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7000000005

第5章 5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的目的是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对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批判。所谓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是指科学认识的主体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有待于解决的思维困惑。当现有理论不能解释事实或者人们的预期与观察到的事实不相符时,问题得以产生,这需要研究者提供答案。也就是说,问题“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加里?金(Gary King)等人对研究问题的学术意义给出了一个标准,即研究问题应能够有助于加强该学科研究人员建构出可验证解释的集体能力,并以此对人类的知识增长作出贡献。作为创造性的探索活动,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找出在学术上有意义的问题。如果问题模糊,研究过程和研究设计就缺乏明确的一以贯之的主旨。本书力图回答的问题是,当新的大国崛起被视为国际秩序的威胁时,为什么既有大国有时候能够对之推行强硬制衡政策,有时候则做不到呢?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对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制衡行为给予了系统的论证,但利用它来理解上述现象和预测国家的制衡行为时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弊病。为了解释均势机制失灵的现象,有许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均势理论进行了富有意义的创新。不过,这些研究要么过分强调系统因素,要么过分强调单位因素,没有有效地整合这两个层次的变量,因而无法对国家的制衡行为给予令人满意的解释。

第二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即确立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理论假设和交代研究方法,目的是建立一个解释现状维持国之间以及现状维持国与崛起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如何影响现状维持国的制衡反应的分析模型,从而对上述研究问题给出假设性的解释。该理论模型把均势政治视为信号―博弈过程,认为现状维持国的行为偏好、信号解读和偏好识别都强烈地受到大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类型的影响。经济相互依存的类型不同,现状维持国的制衡偏好就不同,其他国家对其行为信号进行解读而形成的偏好识别亦不同。在均势政治的博弈中,现状维持国的均衡战略得以产生,并表现出对崛起国不同程度的制衡反应。根据这个分析模型,笔者进一步给出了在不同的经济相互依存类型下现状维持国制衡行为模式的理论假设。为了验证理论分析和有关理论假设,这一章还交代了研究工作中采取的案例分析法、结构比较法和反事实推理法等研究策略。

第三章至第六章是案例研究部分,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资料分析对上述理论模型及其理论推论进行检验,通过将理论与事实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理论假设。第三章案例讨论的时段是19世纪90年代至1905年日俄战争和俄国革命之前。由于德国的统一和在欧洲的日益坐大,法国与俄国的领导人都清醒地认识到了德国的扩张危险。并且,他们也意识到单靠自身的实力无法与德国抗衡,只有联合起来才能阻止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侵略扩张。但是,俄国并不愿因为与法国公开结盟而遭到德国的进攻。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结为盟友的呢?本文认为,实行共和体制的法国和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的俄国能够在安全问题上日益接近并最终缔结防御性的军事同盟来制衡德国,其前提是二者都意识到德国的威胁。但是,法国与俄国经济上的高度依赖和密切联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高额利润回报的预期之下,法国资本渴望扩大在俄国市场的投资份额;而俄国为了推动雄心勃勃的工业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债务重组,客观上非常需要法国资本。经济上的互相依存在两国制定安全目标时起到了重要的国内动员作用,从而使得两国的战略家们比较容易地作出了结盟决策。

第四章的案例讨论了1906年至1914年期间英国和德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如何限制了英国战略部门的负责人为贯彻强硬制衡决策而进行国内动员的能力。英国领导人担心一旦英德爆发军事冲突,两国之间经济交往的中断会对国内有关利益集团乃至整个英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因而对德国的扩张态势采取了立场矛盾的骑墙政策:一方面它希望制衡德国的扩张野心,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两国关系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而伤及自身重要的经济利益。另外,这一章还讨论了德国的政治体制在对外政策动员过程中的影响,指出容克地主和钢铁企业等具有强烈保护主义倾向的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居于主导地位,而出口制造业和对外投资银行等利益外向的集团力量相对微弱,因此德国虽然严重依赖国际经济,但仍然推行军国主义的黩武扩张政策。之所以要花一定篇幅来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从本书的理论逻辑可以合理地推定,一个国家如果高度依赖外部经济,那么它不应该具有对外扩张的倾向。可是,对外依赖度高的德国为什么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呢?通过对德国国内政治特点的剖析将有助于解释这一困惑。

