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很喜欢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其实,天真是一种幼稚,也是一种无知。在影视中,儿童大都显得憨态可掬,奶声奶气。老师问一句,全都俯首帖耳、异口同声地答一句,看似听话,却有时让人觉得有些导演把小孩排演得像是一群脑袋尚未发育的低能儿。但这也无关紧要,观众仍会谅解,他们毕竟是儿童,有稚气可爱作为一种解释。
但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女青年,甚至是中年妇女,仍然喜欢做出各种天真状,不知是想引人注意还是博人欢心,抑或是撒娇邀宠。她们自己不难受,却令观者为她们难受。有见到动物大呼小叫而躲闪在人身后;有打电话时没完没了没来由地咯咯地笑着招人爱;有一举手、一投足、一眨眼仍模仿着儿童的可爱模样;有憋着嗓音、撅着嘴、扭着身子,说话有意噎噎呜呜、欲说还休,像是永远长不大的娇态倩女;有的很有城府,生活经历复杂又常常说些故作无知的幼稚话语,以显得自己仍然保持着一颗童心。
但是,岁月无情,脸型体态的成人化,难以“表演”得炉火纯青,更何况她们毕竟不是主演儿童剧的中年演员,有很深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演技。因此看她们似乎在模仿马兰花、小冬子、小嘎子,使人有不生不熟的夹生味道,心里别扭极了。因为天真是小孩子的专用形容词,如果用错了地方,即如菜肴放错了调料,比不放还糟,令人倒胃口。
有一位智者说过:“天真应是指一颗不受客观环境拘禁的自由心灵。儿童和原始人类是天真的,他们的心理结构展现了一种深刻的自然本性,当客观环境使他们趋附于对种种实例的适应,天真也渐渐黯淡。”
可也有人认为,有些女人是本性天真,是发自天然生成的个性,而不是故作姿态。但一个曾经几次大吵大闹、死去活来才离了婚的女人,生活的磨难早已使她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而日趋老练精明,而要装扮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满脸羞怯,低语呢喃,你一旦了解了她的过去,能相信她是发自内心的本色吗?不过此时此境必须如此扮演而已。
一个饱经沧桑的女人,多年颠沛流离,可在许多问题上仍表现得大惊小怪,尤其在领导面前好像是初出茅庐,时刻等待点拨和指教,你不能不怀疑她是故作天真烂漫,别有用心,也就更别提有些遇小虫就作惊惶状的女士小姐了。
试想,现代社会养狗养猪养鸟的人比比皆是,宠物热更是盛极一时,街头巷尾,窈窕淑女手牵小狗,款款散步也时有所遇,影视屏幕也常常有动物特写镜头,马戏团表演,众多动物活蹦乱跳,令人眼花缭乱……女人们会见此情此景而慌不迭离去吗?不可能。她们即便想即刻离去,也要看有何等人在场,方可充娇弱女子,而备受保护。
曾经有一位女士说:“我都40多岁了,可人家总说我像小孩子一样天真可爱。”言下之意还颇为自得。
一位男记者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听到一位三四十岁女士的发言:“……像我们这些女孩子……”他说,我当时可是汗毛直竖。
有些女人为什么要以天真为荣呢?也许她们忽视了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成熟感,包括谈吐举止、服饰打扮、思想深度、气质风韵、艺术修养、事业建树的荣誉感等等,都应该符合成年年龄的层次,才是自然的、真实的。只有具备了成熟年龄的成熟美,才能真正散发诱人的魅力。
曾经有人很疑惑地问:“难道女人靠天真可爱来博人欢心和注目,是因为很容易很简单吗?”当一位女士和小姐缺乏学识、魅力,但又想扮演一个自以为很可爱的角色时,没有比装天真更容易和简单的了。因为人人都是从小孩过来,这一点看家本领总是有的,稍加回忆便能表演,仅此一技,别无更高的技巧。
假装一种风度,就等于把自己隐去,充作另一种人——这是一种专业演员的本领,而即使是专业演员,也无法长期处于扮演状态之中,也还有还原他自己本来生活面目的时候。在任何场合下维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是最不吃力的事,根本不需要去花任何力气造作,自己就是自己,若你自己都把自己摒弃了,谁还会要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