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800000013

第13章 集团公司知识转移

4.4.1 知识转移的定义

人类进行知识转移的活动和实践古已有之,但系统地研究知识转移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却是20世纪后期的事情。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70年代,提斯教授(Teece)最先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思想,他认为知识转移是组织内或组织间跨越边界的知识共享,即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组织或个体之间的转移或传播。他还强调,区别于知识扩散,知识转移是跨组织或个体边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共享。Teece,D。,Technology Transfer by Multinational Firms:the Resource Cost of Transferring Technological KnowHow,The Economic Journal,1977(87):242-261。在此之后,尤其是进入1990年代,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逐渐开始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

关于知识转移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美国的斯祖兰斯科教授(Szulansk)(1996)等人认为,知识转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从知识的源单位到接受单元的信息传播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始阶段,主要是识别可以满足对方要求的嵌入在情境之中的知识;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主要是双方建立起适合知识转移情境的渠道,源单元对转移的知识进行调整,以适应接收单元的需要;第三阶段是调整阶段,主要是接受单元对转移的知识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境;第四阶段是整合阶段,主要是接收单元通过制度化,使转移知识成为自身知识的一部分。Szulanski,G。,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ess:Impediments to the Transfer of Best Practice within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pecial issue),1996(17):27-44.意大利的阿尔比诺(Tomaso Albinoni)(1998)等人提出,知识转移分析框架应包括四个核心要素:(1)转移主体(Actors)——知识转移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2)转移情境(Context)——从组织层面看,知识转移的组织情境可以分为两类,即组织内情境和组织外情境;(3)转移内容(Content)——指被转移的数据、信息或知识内容;(4)转移媒介(Media)——是用于转移数据和信息的任何一种方法。美国知识管理专家戴文波特和普萨克(Davenport&Prusark)(1998)认为,知识转移是把知识从知识源转移到组织其他人或部门的过程。美国学者邓-吉尔等人(2005)把成功的知识转移定义为知识从来源处起始的交流互动的完成,最终使得接受者得以获得知识并有效的应用,以及成功的转化为能够嵌入组织特殊情境的内部知识DongGil Ko,Laurie Kirsch,Williams King,Antecedents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Consultants to Clients in Enterprise System Implementations,MIS Quarterly,2005,29(1):59-85。国内知识管理学者董小英从扩展知识价值的角度认为,知识转移是把实践证明有效的知识或技能应用到不同的环境中,以提高知识的产出和应用规模的过程。

上述学者对于知识转移定义的理解各有不同。其中一些学者对知识转移的界定过于宽泛,使人无法准确地区别它与知识传播、知识扩散,以及知识共享等相关概念,在对其进行理解时容易产生歧义。尽管关于知识转移的定义还存在分歧,但上述的界定中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点的,例如:(1)知识转移的方向通常是由知识的拥有者流向知识的接收者;(2)知识转移活动的进行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情境的,知识转移的效果如何受知识本身属性和情境的影响;(3)知识转移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优势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从而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基于上述的总结,作者认为:知识转移是以缩短组织间知识距离,提高组织竞争优势为目的,以优势知识资源由知识拥有者向知识获取者方向转移为手段,依托于特定的情境,把知识能够被知识获取者吸收并内化为完成标志的知识流动过程。

4.4.2 知识转移的过程及经典模型

对于知识转移的过程,考恩等人(1987)曾以整合的技术实施模式(Unified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Model)详细地将知识的成功转移分为五个阶段:(1)起始期(Initiation);(2)采纳期(Adoption);(3)适应期(Adaptation);(4)接受与使用期(Acceptance);(5)融入期(Incorporation)。在此基础上,吉尔伯特等人(1996)又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知识转移的五步骤概念模型,指出完成具体知识的转移应有获取(Acquisition)、交流(Communication)、应用(Application)、接受(Acceptance)、同化(Assimilation)五个基本步骤。Kwon T。&Zmud P。,Unifying the Fragmented Model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1987:227-252.之后,Nonaka曾在其知识转移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组织知识创新的动态理论”,他创造了一个“知识转换螺旋”,在模型中,企业内部知识转移是通过社会化、外化、整合、内化四个步骤实现默会知识与明晰知识的相互转化,以及知识从个人、群体到组织、企业整体的转移,又被称作是知识转移的“SECI”模型。Nonaka,I。,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emberDecember),1991,96。

