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修养和自制的功夫。
善解人意,不应仅从文字上作善于揣摩人的心意去理解。其“善解”的“善”,也不能仅作“善于”解释。它还应包含善心、善良的愿望这层意思。善解人意,首先要与人为善、善待他人,而后才能理解人、谅解人、体察人,体现你的人格魅力。
俗话说:“善心即天堂。”只有怀抱善心的人,才能爱人、欣赏人、宽容人。他们深知,“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懂得相互接纳、相互合作、相互融洽。尊重他人的优势和才华,也宽容他人的脾气和个性。对别人,完全是欣赏他美好的地方,而不去计较他的缺点,或者说与自己不合拍的地方。不能理解的时候,就试着去谅解;不能谅解,就平静地去接受。
而缺少善心者,其“责人也重以周”,既很少去看他人的优势和才华,更不愿宽容他人的脾气和个性,却更多地去寻找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对他人的理解很难,谅解更不易做到,他怎么会善解人意?
善解人意,还在善于体察他人的心境,给人以及时雨一样的帮助,让温馨、祥和、慰藉来浓化人生、沟通心灵。比如,对窘迫的人讲一句解围的话,对颓丧的人讲一句鼓励的话,对迷途的人讲一句提醒的话,对自卑的人讲一句振作的话,对苦痛的人讲一句安慰的话……这些非物质化的精神兴奋剂,既不要花什么金钱,也不要耗多少精力,而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却无异于久旱的甘霖,雪中的炭火。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住在大山里的一个禅师,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您,请您为我洗净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做过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闭上眼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以前我做过的那些没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就用一种鄙夷的眼光看了看禅师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呢?”于是他起身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走后,他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我很了解您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为什么您要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您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神中看到他对您已经失去信心了吗?”
禅师说道:“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他弃恶从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美德!”
远处传来了那个强盗欢乐的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禅师不惜丑化自己来感化强盗,一颗慈悲之心令人敬服。其实人心都是善的,哪怕是再十恶不赦的人,也有一颗从善的心。所以,对待恶人,使用适当的方法使他们从内心意识到自己善良的美好,就是对他们再好不过的帮助了。
美国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说:“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人,都是需要别人理解、同情和尊敬的。推己及人,与人相处应该豁达一些,像知名作家叶延滨说的“礼让三先”:与同事相处先让三分,与长者相处先敬三分,与弱者相处先帮三分。
做到如此,那么沐浴我们的必将是阵阵和煦的春风和一片灿烂的阳光。
人生在世,与人为伍,许多人常叹善解我者难求。那么,你就先学着去善于解他人吧。在你善解他人时,他人也将善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