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4700000006

第6章 雁塔山情怀

作者简介:1983年楚雄师专中文专业毕业,现任楚雄师范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教授,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楚雄州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楚雄州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楚雄州政协委员,楚雄州妇联执委。曾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楚雄州“三八”红旗手;楚雄州优秀教师等荣誉。出版个人专着《家庭教育论稿——案例分析与问题咨询》。

我不曾想到,1981年,自己与高考本科线失之交臂后,几乎是以高考失败者的形象进入了楚雄师专班;也不曾想到,两年后自己又获得留校任教的机会,成为楚雄师专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更不曾想到,留校22年,任教20年后,自己能成长为母校——楚雄师范学院的一名教授。

二十年的过程弹指一挥间,二十年的往事却仍历历在目。雁塔山下读书的惬意,狭小拥挤的食堂里打饭的无奈,宿舍里眉飞色舞地再现老师讲课神态,甚至给老师取绰号的窃喜……

是啊,鲜活的学生生活场景让人难以忘怀,可是这些情景的背后,雁塔山为我们积淀下来的究竟是什么?至今她又在哪里?我开始找寻、开始思索……

忘不了,我们上的第一堂写作课,陶冶老师没有直接“照本宣科”,而是演说般铿锵而郑重地告诉大家:同学,如果你想当官,就不要选择当老师;如果你想发财,就不要选择当老师……

当老师注定了要清贫,注定了要耐得住寂寞。这恐怕是我平生上过的第一堂职业指导课,也是启发我从此开始以职业眼光关注教师职业的第一堂课。渐渐地,我开始走近老师,感受每一位老师。

忘不了,高年级的师兄告诉我,在楚雄师专读书两年,能听到夏扬老师上课是一种荣幸,能见到夏扬老师笑更是一种荣幸。我是幸运中的幸运者。夏扬老师不仅教过我们的课,还是我的实习指导教师。上课时,我不敢也不愿有半点开小差的意思,在聆听老师分析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夏扬老师脸上虽然没有丰富的表情,但他眼中却在放光。那是一种对作品的独到理解,深刻体验之下深沉真挚的情感流露,那是一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与忘我。跟着老师的情感思路走,我仿佛也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中外文学人物,领略了一部部中外不朽名着。实习中,我两次感受到了老师轻轻地微笑。试讲时,我才讲了半节课,老师便略带微笑地一招手让我下来,我正纳闷,只听夏老师说:下一位上。就这样,我的试讲算是轻松过了关。在楚雄二中(现在的紫溪中学)正式上课时,一天,我的课堂上忽然来了四五位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听课,毫无准备的我顿时慌了神,但看到夏老师表情坚定地端坐在教室后排时,我感到自己找到了主心骨。下课时,夏老师微笑着来到我面前,轻松地说了一句:走,我带你到三中(现在的金鹿中学)看看他们去(其他实习同学)。一路上我几乎没说什么话,紧跟在老师后面,心里说不清楚是高兴还是感激,是诚惶诚恐还是胆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老师的敬重,从敬重中感到了老师沉甸甸的师爱分量。

忘不了,班主任韦绍翔老师经常在上课过程中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学会“做学问”。不太懂事的我们,除了把韦老师的“做学问”看得非常高深莫测以外,并没有理解其良苦用心,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实际行动,更多的却是把“做学问”当成了班上一句最流行的口头禅。特别是我们女生常常把老师的这句话挂在嘴边,不是用来相互鼓励,而是成了彼此相互调侃的嘴边话。每当谁要到教室学习,大家便会说:又要去做学问了?每当期末考试前,同学们明明是临时抱佛脚,还要自嘲:哎呀,要赶紧做学问了。今天,当我也成了韦老师的同事,看着韦老师以自身的实力在师专老师中率先成为首批副教授中的一员,几年后又再次被评为学校的第一位教授时,我才理解了韦老师当初话语的内涵,掂量出了老师话语的分量。韦老师用行动教育了我,影响了我。

忘不了熊蕴清老师讲台上展开的教案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小字,看着熊老师酒瓶底似的眼镜片和眼前厚厚的教案,听着她的娓娓讲授,就可以想象她在课后花了多少心血。即使上课想开小差,也会感到内心有愧于身体瘦小但知识丰厚的熊老师。

