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600000023

第23章 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孩子看来,父母和老师虽然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但两者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尤其是身份、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可以说是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劣势。家长是孩子的父母,因为有着血缘的联系,所以这种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是终身的;而老师与学生之间,一般的来说是一个时期的关系。而且,一个老师并不是在教一个学生,最起码要同时教四五十个学生,甚至于更多的学生。孩子则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培养和教育的对象。当孩子在家里时,对孩子的教育以家长为主;孩子到了学校,则以老师为主。所以,孩子上学后,不管处在哪个阶段,家长都应该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配合老师把孩子教育好。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到底应该听老师的话,还是应该听家长的话,这个情况也是因时而异的。孩子也知道,和自己最亲近,关系最密切的人是父母,所以在一些关键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家庭利益的问题上,往往会更听信父母的话。但是,在孩子心目中的,老师不但拥有长者的风范,更是学识渊博的人,而且往往比较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有一些话,家长说了孩子不听,老师说了他却能听进去。

由于家长和老师各有各的优势,所以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互相配合,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跟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呢?在这个过程中又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1)学会适应老师的教育风格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一个老师,同时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而且跟孩子接触的时间,每天也就几个小时,这就决定了老师对于每个孩子的了解,不可能是全面和细致的。但是,老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教育,他是内行,是专家,所以孩子在上学的阶段,还是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家长主要是配合老师把孩子教育好。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教龄比较长的老师,他不但有一定的教育经验,也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同时在长期的任教过程中,每一个老师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习惯和特点。而这三个方面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孩子本人,还是家长,都应该逐渐地去适应这个老师风格、习惯和特点,也就是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去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利的。相反,绝对不能要求哪个老师来适应孩子的习惯和特点。因为一个老师同时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而且每年要更换,他如何能够适应过来呢?

当然,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孩子进入一所学校,遇到一个新老师时,家长往往凭着自己原有的感觉,原有的观点和看法,一接触老师就给老师一个评语,这个老师可以,那个老师不行,或者这个老师哪些东西我看不惯,而不是主动去了解每个老师的风格和特点,这实际上就在无形中将自己和老师对立起来了。而一旦家长将自己和老师对立起来,当然就无法进行很好的配合,结果受到伤害的,还是无辜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全局的利益,而不应该以自己的好恶去评判某个老师。

(2)不要把责任全部推给老师

很多家长比较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就是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把孩子的全部都交给了学校,自己则不管不问了。这实际上是逃避责任的一种做法。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或者犯了错误,他最害怕的是什么呢?是老师的教训和惩罚吗?当然也害怕,但这绝对不是孩子最害怕的。孩子最害怕的是老师把自己在学校所犯的错误告诉父母,或者直接找到自己的父母告状。但是,如果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老师,自己则不管不问,即使是老师找上门来“告状”也无动于衷,长此以往,孩子必然就会变得天不怕地不怕了。而一个孩子如果谁都不怕,谁都管不了,那他就完了!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当某个孩子在学习上退步很快,或者犯了什么错误,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打算与家长交换意见和商讨对策。一些家长根本就不相信老师的话,或者即使相信了,也是一味地替自己的孩子辩护,甚至当场跟老师吵起来。其实,家长这样做,不但影响了老师正常的教学工作,也对孩子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因为孩子看到家长给自己撑腰,就更有恃无恐了,根本不愿意承认错误,更不可能改正错误,这样一来,孩子怎么会有进步呢?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千错万错都是老师的错,既然把孩子交给你了,你为什么教不好呢?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于是便冒出了“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想法,既然孩子在这所学校老是犯错误,老是挨老师的批评,那么干脆转到其他的学校去好了。然而,转到其他的学校后,孩子还是仍然犯错误,还是学习不好,于是接着又转,结果陷入了无奈的恶性循环中,不但害了孩子,也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

(3)不要越俎代庖

虽然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老师的做法很不对,但如果家长越过老师,直接行使老师的职责也是不对的。可以说,这是两个极端,而我们知道,不管什么事,只要走向极端就不好了,物极必反是我们都知道的道理。

