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岛位于地中海的中心,是同盟国舰船往返直布罗陀和亚历山大的一个中间停靠站,位置相当重要。同时,由于它横跨意大利至利比亚的航线而成为有力打击轴心国海运的坚固堡垒,被称为通向北非的“喉咙”。
盟军驻马耳他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迫使德、意运输船只不得不绕道航行,增加了德意运输的难度,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德意向北非实施运输的能力,也削弱了前线的战斗力。
作为英国舰队基地的马耳他,能够威胁意大利和德国的运输船队,迫使意大利舰队投入大量的护航兵力,而且被迫在缺乏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作战。
当马耳他岛上的力量强大时,前往北非的轴心国的运输船有将近五分之二被击沉;当该岛力量薄弱时,轴心国便有95%以上的运输船安全驶抵目的地。
因此,轴心国一直将马耳他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对其实施打击,想尽一切办法企图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12月,希特勒给地中海战区德军下达指令,规定1942年的任务是:
取得意大利南部到北非之间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并牢牢地掌握在手里,以保证通向利比亚和昔兰尼加海路的安全,尤其要不惜代价压制马耳他。切断敌人经过地中海的交通线以及英国从图卜鲁克和马耳他实施的补给。
该指令同时任命凯塞林元帅为德军南线总司令。此外,德军统帅部将第二航空队派往西西里,旨在协同意大利舰队作战,加强对马耳他岛的攻击,对其实施海、空封锁,想以此击垮马其他岛。
1942年上半年,德军对马耳他岛实施了一系列狂轰滥炸,摧毁了岛上大量英军作战飞机。
5月中旬,凯塞林认为,他已完成了摧毁马耳他防御的任务,遂将第二航空队的部分部队调往东线。放松了对该岛的封锁,英国趁机加强该岛的空、海军兵力。
与此同时,美国航空兵也陆续投入地中海作战。
5月底,盟军再次在整个地中海建立了空中基地,恢复先前的战斗力和防御力。尤其是在马耳他岛,从4月19日至6月5日,航空母舰给岛上一共运送了178架战斗机。更为重要的是,调往马耳他的新型鱼雷机具有更大的作战半径——从1939年的100海里达到1942年的400海里,超越了整个地中海的范围。
因此,轴心国的运输船即使采取最远的迂回航线,也难以逃脱英国飞机的攻击,甚至连拜尔迪耶、图卜鲁克和马特鲁港内的轴心国舰船也难逃脱被攻击的命运。
轴心国实际上已不可能保护船队免遭英国飞机的袭击。凯塞林只好集中力量轰炸该岛的机场。
在一次轰炸中,德机共投掷700吨炸弹,摧毁地面的17架飞机。但是,德国轰炸机同时也遭到英国战斗机的有力反击,损失飞机65架,而英军仅损失36架“喷火”式战斗机。
德国轰炸机不得不实行打了就跑的战术,才能维持原有的实力。6月中下旬,轴心国在北非取得胜利之后犹豫不决,终于放弃占领马耳他岛的“大力神”计划。7月初,英军统帅部决定将四五月间被迫撤离马耳他岛的潜艇重新派回,恢复该岛的进攻基地的作用。7月20日,第一艘潜艇抵达马耳他。潜艇部队的作用很快便显露出来;8月,共击沉7艘轴心国运输船,总吨位达4万余吨。至9月,马耳他已完全恢复了作为水面战舰、潜艇和战斗机基地的作用。自从1942年6月英国开往马耳他的两支护航船队被击溃以后,英国没有再进行例行的护航战役。高射炮弹和航空汽油等重要物资,是由快速水面舰艇和潜艇运往马耳他的。
然而,守军面临的食物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从3月至8月只有两艘受创的补给船开到马耳他,补给的物资远远不够。岛上尤其缺乏面粉和弹药,假如得不到及时足够的补给,英国守军很难坚守下去。