我的老师们都是如此平凡,平凡到在我读书期间没听说过有谁获过什么奖,被评过什么先进,除了当时没有什么奖励环境外,我也没见过哪位老师是为了奖励而工作,可是老师们却仍然如此执着。老师们一定执着地相信,教师就是学生们的铺路石,他们耐得住的就是托着学生成长、成名而自己终究默默无闻的寂寞;老师们一定执着地相信,自己的谆谆告诫、良苦用心,终究有一天学生们能够理解;老师们一定执着的相信,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倾注的一腔赤诚、满腔热血一定会化做学生们来日“青出于蓝”的捷报;老师们一定执着地相信,自己今天栽种的桃李终究会花果满天下。我开始读懂了老师们身上信念的含义,突然悟出为什么从楚雄师专到楚雄师院短短的二十多年能培养出遍布云南省、楚雄州教育战线众多的优秀教师,各条战线众多的优秀人才。

我的老师们又是如此的洒脱与飘逸。我的教师意识中,受到的熏陶,感受到的影响不是怎样才能轰轰烈烈地成为一名称职甚至优秀的教师,而是首先怎样认同教师职业的默默无闻,怎样踏踏实实地迈出脚下的每一步。正因为老师们身上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才会有陶冶老师的一腔肺腑之言;才会有夏扬老师一生经历坎坷,无家无室,无儿无女,无党无派,全家兄弟姐妹都在海外,可他却偏要一个人因留恋雁塔山,醉心于彝族的《梅葛》研究而留了下来;才会有费云章老师纠正了“历史问题”后,孤身一人,60多岁还重返讲台,近70岁还没退休,满头银发但仍矍铄地站在讲台上投入地教授他的教育学、心理学;才会有何勃老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既有游刃有余的指导,又有充分信任的“放手”,让我们这些当年的学生干部能够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和提高;才会有一批像朱鸿运老师、李爱山老师、李中健老师这样,虽然有着各种人生悲欢,却能乐观地对待人生,执着地对待工作,真诚地对待学生的耕耘者。在他们身上,我再次看到了真正的知识分子的气质与胸怀,领略到了人生的豁达与坦荡。

我终于找到了,从楚雄师专到楚雄师院,一直积淀下来的师魂,那就是教师们对人生、对社会的乐观态度,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这是师生之间切割不断、延绵不绝的师生情,是教师们的人格对学生的征服。师魂所积淀、所成就的是蓬勃发展的彝州教育事业。

感谢母校,感谢恩师 高翔

作者简介:1983年7月毕业于楚雄师专中文系。历任姚安县龙岗中学校长,姚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姚安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共姚安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共永仁县委委员、常委,县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欣闻母校建院五周年的消息,我兴奋自豪,想起以前的一切,刹那间的感动涌上心头。记忆、怀念、时光,责任、使命、豪情,给人一种浓浓的喜悦!

离别母校23载,在重新踏进校门的刹那,我的心情是如此激动。看到母校的领导,见到日思夜想的老师,望着那曾经熟悉的校园,抚摸着伴随我们成长的树木,走过那我们无数次走过的小路,听着琅琅的书声,坐在当年学习的教室里,仿佛又回到那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母校的一切依旧那样亲切,那样熟悉,我们的心在涌动。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楚师——

一所年轻而着名的学府所特有的魅力。我们都不曾忘怀母校这一片培桃育李、播撒知识芬芳的热土,不曾忘怀那熟悉而又恍惚的师生的音容笑貌。

在母校三年,教室、图书馆、篮球场、学生宿舍……都留下我忙碌而充实的身影;这三年,我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学会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三年,我受到老师为人师表精神和纯正校风的熏陶,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三年,我经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的历练;这三年,美好的年华在这里度过,青春的梦想在这里编织,美好的向往在这里描绘,综合能力在这里提升,人生经历在这里丰富,人格魅力在这里绽放,理想的摇篮在这里放飞……

当时我们大多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小姑娘,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学校这方净土,在西山脚下、雁塔路旁、龙川江畔,接受着知识的熏陶。老师们或敬业爱教,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或爱生如子,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以“良言”及“三春之暖”;或屡创佳绩,在教育领域里施展才华……在这里,我们受到了正规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严格的基础培训,感受着身边着名学者专家的风范,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亲人般地关怀。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我们,使我们受益一生。母校真可谓是我们潜心求知的港湾,是锻炼意志、增强体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大熔炉,是智慧的启蒙者、幸福的引路人。

时光匆匆,毕业已经23年了,在这23年的岁月里,同学们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自强不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或耕耘播种,或商海弄潮,追求当年心中的远大理想,实践毕业前夕许下的庄重诺言,坚强地闯出了属于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大部分同学勤勤恳恳战斗在教育第一线,有的成为政界或商界的佼佼者,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母校给予我们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回顾我们前进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都与母校三年的辛勤培育密不可分,是母校为我们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创造了条件,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有所作为。