迪克逊(Dixon)用了一个不同于Noanka的视角研究个人知识到组织知识的转化。他把知识保存的结构划分为“私有”、“可获得”和“集体”三种类型,并在其研究中揭示了知识在认知角度的转移过程,他把这个过程描述成知识的“产生——整合——说明——实验”。知识产生既包括在组织内部发展的新想法,也包括与超越组织边界的外部客户、供应商、新技术、新经济体系互动交流后产生新知识;知识整合是指接受者使获得的知识与其自身情况相关联的过程;第三步是知识的解释,主要通过对话和公开默会知识与假设的活动体现出来;最后一步是实验,即组织成员应该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去实验和应有知识。而为了弥补之前关于知识转移过程的研究中并没有明确区分创新新知识与转移现有知识的缺陷,布瑞斯曼(Bresman)等人则通过研究提出,知识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理解成知识整合、知识创新或组织学习的过程。Bresman&Nobel。,Knowledge As a Contingency Variable:D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Predict Organization Structure?,Organization Science,Linthicum:May/Jun,2002,13(3):274-290。

EI-瑟乌(EISayed)(2002)曾把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做了比较后,做出了一个综合模型。在他看来,有关发送者和接受者的特性对确保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成功和转移方法一样重要。高尔(Goh)(2002)在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研究采用了类似EISayed的过程视角,从知识来源方、组织机制到知识接收方的过渡情况体现了知识转移的效率,模型中也反映了知识类型的影响。在此模型中,由于高尔主要是以心理动机为基础的,因此可以发现他十分重视强调知识来源方和接收方的意愿。

4.4.3 集团公司内知识转移的动因

集团公司知识转移为什么能够发生,或发生的动力是什么,解释是多方面的,有许多原因与单法人企业内的知识转移原因是相同的,从集团公司知识转移看,以下两点是重要原因:

1.提高母公司或子公司的技术水平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唯一真正来源。奎因(Quin)(1992)也指出,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日益依赖于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的东西,例如技术上的知其所以然以及对客户的深层次了解。Quinn,J。,Intelligent Enterprise:A Knowledge and Service Based Paradigm for Industry,New York,Freepress,1992.据美、日及欧洲有关国家和地区学者从1987年至1994年共同开展的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世界上增长快、效益好的企业,都有着广泛的技术基础,技术多样化日益成为普遍现象,并成为企业增长的最基本动因(格尔斯坦德,1998)。

由上可知,集团公司要想获得其在市场上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储备,并且加强新技术在集团公司内部的共享和传播。在了解自身的知识缺口的前提下,子公司可以有的放矢地通过从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获取知识来填补知识缺口;此外,对于在某些方面子公司拥有相对于母公司的技术优势时,母公司也可以通过知识反哺的方式来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来提高其技术水平。

2.获取拓展市场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一般而言,集团公司的扩展是沿着地域维度、业务维度和智能维度进行的,即地域的扩展、多样化的产品或业务经营以及智能的转移。通过各个维度上的知识或经验的共享,可以使集团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集团公司计划进入某一新的地域拓展市场,常常会采用并购子公司的方式,然后通过知识转移的方式来获取被并购子公司在当地市场上积累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再经过整合内化来寻找缩短和新市场客户心理距离的方法。已有研究结果证明集团公司对被并购子公司在当地经营的经验的学习,可以有效地降低进入新市场的成本。因此,获取拓展市场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也是集团公司内进行知识转移的重要动因。

4.4.4 集团公司内知识转移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知识转移的流向集团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可以分为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以及子公司向母公司的知识转移。

1.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

最早有关知识转移的研究主要就是以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为研究对象的,甚至现今相当部分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也是关于此类型知识转移的研究。在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情境中,母公司是整个集团的知识创新者和扩散者,在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上相对于子公司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子公司由于一般没有或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所以是集团内企业的知识获取者和接收者。

这种类型的知识转移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境,第一种是母公司为了使子公司能够顺利完成母公司的战略指示,根据整个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需要,主动地选择知识对子公司进行传输。另一种是子公司出于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需要,基于对于自身“知识缺口”清晰的认识,主动地要求母公司通过知识转移的方式对其存在的“知识缺口”进行填补。

这两种情境虽然有所区别,但却都拥有共同的特点,即知识转移的流向都是从母公司流向子公司,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子公司的知识和技术储备,都是以子公司对于知识的内化为知识转移的成功标志。

2.子公司向母公司的知识转移

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子公司在集团公司知识管理中的地位也会发生转变。部分子公司日益成为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积极参与者,并从母公司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开始变身为知识和能力的贡献者。利用子公司的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吸收当地的技术和知识供总部利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提高当地回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此外,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开始不断并购海外技术更为发达的子公司,子公司在技术层面所能为母公司做出的贡献又被放大了。

目前对于子公司向母公司的知识转移的研究尚不成熟,部分学者针对该类型的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推演,但大多数结论还缺少实证支持。学者们认为,对于集团内该类型的知识转移,其转移的效果除了会受到知识本身属性、知识转移能力以及知识转移情境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子公司的形成方式与规模,母公司的知识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如果是跨国集团,则还有可能受制于文化距离、地理距离,以及东道国对于类似的知识扩散的法律条文限制和社会力量干预。