所以,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时,必须要树立以老师为主的这种教育关系,不管家长的文化水平怎样,也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只要你把孩子送到学校,在文化教育方面就要以学校和老师为主,像有的家长是做文化方面工作的,那孩子在文科上,如语文呀,历史呀,政治呀,尽管家长在这方面是内行,也要依靠学校,依靠老师进行这方面的知识教育;有的家长学理工的,数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知识丰富,尽管你在这方面是内行,但是在学校里的生物课、数学课,物理课,还是要听从学校教师在这方面的教育。当然,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在课后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导,但是绝不能以家长的角度,代替老师的教育,而是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学,以学校老师的教学为主,不能以家长的看法为主。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学校老师的教育是根据正规的教材来安排的,而家长的教育往往由着自己的兴趣来,很多时候是想到哪就说到哪,这是很不客观的。

我们都知道,学校的教育,是根据孩子不同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比如,在数学上,一个数学题老师一个讲法,你家长是搞数学的,你说那太复杂了,我有更简便的算法,那不行,孩子现在还处在这个水平,还没有学到那一步,必须要根据他现在的基础来教学,并不是你那个比他算得更快、更精,就一定要按照你的方法去教。而老师的教育方法,虽然也有风格上的差异,但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步一步,由浅到深地去进行教学的。而很多家长,由于不了解教学大纲,不了解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需要,就盲目地去教,结果往往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

例如有一个学生家长,是搞文学创作的,写作水平当然没得说。于是,在孩子即将参加中考时,他就没让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准备考试作文,而是自己给孩子写了几篇范文,然后让孩子去背,并告诉孩子,在考场上不管碰到什么题目,只要往上套就行了。他自认为这样做是一种捷径,能够使孩子取得高分。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孩子按照他的方法去套之后,简直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老师的评分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即使你是一个作家,在教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你也不见得是行家,老师是从教学的角度来教孩子拿到题目后该怎样构思、怎样组材、怎样写作……作文如此,其他科目也是如此,所以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擅长在侧面辅导学生的一些文化课的学习,但绝不能够代替老师的教学,当发现自己的辅导内容、方法、步骤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有矛盾的时候,应该放弃自己的看法,让孩子听从老师的教导。

(4)主动和老师交流

对于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如果家长认为老师所说的和自己所掌握的事实有出入,或者认为老师的处理方法和和自己的认识有出入时,千万不要埋怨老师太偏心,或者对自己的孩子有成见,而是应该相信,老师也和家长一样,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好。只要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一样的,那么家长就应该耐心地听取老师的意见,如果认为老师所说的情况与事实有出入,家长可以实事求是地向老师反应情况,但是要比较客观地衡量自己掌握的情况,跟老师掌握的情况,哪个更真实,更全面,假如还不能解决问题,家长也应该抱着一个求同存异的态度,暂时把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搁置起来,而针对目前的情况,和老师共同商量,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教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家长绝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表现出对立与分歧,甚至和老师吵起来,因为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

还有的个别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跟哪个同学发生矛盾时,不是将情况反映给老师,而是越过老师,直接去找和自己孩子有矛盾的同学家长去吵闹,这样做也是非常不好的,而且至少有三个害处:第一,是很难弄清事实的真相,因为双方都不够客观,所以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会促进双方孩子的对立情绪,结下仇怨;第三,即使事情得到了暂时的解决,也会留下一些后患。所以,一旦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学校老师来沟通和解决。

当然,如果家长对老师或者学校有什么看法,也可以主动找到老师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了解了以上的这几点之后,家长可以更方便地去指导孩子,包括怎样去适应老师的教育风格,能够把老师所教的内容,更快更准确地接受和消化。所以,家长不管有多忙,也要抽出时间,主动去拜访老师。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当然,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表现情况,向老师进行反映,听取老师的意见。

可以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要使两者配合得十分默契,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能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那么老师是愿意帮助家长的,毕竟很多老师本身也在扮演着家长的角色,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成长,所以自然也能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因此,只要家长能够做到尊重老师,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一般来说,老师跟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好,甚至是成为很好的朋友。

同类推荐
  • 孩子这样教才对

    孩子这样教才对

    本书列举了80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77个教子经验,既分析了原因,又提出了解决方案,让读者远离教子误区。
  • 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