第五章讨论了30年代世界经济联系的削弱如何导致英、法、苏、美四大国对德国的软弱反应和德国的冒险政策。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的崩溃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国际经济联系急遽下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得不主要依靠扩大内需来恢复经济。在经济利益内向性的制约下,各大国的军备计划、军事学说基本上局限于有限制衡战略,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对德国的绥靖政策。社会主义的苏联实行斯大林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军事动员受到的制约较少,因而苏联能集全国的资源和力量建立起备战体制。但是,苏联的外部制衡努力收效甚微。由于反制德国扩张的政策没有得到西方实质性的响应和支持,苏联放弃了与西方结盟的外交战略而转向搭便车的谋求自保做法,在德国侵略波兰前夕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以延缓战争的到来。在苏联看来,西方国家领导人受到利益内向的政治压力,不可能作出可靠的制衡承诺。而在英法方面,由于与苏联经济交往比较薄弱,加之对苏联政治制度的成见,对苏联的制衡承诺也缺乏信心,致使三国缔结军事互助同盟的谈判破产。而罗斯福由于国内孤立主义的压力,不愿也无力作出干预欧洲均势的举措。四大国对德国威胁的软弱反应,无疑鼓励了希特勒的冒险性,使其放手实施侵略计划。

第六章的案例讨论了二战结束后西方经济的密切联系如何有助于美国及其西欧盟国对苏联推行强硬的遏制战略。二战结束后,在自由贸易思想的推动下,马歇尔计划和其他一系列振兴欧洲的援助法案的实施使美国和西欧之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而苏联及其势力范围所及的东欧国家则被排斥在西方经济体系之外。美国执政者认为奉行扩张性意识形态的苏联构成了对西方国家的安全威胁,因而需要加以制衡。但美国决策者之所以能够打破门罗主义传统来向西欧提供安全保证,并能够在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获得国内足够的政治支持和经济资源,对经济因素战略意义的重视以及美欧之间经济联系的增加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4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经济相互依存的日益加深,美国国内主导性利益集团的经济需求与战略领导人的安全偏好逐渐一致,使其领导人有能力把对苏联的经济遏制转为军事遏制。1949年,美国牵头成立北约并向欧洲派遣驻军,通过“军援法”向其盟国提供军事援助,制定NSC-68系列文件并为之拨款,进行大规模的重整军备,从而使西方与苏联在欧洲形成稳定的战略均势,并维持了欧洲40多年的长和平(long peace)局面。在对苏强硬政策的背后,西方国家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起着非常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七章是对研究的总结,指出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政策意义。从理论意义来说,本研究的结论暗示着,在均势政治中,所谓属于低政治(low politics)的国际经济关系决非是与军事安全、战争和战略等传统的高政治(high politics)无关的领域,而是后者的有机要素。对外经济联系既极大地影响到领导人在国际权力政治中的行动能力,也影响到其对外制衡承诺的可信度,而先前的均势理论要么看轻这一点,要么没有进行细致的讨论。通过借鉴信号―博弈逻辑可以把单位和系统层次上的政治经济进程整合到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里,提高均势理论的解释力。本研究的应用是根据本书所确立的理论分析框架来预测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政策反应,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思路。然而,正如国际关系研究者所公认,国际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比自然科学更为脆弱的理论基础上,它忽略了现实中的许多因素,无法确定具体的“时点”(timing),这使得作出精确的预测不太可能,因而预测对学者而言就成为一项冒险的事业。但是,国际关系的研究的不精确预测并非没有意义,它至少可以比较理论解释的优劣,并可以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更有可能或更少可能出现某些国际现象或政策后果,从而有利于廓清政策争论中的混沌不清。

同类推荐
  • 国际政治学新论

    国际政治学新论

    本书以简洁的语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际政治学的最基本范畴和最基本原理,分析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外交政策等的含义和特点,阐明了国际政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及行为主体相互作用的条件和方式,探讨了国际政治体系及其基本格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最后论述了战争与和平、全球化与现代化等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本书适宜于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及研究生参考用书。
  • 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

