友谊。
罗斯福完全站在英国一边,称英国的行动是自卫行动产对贝当的信件不予置理。7月5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与英断绝外交关系。贝当政府还命令空军派轰炸机从非洲基地起飞袭击直布罗陀的英国舰队,未获战果。
当时在英国的“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认为,这是“一件令人悲愤的事情”,是一个“悲剧”,“是一个可怕的打击”。不过,他又认为,“英国人当然有理由害怕敌人有一天会设法控制我们的舰队。在那种情况下,大不列颠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7月8日,戴高乐在伦敦发表广播讲话,对英国炮击法国舰队表示痛苦和愤怒,同时强调拯救法国的事业高于一切,甚至也高于法国舰队的命运。“弩炮”行动是一个重大事件,对英国来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特殊手段。
在行动中,英国舰队获胜,法国舰队失败,这就有效地制止了法国舰队落入德意手中的可能,对德意是沉重打击,对法国贝当政府则是严重警告。
“弩炮”行动打乱了希特勒的计划,有利于英国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