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0200000011

第11章 《红楼梦》隐寓曹雪芹

《红楼梦》第五回作为全书总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结局及全书宗旨作了各种暗示。笔者认为该回的一个重要寓意在于点破曹雪芹是主角原型,概览近80年来红学研究资料感觉此论证尚有新意,故以管窥蠡测求教于红学方家。

一、 林、薛暗含曹雪芹之名

金陵十二钗其他各有画词,独林黛玉、薛宝钗同现一画,同嵌一词,同出一曲,是为何故?其绝非偶然,深有寓意,实隐二者同与一人有关,即曹雪芹。

“曹”的古体字,“与林并为双木”,故“林”同“曹”。第一回,言及黛玉前身事: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其中,“绛珠”隐“血泪”,“草”者,“曹”也。“甲戌本凡例”有“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诗句,第一回有“芹为泪尽而逝”的脂批,皆对应林黛玉“还泪”之说。“薛”同“雪”。第四回护官符上“丰年好大雪(甲夹批: 隐“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铁”已有暗示;第五回,“金簪雪里埋”,“山中高士晶莹雪”等,以“雪”隐“薛”。“芹”同“情”,全书以林、薛与宝玉的感情发展为重要主线通篇写一“情”字,暗示之处极多。诸如: 第一回,“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以“青埂”喻“情根”。“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突出“情”旨。第五回,甲戌侧批: “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实喻读写《红楼梦》是“由情而入,由情而出”。[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 非作者为谁?)暗示作者之为“情种”。第七回,宝玉与秦钟言语亲密,(甲戌双行夹批: 眼见得二人一身一体矣)秦钟,亦为“情种”,即“芹”也。

二、 将林、薛与秦可卿并列点明曹雪芹

第五回,警幻仙姑对宝玉说: “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与汝。”在“乳名兼美”处,甲戌本有侧批曰: “妙!盖指薛、林而言也。”原文也说可卿“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提示读者将可卿与林、薛视作一人。可卿姓“秦”。“秦”者,“情”也。故“林、薛、秦”,即“曹雪芹”。林、薛、秦三位一体,暗示读者将这三个字放在一起看。

三、 薛、林(次序颠倒)隐含宝玉

薛宝钗含“宝”字,林黛玉含“玉”字,薛、林共隐一人,即“宝玉”。作者多次引导读者将薛、林联系起来。第一回贾雨村中秋吟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其中,“卜三”为玉,隐宝玉;“频”同“颦”,隐黛玉。雨村“因又思及平生抱负”,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其中,“玉”隐宝玉;“钗”隐宝钗。故甲戌夹批: “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作者此种写法的用意,正是表明薛、林不可分,突出薛、林隐“宝玉”之意。为什么要以薛、林隐“宝玉”?因宝玉即雪芹也。

四、 宝玉为正面,曹雪芹为背面

第二十二回,宝玉作谜:

南面而坐, 北面而朝。

像忧亦忧, 像喜亦喜。

谜底为镜子,喻宝玉为镜中影像。这里作者巧妙将真假颠倒: 自己是真,宝玉是假,却将自己说成“像”,方有“像忧(镜)亦忧,像喜(镜)亦喜”。此即“假作真时真亦假”。可见宝玉的故事是正面的表象,那么背面的真人是何许人也?是甄(真)宝玉。

第二回,贾雨村说甄宝玉: “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甲戌侧批: “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可知贾宝玉为甄宝玉之影像。真宝玉又是谁呢?书中提到甄宝玉的部分有关情况:

1. 第二回,“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第一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甲戌侧批: 是金陵)第二回,本贯姑苏。(甲戌侧批: 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

2. 第十六回,“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银子成了土泥”。

3. 第七十五回,尤氏道: “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

从提供的信息看,康熙朝的曹家最与之符合。其一,曹雪芹祖父曹寅任江宁织造,家在南京,即金陵;其二,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其三,后来曹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故曹雪芹乃真(甄)宝玉。

五、 正面、背面本是一回事

薛、林判词不分先后正反。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开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 堪叹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画中先说林黛玉,后言薛宝钗。诗中一二句,先叹薛宝钗,后叹林黛玉;三四句翻过来,先说林黛玉,后示薛宝钗。前文说过,“薛、林”隐含宝玉,“林、薛”暗指曹雪芹,宝玉为正面,曹雪芹为背面,薛、林顺序不分先后,作者的意思是正面、背面(宝玉和曹雪芹)是一回事。

判词如此,曲词亦然。第五回中有两首曲歌薛、林,每首都是包含两人,在第二首《枉凝眉》中薛、林次序轮换尤其明显。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薛)

俺只念木石前盟。(林)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薛)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林)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薛)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薛)

一个是美玉无瑕。(林)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林,“没奇缘”对应“木石前盟”)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薛,“有奇缘”对应“金玉良缘”)

