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清朝政府的统治造成了我国社会近百年来停滞不前,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自从近代人类出现了政治科学,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才获得翻身,社会获得了飞速的进步。但是我国几千年来落后的习惯势力,仍在各个方面阻碍着我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汤仲明先生一生的事迹和坎坷的经历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方面体现出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太平盛世,各地兴起编史修志,我有幸参加。在我们编纂河南交通历史时,在近代交通史料中,发现了汤仲明先生这个人物。他是三十年代初发明木炭汽车的一位留法归来的工程师。当时全国有影响的《申报年鉴》、《交通杂志》、《中国实业》、《道路月刊》等都有记载。与他同时研制木炭汽车的全国知名人士不少,比较著名的有上海的张登仪、安徽的沈宣甲、湖南的柳敏、向德、武汉的高国恕、山西的李文轩等人。河南汤仲明是其中的姣姣者,最先获得成功。他研制的木炭汽车一九三一年三月达到理想的效果,九月报国民政府实业部立案,并获专利五年。获财委奖金一千元。一九三二年在全国推广使用。木炭汽车在中国风行了近二十年,从三十年代初到五十年代初,为旧中国缺油的窘境度过了一个个难关。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汽油奇缺,除军车外,民用汽车几乎全改烧木炭,它为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那时中国缺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洋油”过日子。据《申报年鉴》记载:一九三四年我国进口汽油三十万加仑,值关平银一千五百万两,是国家的一大漏扈。
当时世界上一些缺油的国家,如法国、比利时、日本、奥地利、苏联等,也都在研究寻找汽油代用品。法国着手最早,在上个世纪末的一八九四年就成立了“炭素燃料研究会”。那时他们就深感液体燃料之缺乏,从事于木炭瓦斯代替燃料之研究。
全世界、全中国都有人在研究汽油代用品,有的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但均未臻完善,达到实用的目的。法国一九二四年就制成以木炭为原料,取其瓦斯代挥发油装在长途客车上作过试验。上海张登义一九二七年从法国引进一台以木炭为燃料的下吸式煤气炉,装配成上海最早的一辆煤气车,经向国人介绍,未能推广开。法国、日本、比利时的试验品,都多次引进我国上海、南京、湖南等地,但经改装试用都不理想,达不到实用化价值,唯有汤仲明发明的木炭代油炉,装到汽车上一问世就得到社会认可,迅速推广,争相购置使用。所以汤中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先使木炭汽车达到使用价值、首先使木炭代油炉实用化的第一人。
汤仲明继木炭代油炉之后,于一九四O年又发明仲明无曲轴蒸汽动力机,仍以木炭或木柴为燃料,可作工厂动力带动机器,解决照明,还可作小型船只的推进器,用途很广,获经济部批准十年专利。
解放后,汤仲明在重庆水轮机厂先后担任工程师、总设计师、代理总工程师等职务。当时中国工业主要是照搬苏联的模式。汤仲明没有原样照搬,而是加以改进,节省许多原材料。因此,一九五五年被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并被选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但好景不长,一九五八年被错划为“****”,一九六一年又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被开除厂籍,交派出所居民委员会管制劳动。汤仲明在蒙受不白之冤、政治上遭到毁灭性打击;经济上断绝了来源,连住房都没有了的情况下,但他的灵魂没有被扭曲,志向没有被改变,那颗热爱祖国的红心也没有退色。当他知道国外搞成三角转子内燃机,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时,他很着急。他决心将自己酝酿了几十年的内外燃转子发动机和半圆凸轮转子泵设计出来,赶上并超过他们。(从理论上看圆心转子就是优于三角转子)每天劳动之余,他就在那间只有七八平方米、四面透风的竹笆木屋里进行艰难的设计。早晚就在屋外一个用砖头垒的土堆上,放一块木板代替绘图板进行设计,经过多年的艰难历程,任劳任怨,苦心钻研,精心设计,终于先后设计出“内外燃转子发动机”和“半圆凸轮转子泵”两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机器。他曾将自己的设计送交有关部门和领导看,但由于他的处境,两顶吓人的政治大帽子在头上戴着,谁也不敢接受他的设计。尽管如此,他仍百折不挠,忍辱负重,毫不气馁,到处求告十几年,从没有恢心丧气过。
一九七七年他回到老家河南孟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科委具体安排试制第一代转子机和转子泵,转子泵已取得很好效果。
一九七九年汤仲明的错案得以平反,沉冤得到昭雪,被收回原厂,恢复名誉,办理退休手续,还补发了工资。让他搬到大坪小女儿汤三生家居住,以便照顾。汤仲明本可坐享清福,安度晚年。但这位年过八旬,银发苍苍,行动已不很方便的老工程师,却不甘心把自己的技术带进火葬场一起烧掉。而决心要为祖国的“四化”再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第二个科学的春天竞放奇葩,以偿平生宿愿。他积极筹组重庆市退休工程师协会,以便退休工程技术人员再献余热。他担任该协会的副理事长。真是“老牛自知时日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一九八O年元月,重庆市沙坪坝工业局拨款两万元,支持他试制“转子泵”。他得知消息,非常高兴,也很激动,连夜赶绘配件图纸,一连数天,忘寐废食,夜以继日,终因年老体衰,用脑过度,而突发脑溢血,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元月十四日晚与世长辞。在昏迷中还叨念着图纸送出去了没有?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可惜事业未竟身先逝,遗愿留人间。幸亏有退休工程师协会挚友钱辟蒙工程师,接替他的工作继续试验。又经过艰难曲折的多年努力奋斗,终于试制成功“半圆凸轮转子泵”,一九九O年四月获国家发明专利。“内外燃转子发动机”也于2007年5月9日被批准为国家专利,希望有识之士继续开发利用。
伟大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坚强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流经七个省,一泻五千四百六十多公里。造就了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拼搏,多少壮丽的诗篇在这里谱写,多少发明创造在这里问世,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这里上演。被我们称为母亲河的黄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哺育着勤劳、善良、智慧的华夏儿女。为了这片沃土,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牺牲,多少才华横溢的杰出人物为之呕心沥血。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无尽的坎坷,我们的民族遭受过列强的凌辱,正是我们的人民不屈的抗争,不懈的奋斗,历尽磨难,终于改变了祖国的命运,走上了民富国强的康庄大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正是我们民族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勇往直前的生动写照。
十八世纪末,在黄河中游北岸的一个小村庄里,成长起一位中国科学家——汤仲明。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与勤奋,终于冲出农村,跨出国门到法国留学深造,而后满怀“科学救国”宏志毅然回国,克服重重困难,献身科技,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发明木炭汽车,解决了当时我国依赖进口“洋油”的困难,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又不断地有所发明创造,六七十年代,他忍辱负重,在恶梦般的日子里仍然孜孜以求,百折不挠地醉心于科技研究,奇迹般的设计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转子泵,转子发动机。他像爱迪生一样,不断地研究是为了不断的创业,不断地发明与创造是为了造福于人民,报效国家。汤仲明的功绩在中国的交通史上,在中国的科技史上留下了一道永不磨灭的闪光印记。
汤仲明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为了实现科技救国的伟大理想,他是怎样的勤奋?怎样的执着?怎样的坚韧不拔?他对祖国有多么的赤诚?对科技事业有多么的热爱?让我们追溯先生的人生轨迹去寻找正确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