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失去了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只要留下我的团队,那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会重新创建一个麦肯锡。
——马文·鲍尔
管理原理:种草效应
在纽约州有家集团公司的CEO约翰·杰尔斯,他是种植园主。在约翰·杰尔斯的厂区有块空地,约翰·杰尔斯觉得空着可惜,便留作自己闲暇时种草,他从不同地方引来不同种类的草,种在空地上。约翰·杰尔斯亲自耕耘,就像他当年种果树那样。
第一年,约翰·杰尔斯的辛勤劳动,换来了这样的景象:一丛丛一蓬蓬不同品种的草儿长起来了,有的叶儿纤长,有的叶儿短肥,有的杆儿向上挺立,有的杆儿匍匐在地。总之,给人的印象是杂乱无章,一片狼藉。对此,员工们打心眼里瞧不起约翰·杰尔斯,认为此人没有品味。约翰·杰尔斯似乎感觉到什么,以后逢节假、闲暇之日,便召集各个部门主管,到草地整沟松土,施肥浇水。一同将那些长势不旺,病怏怏、乱蓬蓬的草除掉了,留下了那些生命力特别旺盛、出类拔萃的草,在草地繁衍生息。
第二年的早春,当田野里的野草刚刚绽芽,约翰·杰尔斯的草地已是芳草青绿,春意盎然了。在这年的春天,一个考察团来约翰·杰尔斯的公司取经。约翰·杰尔斯闭口不谈公司的管理经营,却把考察团引到他的草地上,大谈起种草经验来。约翰·杰尔斯说:“我在这块空地上引进了不同种类的草,让草儿自由生长,不管它是名贵的还是普通的,谁在咱地盘上长得最好就留下,不好的则淘汰。我不光自己种,还让属下来种。”
管理警示录:让最优秀的员工为你工作
经营公司就如同种植草地一样,一定要保留最好的人才。只有去除那些没用的、长势不好的草,才能使那些长势旺、生命力强的草更加发挥自己的优势,长势更旺;而一个公司,也只能通过去粗取精,才能够给优秀的员工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被誉为“公司管理天才”的IBM的托马斯·沃森,曾说过这么一句引人深思的话:“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然而只要留下这些人,我就可以重新建起IBM。”
事实证明,人才对于一家公司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高效、优秀的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人力资源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而且是公司财富的重要来源。要使公司长盛不衰,就必须保证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好的人才像海绵,他们希望在工作中有学习、有成长。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才是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资源。优秀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事实证明,20%的优秀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可是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经理们在不经意中,变相地惩罚着优秀的员工,更加可怕的是他们自己并未意识到这点。
既然优秀的员工对一个公司如此重要,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呢?
其实留住优秀员工的方法很简单:
·多给他布置有挑战性的工作,一定要有他不能完成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告诉他:努力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创造开放式的沟通环境,坚决反对“刺猬原则”,因为保障执行力的不是领导的个人威望,而是公司机制和员工投入的工作热情。
·培训、培训、再培训。
·经常搞搞集体活动,培养家的感觉。
·鼓励员工为公司加班、贡献但不勉强,不诱惑。鼓励员工休息、休闲娱乐,但不奢侈。
·绝对不能在员工面前谈论离职员工,无论他是好是坏。
案例:微软的留人之道
微软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多人。事实说明,微软公司之所以一路顺风,是与比尔·盖茨高超的留人制度分不开的。
(1)低薪高股,留住顶尖人才
微软是第一家用股票期权来奖励普通员工的公司。微软公司职员可以拥有公司的股份,并可享受15%的优惠,公司高级专业人员可享受巨大幅度的优惠,公司还给任职一年的正式雇员一定的股票买卖特权。微软公司职员的主要经济来源并非薪水,股票升值是主要的收益补偿。公司故意把薪水压得比竞争对手还低,创立了一个“低工资高股份”的典范,微软公司雇员拥有股票的比率比其他任何上市公司都要高。不过给股票持有者股息,持股者回收到的利润纯粹来自于市场价格的攀升。这种不向员工保证提供某种固定收入或福利待遇,而是将员工的收益与其对公司的股权投资相联系,从而将员工个人利益同公司的效益、管理和员工自身的努力等因素结合起来的做法,具有明显的激励功效。
在当今这个跳槽普遍盛行的时代,为什么微软能够“生产”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且对公司忠心耿耿?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微软建立了一套网罗顶尖人才,珍惜顶尖人才的机制,建立了一种“宁缺毋滥,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模式。比尔·盖茨坦言:“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也许,这就是微软成功的秘诀所在。
(2)精挑细选,不让最优秀的人才“漏网”
根据微软的记录,公司每年接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求职申请达12万份。面对如此众多的求职者,比尔·盖茨并不满足,他认为许多令人满意的人才没有注意到微软,因而会使微软漏掉一些最优秀的人。于是,在微软的发展史上曾发生了许多较比尔·盖茨的财产快速增长更加激动人心的寻找人才的故事。不论世界上哪个角落有他满意的人才,他便不惜任何代价将其弄到微软公司。他安排的很多“面试”,不是在考人家,而是在求人家。用微软研究院副院长杰克·巴利斯的话说,是在“推销式面试”。有趣的是,微软“考官”们“求人家”的时候所迸发出来的那种兴奋感,甚至还要超过“考人家”。他们知道谁是值得他们“恳求”的人,其“恳求”的方式常常会出人意料。比如:加州“硅谷”的两位计算机奇才——吉姆·格雷和戈登·贝尔,在微软千方百计的说服下终于同意为微软工作,但他们不喜欢微软总部雷德蒙冬季的霏霏阴雨。比尔·盖茨说,这好办,就在“硅谷”为他们建立了一个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