一个枉自嗟呀,(薛)

一个空劳牵挂。(林)

一个是水中月,(林,“水中月”对应“冷月葬花魂”,第七十六回)

一个是镜中花。(薛,“镜中花”对应“对镜晨妆颜色美”,第二十八回)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林)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终身误》主言宝钗,兼言黛玉,学术界殆无异议,但《枉凝眉》指称何人则颇有趣。多数人认为是指宝玉和黛玉,也有人提出是黛玉和湘云,但笔者赞成该曲与《终身误》一样是指宝钗和黛玉,只是《终身误》以宝钗为主,《枉凝眉》以黛玉为主。《红楼梦》第五回演贾宝玉于太虚幻境中游玩时一睹“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正副册,且闻“仙曲十二支”,这是为金陵十二钗日后结局伏线。既是言“金陵十二钗”事,自不会将宝玉作为主角编入曲中,故《枉凝眉》不该是写一个宝玉、一个黛玉。

周汝昌先生提出黛玉和湘云说大有独到之处,但其解释略有牵强之感。湘云后自有曲,无须嵌入黛玉之曲。且此举使结构安排上有杂乱之感。

而宝钗不同,从画中、词中、《终身误》曲中看,薛、林常合二为一,因此《枉凝眉》曲中应复如是,对仗工整,理解上也自然流畅,笔者将部分论据加注于曲词句后。如“《枉凝眉》为薛、林说”可以立足,则其用意如前所述,即次序不分先后,宝玉和雪芹是一回事。

六、 金陵十二钗隐含写作实情

作者对金陵十二钗的选取难以把握规律,不按重要程度,不按关系远近,不按辈分高低,不按笔墨多少。但作者“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第八回脂批),定下的这些人必有其用意,至少在名字上大有文章可作,极可能是隐含写作背景。

作者提到副册和又副册的三个人是: 英莲、袭人和晴雯。按照作者惯用的谐音法,则为: “应系情文”。表明该书实因情而作。

正册的十二个人分别是: 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史湘云、王熙凤、李纨、巧姐、妙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前文提过,“林、薛、秦”,即“曹雪芹”,则以谐音法将上述金陵十二钗首字依次读来,断句为:

曹雪芹事,

枉立巧妙,

原应叹惜。

除揭示写作原型外,既点出作者得意感慨的“狡猾之笔”(脂砚斋语),又透露无可奈何的“怀悼之情”(第五回《红楼梦》引子)。

虽云“曹雪芹事”,倒未必事事亲历,很多素材来自耳闻。第二回,“这林黛玉常听得(甲戌侧批: 三字细)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甲戌侧批: 文字细如牛毛)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脂批强调“听得说”是对雪芹之文学笔法意有所指。但因主角贾宝玉原型为曹雪芹,如第二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侧批: 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即为自喻一例。所以有第一回“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之言。

曹氏“巧妙立意”的动机何在?盖其才学超群,所谓自谦“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 书之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第一回),实可借此书略尽“补天之才”。另一方面,写书之时尚盛行文字狱,书中暗含牵涉时政之文,多有不合“风俗”之语,〔(第一回,“岳丈名唤封肃”,夹批: 风俗。侧批: 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必立巧妙以避讳防祸也。如此多的巧妙内涵如何使包括后世的“看官”解读?除靠知情的脂砚斋加批注作提示外,(如: 第一回,甲戌眉批: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最重要的渠道是用诗。第一回,写木石前盟,宝玉前身为“神瑛侍者”(喻曹雪芹为“善吟诗者”)。第五回,警幻道: “此即迷津(喻“谜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喻“某法”),乃木居士(喻“某句诗”)掌舵,灰侍者(喻“会诗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喻“与有缘者读之”)。”书中诗词众多,含义广博深奥,非此文所能列举。

“原应叹惜”的对象在卷首脂批中写得清楚: “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即叹惜金陵诸钗“生不逢时”,抒发缅怀相思之情。第五回中,如叹林、薛: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甲戌夹批: 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再如叹另一主角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又如叹探春“生于末世运偏消”等等。对此,书中主角贾宝玉也有对应。第五回,宝玉初遇警幻仙姑时,仙姑告之其此行目的是“布散相思。”如何“布散相思”呢?警幻仙姑“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宝玉)”。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可见,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接触游历“相思情(秦)”。

总之,笔者认为《红楼梦》第五回以浓重笔墨深藏寓意,并将曹雪芹著书的若干实情隐入其中。近来不少研究质疑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否认该书为曹雪芹“自传说”,本文观点可提供一个讨论的内容,提出来请大家指教。