3.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

由于位于不同环境和地理分布的子公司可能掌握对于集团公司其他独特并且有用的知识,并且子公司自身创造知识的能力也在增加,因此通过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来提升集团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是如今较为常见的做法。古兰提托(Gulatietal)(1996)曾指出,集团公司的每个子单元并不能掌握所有需要的资源和知识来维持自己,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取决于有着资源联系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因此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可以被看成通过资源流动的多个网络彼此相互连接。

关于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效果对于子公司的绩效影响,有关学者也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知识流入子公司与其绩效呈明显的正相关,而知识流出子公司对其绩效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4.4.5 集团公司内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不同于发生在联盟之间以及因为公司之间的交易而产生的知识转移,集团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基于等级明晰的隶属科层制度和特殊的情境,其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也与前两者有所不同。总结前人对该主题的研究结论,可以将有可能影响集团公司内部知识转移效率的因素分为内生性因素、主导性因素、情境性因素和支持性因素四大类。

1.内生性因素

无论对于哪种形式的知识转移,知识的内生性因素都是公认的影响其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该因素主要包括知识的隐形特征以及知识的嵌入性特征,其中对于知识的隐形和显性特征在影响知识转移效果上存在着差别的研究,最早始于波兰尼(Polanyi)(1967)对于知识属性的分类。而尽管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但不同学者对于知识的隐性和默会性特征的认识却有差异。然而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认为知识的隐形和默会性特征会阻碍知识的转移。而由于知识总是依赖于某种情境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企业内部的知识必然对其所存在的情境有一定的嵌入性,而这种嵌入性也必然会导致其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受阻。Alice Lam,Embedede Knowledge:Problem of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 Global Cooperative Ventures,Organization Studies,1997,18(6):973-996。

2.主导性因素

集团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相关的节点在转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直接决定知识转移的内容和方式进而左右转移的效果。在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中,母公司担任着知识的创新者和传输者的角色,这时母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和知识转移能力是对整个转移过程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动性因素。而对于子公司向母公司的知识转移来说,子公司则从简单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创造者和传输者,而其主导性因素也转变为子公司对于母公司的战略重要程度以及子公司的知识转移能力。而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其效果主要是由母公司的调控能力和各子公司的知识传输能力所左右。

此外,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模式也是重要的主导性因素。在行政控制模式下,有利于知识转移的进行;管理型控制模式下,知识转移的障碍较多;治理型的管理控制模式下,知识转移的难度居于两者之间。

3.情境性因素

距离是影响集团公司内部知识转移效果主要的情境性因素,其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知识距离以及文化距离。其中地理距离会使得“面对面”这种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变得更为困难;知识距离取决于知识的接收方和发送方之间的知识储备水平,两者之间的知识储备差距越大,知识的接收方在内化转移的知识时障碍也就越大;文化距离主要发生在知识的接收方和发送方分属不同国别和地区,因为地区等因素所导致的文化上的差别,也必将导致知识在集团公司内部的转移受阻。

4.支持性因素

支持性因素分为知识转移机制和知识转移渠道。关涛(2006)曾将集团公司内的知识转移机制分为初级转移机制和高级转移机制。初级转移机制主要用于转移显性明晰知识,而高级转移机制主要是人际互动关联,用于转移隐形知识。他还指出根据知识的不同类型选择正确的转移机制将会大大提高集团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效率。关涛:《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过程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此外,是否能够选择准确的知识转移渠道也是左右知识转移效率的重要标准。

同类推荐
  • 管理中最可能犯的101个错误

    管理中最可能犯的101个错误

    本书内容包括:你在与下属沟通中最可能犯的14种错误;你在引进人才中最可能犯的10种错误;你在提升员工能力中最可能犯的7种错误;你在分配工作中最可能犯的10种错误等。
  • 向海盗学激励

    向海盗学激励

    看不见目标,人会迷茫;看得见目标,但目标太远,人会沮丧与失望;看得见目标,目标似乎很近,但一直实现不了或没有可以实现得了的迹象出现,人自然会懊恼,进而放弃;只有看得见又似乎触手可及的目标,才能够让人头脑兴奋,气血沸腾。大概每一个海盗船长都明了其中的艺术,所以,他们可以算是目标激励法的自然的先驱。
  • 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提高员工责任感和执行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培训读本,三星、苹果、华为、海尔、联想、美的、阿里巴巴、三一重工等众多国内外企业推崇的工作理念。“没有如果”是不找借口、敢于担当的职业表现,“只有结果”是大胆创造、落实到位的工资内核。工作中,只有交出了成果,做出了效果,才能享用结果。请宣誓:2013年我一定做一名不找借口,为结果而战的员工。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体现的是一种诚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工作态度,一种负责的执行能力,一种把工作做到位的落实精神。
  • 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经营之神”王永庆、“代工之王”郭台铭、“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红顶商人”辜振甫、“台湾IT之父”施振荣、“船长企业家”张荣发、“金融大亨”蔡万才、“统一国王”高清愿、“驼金山的孤行者”蔡宏图、“米果大王”蔡衍明等十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经营心得、为人处事、商业战略、统御之法等,向读者全面展现一个世纪以来台湾商界风云的变幻、财富路线的演进,以及整个台湾企业家的往事今生与集体记忆。
  • 品牌传播策划实验:策略、流程与工具运用