    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

    在本书中,刘墉以一封封亲切的亲笔信,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高中的儿子刘轩,信中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这些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跨越二十年的成长,穿越二十年的对话,父情子心相互辉映,育子经典历久弥新……这是影响千万人的励志家书,这是激励千万人的人生参考。
  • 优生胎教好方法(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优生胎教好方法(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孕育生命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怀孕、分娩,它更融入了非常广泛的科学性,优生优育成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坚实基础。
  •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在内容方面秉持专业品味,在时间跨度上从孕前一直到儿童满6周岁,专家们将他们多年的经验与科学孕产、育儿、早教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百忙的工作中笔耕不辍,为读者奉献出了最好的作品。
  • 家书

    家书

    这些亲子家书(家庭中父母等长辈写给子女等晚辈的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字里行间流淌着长辈对晚辈真诚、温暖的鼓励。亲人间的深厚情感,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导,在这些信中展露无遗。
热门推荐
  • 浮华惊世

    浮华惊世

    遇见你之前,我之一生,从未知道原来我也可以拥有这样的惊艳。我生来性子便是如此生冷,也只有你愿意将如此生冷的我,带入于我而言那温暖美好的另一个世界。不敢奢求再多,有你,足矣。初次与她相遇,便觉得这个女子甚殊,些许怯生,但是确不畏惧,那样警惕的小鹿般的眼神。有趣,让我忍不住想要多一点了解她。但不曾想,只是这样的一点了解,从此我的世界,便离不开她。但是,命运总是让人,无可奈何。
  • 星空中荡漾着的都市

    星空中荡漾着的都市

    一个睿智的人,以独特的方式,彻底解决当今都市所面临的顽疾。包括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垃圾处理,雾霾,水污染等等。为人们建立一个遍地青翠,满天繁星的美好世界。
  • 那年青春我有你

    那年青春我有你

    东方晨,欧阳筱筱。A城人人皆知的金童玉女。但欧阳筱筱却没有表面那样简单,3岁的时候她究竟经历了什么?让她变化如此之大……
  • 人鱼的旋律之光的起点

    人鱼的旋律之光的起点

    你说阳光总在风雨后,雨后的天边总会出现彩虹。为此,不断试着让自己变强。欲望兽,带来绝望与悲伤。可是,我们又怎么会被击垮?经历了无数困难的她们,早已褪去了当时的稚嫩,披上了成熟坚强的外壳。(ps:更新不稳定,谨慎入坑。)
  • 李逵日记之聚义厅

    李逵日记之聚义厅

    小说以李逵的官场升迁经历为蓝本,写出了梁山中的人性百态与人情翻覆。水浒人物不再是一个个劫富济贫的好汉形象,而是各自戴上了一副“看形势、观局面”的面具。李逵给我们勾勒了在“梁山”这个权力机构中,大家为了权力勾心斗角、相互制衡的官场形态,并给我们讲出了在这样的形态下各级干部如何站队,如何送礼,如何织就关系网,如何处理同事、兄弟、上司的关系等官场秘籍。
  • 新兰:见证爱情

    新兰:见证爱情

    新兰同人文她是身份成谜的离奇穿越者,陪新兰一起走下去,守护她的angel,见证独属于他们的甜蜜爱情……
  • 穿越之笙歌

    穿越之笙歌

    现代职业药师刘葵穿越到古代一个架空的朝代,成为阳国丞相府的上官大小姐,于是开启了她的不一样的人生之旅。
  • 亿万宠妻之影后成长记

    亿万宠妻之影后成长记

    “尹辰,你怎么在我家!”慕妍叉腰望着床上一陀不明物体,大叫。“别吵……妍妍妹妹……再让辰哥哥睡一会啦……”尹辰懒懒的抬起头,回了一句。慕妍无语,当初咋对他说我喜欢你了呢?
  • 变态武医

    变态武医

    余浩,一个被他人成为“战神”,被队友叫做“当代最强兵王”的男人,却在弱冠之年退隐都市,,在都市中上演着扮猪吃老虎的角色,让所有人对他都敬佩之至,他武功无敌,医术超群,,艳遇美少男,畅游百花丛。让我们期待一代变态神医,如何称霸武林!!!
  •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对内向人群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入剖析,说明内向性格的优势特质——坚强的韧性,强大的思考能力,持久的耐力和专注,强烈的上进心,以及在内省和独处中获取力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