    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表现出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主线,即90年代初的维护到90年代中期的发挥再到新世纪的争取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体现了一种逐渐成熟的趋势,这与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与俄罗斯国内基本发展道路选择是同步而行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清醒地估价自己的实力和优势所在,不慕大国虚荣,稳健、务实、灵活地追求俄罗斯国家的最大利益。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国际舆论将中国视作正在崛起的大国,浙江省则是这个蓬勃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先行省份。本书的研究以该省为主要模本,正是基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改革在全国所处的领先地位,因为先行探索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当然,聚焦浙江并非局限于浙江,本书的着眼点在于探讨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模式创新的实现途径。
热门推荐
  • 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

    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

    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一句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话也可以变亲友为仇人;一句话可以功败垂成;一句话更可以改变人生。拥有精彩人生的人也许不是演说家,但拥有好口才的人必定能成就精彩人生。本书从要说话和会说话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不同的说话技巧对身处社会的人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旨在帮助读者学会说话,使读者在人际、事业和生活等诸多方面获得相关的启示,从而成就精彩的人生。
  • 似水漂流的岁月

    似水漂流的岁月

    家人眼中的她,是个淘气包、爱哭鬼、任性执拗的女孩。同学眼中的她,是个文静、懂事、多才善交的女孩。朋友眼中的她,是个人来疯,爱笑,嗜钱如命的损友。而她眼中的自己,是个虚伪、假装、躲在阴暗深处胆小的女孩。她的占有欲很大,叛逆心很强……她就是这样一个分不清自己是什么样的女孩。她的生活总是模凌两可,抓不住中心。黑暗是她喜欢又害怕的。她总在内心深处寻找最真实的自己。她喜欢的人,和喜欢她的人,交错纠结。她交往的不是她喜欢的,可是却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和他在一起。有些事情总是身不由己,错过的终究是错过了,连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这些感情纠葛里到底谁伤了谁?
  • 手心蔷薇的眼泪

    手心蔷薇的眼泪

    如果我们一定要错过,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最后的一点温暖陪对方走到结尾。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宠无上限:傲娇大大遇见高冷大大

    宠无上限:傲娇大大遇见高冷大大

    小时候,她咬了他解气,他任她咬,只因他撞了她,爱上她。长大后,他是人人畏惧、十岁丧双亲,开始自主创业成为商业界奇才、只爱她一人的天才高冷帅男;她是人人羡慕嫉妒恨、对音乐极度敏感、十三岁开始登台演出并创立自己的国际娱乐公司、只念他一人的天才高冷美女。相认后,他宠她上天,爱她入骨;她黏他上瘾,爱他入髓。
  • 守护甜心:花碎花落

    守护甜心:花碎花落

    「文艺」所谓局中局。日奈森亚梦所处之地,似乎身处绝境。她合着双手轻轻摆在胸前,琥珀色的双眸之中是绝地逢生的期望。P?(;?Д`?)此文翻新中,请各位看官注意每章节有→「翻」一字为恭喜,谢谢观看。
  • 花底离愁

    花底离愁

    她是花神之位的继承者,为寻神玉而下凡。他是魔界至尊,也是为寻神玉而没入凡界。女娲留下的神玉,被伏羲剑一分为二,一半在神界,一半在魔界。当两玉合为一体,释放出一股至邪之气,当至邪之气进入她的身体,当她背弃神族,选择他时,他是否愿意重新开始?他说:“你是神之子,我不想你因为我堕入魔道。”她却笑了:“魔道?自从爱上你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堕入魔道了。”“后悔吗?”他笑着问。她回答:“永生永世,不曾后悔。”
  • 大道异界

    大道异界

    遥远的空间里,有一个神秘,那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叫做地球。
  • 轮回之路不败神话

    轮回之路不败神话

    他一个绝对实力的杀手,却因为一次任务,他退出了小队,进入校园。可是即使这样,麻烦事情仍旧没有停止,他一边保护着校花,一边调查着事情,可是他离真相越近,越让他感觉到了不安。
  • 因为有所以,既然说何必

    因为有所以,既然说何必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我们终究只是彼此的过客我们注定是错过,哪怕我们占了对方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