    品牌传播策划实验:策略、流程与工具运用

    本书共分11章,通过项目实验的公式,使学习者把握品牌传播企划的总体流程、导入策略,不同环节传播企划方法等的运用,使学习者受到系统综合训练。
热门推荐
  • 霹雳剑君

    霹雳剑君

    本书为霹雳布袋戏同人小说,理论上应该是从阇城血印开始到神州天罪结束。此为本人的处女练笔作,所以写得不尽如人意是正常滴,很多情节处理不好也是正常滴。第一卷是有爱的温情世界,看轻松搞笑就看第一卷;但从第二卷开始,本书破灭霹雳世界一切美好幻想,看乱世争霸就从第二卷看。
  • 绝杀天下:唯我独尊

    绝杀天下:唯我独尊

    她是二十一世纪最富有的飞天大盗,她也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杀手;她是凤奎世界最废物的公主,虽然有皇上的保护,但也时常被宫殿的嫔妃、公主欺负。时间架空,为了成为强者,一夕穿越,沦落废物。天空中那洁白的雪花,染上红色的脚印。“既然这世界没有我的立足之地,那我便要自己创造出一块我的容身之处!”华硕殿诞生,废物逆天,这世界唯我独尊!······
  • 异世封地造市

    异世封地造市

    魂穿一个开国功臣之后,身份只是个一个7万人小镇的男爵.
  • tfboys之不一样的女孩

    tfboys之不一样的女孩

    “王俊凯你给我过来,我饿了!”某谷说“媳妇,我来了,你要什么?”某凯屁颠屁颠地跑过来问。“哼!那么慢,我要回我妹那儿!”“姐,行李收拾好了!”某云说“王源,把你老婆带回去,别骚扰我媳妇!”某源公主抱把某云带了回去,仿佛还听见某云说“王源,放我下来!你给我记住!”这时候某玺跑过来把看热闹的某夏给拖走了。【爽文+甜文,女强+男强,情节除人物以外大部分都是虚构的,不喜勿喷!新人写文,多多支持!】
  • 紫月君临

    紫月君临

    荒古结束,神魔隐去,众生追寻天道,欲争一线机缘,武破虚空,登临绝顶,一心问道巅峰,成就天道至尊。雪白的发丝,暗紫色的眼眸,俊美无暇的面容,他,是盛传的白妖,却骤变突起遗落凡间……一个捡回来的身份不明的孩子,背负着怎样的惊天秘闻,他在残酷的洪涯古界又将走出怎样一条路……
  • 邪魅竹马VS呆萌青梅

    邪魅竹马VS呆萌青梅

    他和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小时候一起玩游戏,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洗澡。。。。可是长大后的他和她还会依然如此吗?请拭目以待吧。。。。
  • 恋浮生

    恋浮生

    他,是天妖折的长徒又是附有仙脉的收妖师她,是可狐族的灵狐也是煞天的硅祭和九天之上的皇的知己兄的花精灵他负她三世最后他死在她的链下她被负三世最后结束了这寥寥的旷野
  • 七世终不休

    七世终不休

    为求第八世的平安,他与她踏上了怎样的旅程,她和众多美男的故事又会怎样?
  • TF之最美不过遇见你

    TF之最美不过遇见你

    【先暖后虐,再暖再虐】“听说你忘记我了,不好意思,我同样也忘记你了。”再见面,他们从此陌路。他忘记了她,然后牵着另外一个女孩儿的手走到她面前,告诉她:“我们要结婚了,婚礼你来吗?”他原以为,她之于他是个无关紧要的存在。可是当记忆苏醒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真的错了……你在哪里?我想你了……【简介无能,请戳正文】
  • 青灯诡谜

    青灯诡谜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推阅读】一篇往事,一盏青灯,讲述近代阴阳两界不可破解的秘密。人鬼谜奸,商运魂魄,义庄赶尸,村中跳鬼,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天边惊现诡霞,这是天意弄人?或是天谴之灾?而看小人物携盏灯拯救苍生,青灯冥火,听我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