同类推荐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是刘春的“诗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沿袭前两部的整体风格,精辟地论述了近二十个著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经历。其中有孟浪、王寅、陈东东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的诗坛高人,有伊沙、蓝蓝、张执浩、杜涯等90年代引人注目的骁将,还有朵渔、江非、余地等新世纪异军突起的“70后”新秀。全书文风鲜活,见解新颖,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现场性和资料性。
  • 柳宗元文集2

    柳宗元文集2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唐诗 宋词 元曲:元曲

    唐诗 宋词 元曲:元曲

    中国历代诗歌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元曲卷收录了许多名家的元曲作品,十分精彩。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热门推荐
  •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

    本书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很多人自然地把它当作歌德的传记来阅读;但是我认为,它更加直接和突出地显现出了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思想,所以还可以称得上是“歌德的谈话录”——就如《论语》体现着孔子的博大思想,以“谈话”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方面地体现“作者”(在这里,真正的作者应该是歌德了)思想,不受时空体式的限制,没有逻辑思维的束缚,是作者精神面貌的直接呈现,也是我们来阅读歌德、理解歌德的最贴近的一扇窗户。
  • 天灵骨

    天灵骨

    我叫原平一,故事的开头还是从上世纪末的1998年说起,那一年的仲夏,爷爷临终前,早已放空了的眼神一直在盼着能见我最后一面,气若游丝那一刻,爸爸掏出一枚铜钱,从爷爷的口中落了下去,爷爷走了......而我,却在千里之外一无所知。2014年,风尘仆仆的我终于来到爷爷的坟前,正逢七月半中元节。当我笔直地跪在坟前,与爷爷的遗像对视着,虽然已经斑斑的青苔和细细的蛛网,但爷爷的音容笑貌依然那么真切......十六年了,不孝子孙终于来看您了,多年以来的尘封往事终于热腾腾地在我胸口翻滚上来......灵骨哩,天灵骨,平江万万贯入土......
  • 剑染秋枫

    剑染秋枫

    “暗想欢游,浑如昨,韶光虚设。杨柳陌,老枝衰叶,早经易节。甘果掷时须并剖,秋千荡处还同列。费思量,吟笔写衷肠,从头说。念解佩,恩分绝。耽病酒,心期烈。叹斜阳红雨,渐归尘屑。浅笑可君经久醉,凝颦忍语今朝别。纵他年,镜里影如花,不堪折。”叶青十年学剑,读书不多,但这首《满江红》却是他亲手所写。情动于中,即使剑客也能为词。面对情感的打击,穷路的磨折,叶青能否找到他的自赎之路?
  • 陌上花开缓缓归之真爱

    陌上花开缓缓归之真爱

    这段生死绝恋的爱情摧残了她对这段感情的执着。说好挽着手走下去。她对他的情永远都不会有第二个他被代替。可是面对着他家族的危机。不得不痛心对她的“折磨”。后来破茧成蝶的她能否战胜这段痛苦的绝恋呢?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彼岸花开一世情

    彼岸花开一世情

    她,花神转世,注定肩负重任;他,魔君重生,注定要面对国仇家恨;她,天之骄女,身系三界安危;他,域之魔君,三界幽冥的魔头。他说:“橙儿,此生我不在乎你的身份,不在乎你是否冷血无情,更不在乎你能给我什么。我只想陪在你身边,生,与你并肩作战,死,护你一路平安。”拨开疑云重重,才发现,她千方百计要除掉的魔头竟是他;重生后,才发现,他不共戴天的仇人竟是她。她说:“君烨,这一世能遇见你与你相爱我不后悔。”花开彼岸,一位橙衣飘飘的仙女浅笑盈盈,甜甜唤道:“君烨.........”
  • 花与梦的我们

    花与梦的我们

    洋溢着青春味道的校园,少女心中爱恋的因素。让自己的青春由自己主宰,我们一起来打开一场梦幻游戏与青春校园的故事吧。
  • 简单爱青春

    简单爱青春

    欧阳紫琳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像其他同学一样在为快临近的高考奋斗。成绩优异为人善良的她恰巧长了一张俊俏的脸,成为了很多人追崇的女神级的女孩。一向平静的生活被转校生陈墨打碎了。一次次的的机遇好像是老天给安排好的,两人很甜蜜的相爱了......后来欧阳紫琳知道杨墨的家室显赫,在外界的舆论和家人的阻挠,欧阳紫琳选择了离开。杨墨心有不甘踏上了“寻找”爱人的路。后来现实告诉她;我们只是爱错了年龄。
  • 雨后天晴尘风相伴

    雨后天晴尘风相伴

    14岁的早恋甜蜜烂漫,15岁的天意弄人各分东西,16岁的转变蓦然回首,17岁的雨季有他人陪伴,18岁的成人你是否还在心口,19岁的重逢会……是陌为路人,是仇人相见,是火花重燃,还是.......雨后天晴,风尘相伴。上天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只要有缘分,命运之线总会相交。
  • 龙虎精微论

    龙虎精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