于是,英国政府决定在8月中旬再进行一次护航战役,派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去马耳他,行动代号为“基石”。
英军统帅部深知,只要昔兰尼加控制在轴心国手中,船队从东部进入马耳他岛是绝对不可能的,6月的“精力旺盛”护航战役已证明了这一点。英国船队必须集中力量从直布罗陀打开一条通路。
为此,英国集结了一支包括现代化巡洋舰和强大的驱逐舰在内的庞大的护航队,用以对付意大利战舰。同时,英国和埃及大力加强马耳他岛的空军力量,以支援“基石”行动,希望可以取得成功。
8月10日晨,14艘货船从直布罗陀起航,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向马耳他方向航行。
为船队护航的军队有,载有72架战斗机的3艘航空母舰,第四艘航空母舰“暴怒号”载有运往马耳他的战斗机;护航舰队还包括2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8艘潜艇和20余艘小型舰船。
这支护航力量堪称是整个战争中最强的,也足以看出英国对这次行动的重视程度。
1942年8月5日,意大利海军总部便从无线电截听中获悉,英军准备在西地中海进行一次重大活动。
8日至10日晚,轴心国进一步获悉,一支庞大的船队分作若干群正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行。根据这一重要信息,德意军统帅部即着手部署兵力,想阻止此次航行。
由于缺乏燃料而无法使用战列舰,德意军遂派出大批空军和21艘潜艇,以及巡洋舰、驱逐舰和鱼雷艇,在英国船队的前进路上设置了5道阻击线,旨在迫使英国船队分散,然后由强大的意大利巡洋舰部队将其歼灭。一场激烈的海上作战即将拉开帷幕。
1942年8月11日,37架英飞机从航空母舰“暴怒号”起飞,前往马耳他岛,航空母舰则返航直布罗陀。途中该航母遭到意潜艇“达加布尔号”的袭击,英护航驱逐舰立即反击,击沉“达加布尔号”。日落时德意飞机开始猛烈轰炸,潜艇也展开攻势,但没有给英国船队造成任何损失。
8月12日上午,英国船队通过撒丁岛以南之际,德意空军又发起攻击,重创航空母舰“无敌号”,几艘运输船受重伤,一艘驱逐舰被德鱼雷攻击机击沉。当晚,护送船队的主要舰只返航直布罗陀,运输船队由4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护航,继续向马耳他前进。此时,除一艘货船受伤掉队外,其余均整列航行。
可是,在由6艘意大利潜艇组成的邦角区域的封锁线上,英船队受到巨大的挫折。防空巡洋舰“开罗号”和4艘运输船被击沉,巡洋舰“尼日利亚号”受重创。这两艘巡洋舰是作战护航的两个控制中心,它们的损失在船队中造成巨大的混乱。在德意轰炸机和鱼雷机的联合攻击下,巡洋舰“曼彻斯特号”、一艘油轮和两艘运输船在班泰雷利亚岛海域被击沉。
8月13日上午,德国轰炸机再次轰炸英船队,击沉两艘弹药船。后在来自马耳他的战斗机的保护下,剩余船只才逃脱了被消灭的命运。
13日晚,五艘运输船运载32000吨货物终于抵达马耳他,其中一艘油轮运来了岛上空军急需的燃料。在这次护航行动中,英国船队及其护航舰艇总共被击沉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9艘运输船。轴心国损失约60架飞机、1艘潜艇,另有2艘巡洋舰受重创,但仍没有成功地阻截运输行动。
从总体看,英国海军由于未得到空军的有效支援,即便在海军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也未能击退轴心国的空中突击,在战术上是一次失败。
然而,意大利战列舰舰队在战争中第一次不能投入战斗,其战略上的含义要深远得多。这表明轴心国军队在走向衰败,“基石”护航战役实际上是意大利海军的挽歌。而同盟国则依靠其强大的经济潜力和雄厚的物质基础,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至1942年秋季,同盟国根本扭转了地中海的战略形势,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