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绝对不是因为清高,而仅仅是因为自卑和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缠绕,通常所谓的“社交”越来越淡出我的生活范围。即使是在与专业有关的文学圈子,我的交往也只止于以文会友,极少其他内容。资讯已经发达到这样的地步,古人所说的“秀才不出门,晓知天下事”,在当今社会,已经完全成为可能。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与年龄相关的“自我封闭”。然而这些年,民营企业家张文远却成为我愈走愈近的朋友。
他的大名我早就听说了,只是无缘结识。20世纪90年代末,在家乡经营纸箱生意的一个远方堂弟找到我,说与他生意有关的张文远先生,想要收藏一些名人书法,想用我的关系将大家请来聚聚。就是在这次聚会中,我第一次见到了张文远。留下的印象是,他的年龄与我不相上下,举止得体,文静儒雅,决无某些成功人士的志得意满,张牙舞爪,夸夸其谈,让我在书法界的朋友中间很有面子。又过了几年,一个高中时的同学突然打电话过来,说张先生已将凯达总部由兴平迁来西安,就在与我一街之隔的丰登路。有老同学的关系,又有与张先生的一面之识,我岂有不见之理。这是一座五六层的中等楼盘,位于丰登路与丰镐路十字的东南角。最难得的是,楼南有一大门,直通楼后面的小花园,繁花绿树,假山小桥,芳草茵茵,紧依着喜来登酒店的西围墙,十分优雅清爽。院南一排几十间的三层厦楼也同主楼一起装修了,室内还留着木材和油漆的味道。我问张先生,装修用了多少钱,租金多少钱,张先生坦然说,租金交了三年,连装修,也就是七八百万的样子。但是,我最担忧的却是一个外县人闯进西安这个大都市所可能遭遇的人际环境困扰,想不到张先生却更为自信地说,没有任何问题,有些麻烦没等我出面,这里的朋友就摆平了。我以一个书生之见说,怕得花钱吧。他笑了,说花什么钱,坐在一起吃一顿面就意思了。
从此,一个像中学教师那样的文雅而淡定从容的张文远就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我碰见过他和年轻时一定很体面的妻子,带着孙子在街头散步,偶尔也同他们一起吃只有几个小菜的家常便饭,听他娓娓而谈经营上的点滴体会,讲他处人处世原则。远离官场、政治,但却也交官场上的朋友,靠友谊、情感办一些事,但却从不以金钱为手段。最让我感到他的自尊的是,有一次谈到我们都认识的一个官场的人物,我问:“现在还有来往吗?”他说:“没有了。”我继续问道:“为什么?”他说:“受不了他的居高临下。”他说:“朋友的基础就是平等,他升官了,权大了,又有了居高临下的习惯,做朋友的基础就不存在了,我何必自轻自贱。”就是这种“以性格捍卫人格”的自尊,加深了我对他的理解和尊敬。
张文远对朋友的体贴和关心表现在许多细节上。经常向我介绍自己对付高血糖等老年病的经验,劝我不要太累了自己。他来我家,一见我有事,就赶忙告辞;只有在我们都有闲空时,他才放心坐下来,神吹海聊。他是一个从来不给朋友添麻烦,却十分注意你的需要的人。他早对我说过,用车子言传,但我却同样是一个不愿给朋友添麻烦的人,逢年过节回老家,宁愿租车,也不愿开口。他很快觉察到这点,一到年节,在他也要离开公司前,总要打电话给我,说公司有值班车,你要回去,打电话给某某,我已经安排好了,等等。对于一个几乎对他的事业无用处的老书生,如此关照,只能说出于真诚和友谊,实在令我感动。
在我的心目中,张文远永远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乡党,一个处人低调的同龄(他小我一岁)人,一个有着感人的人格魅力和惊人的思想智慧的生意人。当然我不会不知道他还是一个经营有方的企业家,不知道他可能很有钱,起码比我有钱。但他个人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其行为方式永远像一个清心寡欲、轻松乐观的老教师,甚至一个退休了的老教师。直到看了朋友冯萌献的这部书稿——《凯达之魂》,我才知道了他竟是这样一个身家上亿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一个拥有几千名职工的集团公司的掌舵人。就在他将总部迁往西安,我们之间断断续续来往的几年中,他竟然作出了那么多可谓重大的决策,西出阳关在新疆建立了几个效益良好的分厂。这不能不让我想到,这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从容淡定,举重若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多么难得的事业艺术,也是多么让人惊叹的人生境界啊!
也是从这本书中,我才知道,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张文远走过了怎样艰难曲折的事业和人生之路,经历了怎样的社会和人生的洗礼、岁月风雨的考验。这是事业的攀登,也是人生的攀登,是青虫化蝶、凤凰涅槃的从形体到精神的蜕变。从事业上,他完成了一个农民向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转变过程;从人生上,他完成了由一个长男对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向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转变,攀登上自己人格精神境界的新高度。
文学上有一句深刻的话叫“功夫在诗外”。我认为,张文远之所以能够超越同时期涌现的许多农民企业家,并且不断地超越自己,其根本原因也在生意之外。在于他的人格和精神,在于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事张扬,诚实守信的信誉和作风,在于他与我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优秀品质。“人的敌人永远是自己”,这句近些年极为流行的人生格言,又一次在张文远这里得到了印证。
本书的作者冯萌献先生,也是张文远的近乡党,他自己也经历了从一个青年农民到一个作家,又从一个作家到文化局长,再从文化局长到陕西有名的楹联学者的艰难过程。正是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张文远的人生和事业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和体验;他不是一个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人,这使他要写张文远,必须长期采访、观察、调查,日积月累,内容十分详尽,细节氛围也十分真实,极少许多传记文学中常出现的夸张与无边无际的虚构。这种文风与张文远的信念作风相一致。我以为,《凯达之魂》不仅是一部优秀民营企业家的传记,且是给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路线的颂歌,通过对一个人及其事业精神的肯定,肯定了我们这个给许多平凡人物以机会的伟大时代。同时,《凯达之魂》又完全可以成为青年人的人生教科书,张文远的奋斗之路、成功之路,将给他们许多深刻有益的人生和生活的启示。
祝贺《凯达之魂》一书的出版,祝朋友张文远的事业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200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