师生情,同窗情,在经过岁月的洗涤后依然纯洁如往昔。游子依恋故土,学子难忘师恩。在母校建院五周年来临之际,我激动,我兴奋,更难以忘怀的是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是他们引导我们踏上知识的沃土,教我们生活和做人,在我们心灵扉页上镌刻了许多人生的真谛。一位哲人说得深刻:“人对母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身为楚师学子,我们深深地感谢母校的辛勤培养和教育,是母校为我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给了我们精神、品格、能力和学识,让我们在社会的风浪中勇敢前行。

多年来,正是在母校治学风格的熏陶下,我一直坚持认认真真办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品质。不管是求学、工作,还是对人、对事,不管是对上级、对下属,还是对工作、对生活,我都一直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党忠诚老实,对人坦诚相见,对事公道正派,对人真心实意。崇朴尚俭,勤奋敬业,始终如一地恪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和道德操守。离开母校23年了,我一直谨记“我以母校为荣,我为母校添彩”,不忘母校的教诲之情,不辜负母校的培育之恩,努力向母校交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激动,青春的火炬,从楚师点燃;奋进,人生的脚步,从楚师踏响。黄河,一瓢水,染黄了我们的皮肤;母校,一朵花,叩开了我们的心扉。生命在楚师成熟、升华!我为楚师人自豪,楚师为我们喝彩!

面对恩师,我想说:一日为师,终生不忘。

面对同窗,我想说:一朝同窗,一世朋友。

悠悠雁山情——母校建院五周年华诞随想 陆学伟

作者简介:陆学伟,男,云南楚雄大姚人,1984年毕业于楚雄民族师范学校82班。1996年至今,带领企业先后开发和建设“楚雄开发区永丰钢材水泥市场”、“楚雄开发区凯苑文化娱乐城”、“楚雄顺风驾驶员城”、“楚雄彝人饮食文化街”、“天河农贸市场”,以及楚雄州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彝人古镇”等建设项目,为楚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任楚雄伟光经贸有限公司、楚雄开发区凯苑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楚雄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彝人古镇”项目总经理,是楚雄市第六届政协委员、常委,楚雄州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星移斗转、光阴荏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母校迎来了建院五周年华诞。它的发展过程是严苦巧创、艰苦创业的过程。为了母校的发展,广大教职员工励精图治,谱写了母校今天壮丽辉煌的诗篇,打造了师生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乐园。母校求实、创新、勤奋、严谨的学风深深地影响着我,更为我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时,总是默默地感谢母校对我的哺育和培养。我为自己是母校的校友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抚今思昔,对母校与恩师无不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在多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经历中,我最宝贵的收获便是懂得了感恩:母校不仅赐予我求知的沃土,也传授我积极向上、对人友爱、友善的朴素美德——我感恩;母校曾教授过或未教授过我的每一位老师,你们诲人不倦,充满慧心和耐心,对教学一丝不苟,让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吸吮着知识的乳汁——我感恩;每一位同学,我们有缘坐在教室一起相互讨论学习、一起参加劳动,友谊、愉快的时光历历在目,我们彼此能成为校友——我感恩。

忆当年,“教室、食堂、宿舍”构成了当年我们学生时代

“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比不上现在优越的条件,但充满了欢声笑语。回想起在母校生活,回顾她对我的培育,心中充满无限的怀念。曾经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在宿舍,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和闹矛盾时不懂事的“记仇”;在教室,有着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和老师课堂提问时答不出来的尴尬;在运动场上,有我们欢腾奔跃的身影和踢足球时偶尔踢碎教室玻璃时慌张的神情……

每每想起当年那些历久弥新的记忆,我总是思绪万千,激情难抑,仍时时感受到母校的亲切与温暖。母校的每一位老师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为我们的成长无私地奉献,这份恩情和感激我永远铭记在心,没有遗忘,唯有珍藏,因为,我认为,回忆过去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乾坤运转,岁月增华。昔日的那间教室、曾坐过的座位、沉淀着历史痕迹的讲台……都不复存在,校园环境多了小桥流水的幽静和雁岭含翠的色彩。当年雁塔下的那条小路和周围开满“打破碗碗”花的小山坡,现在已被四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风光旖旎、景色错落有致的良好环境所环抱,游泳池、雁峰精舍在其间更衬托出雁塔的巍峨!

那曾经低矮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变得更高、更新、更宽敞明亮,教室里的课桌更崭新和整齐,那块昔日曾经奔跑打闹过的操场现在已是标准的运动场。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功能报告厅……配套科学的校园硬件设施日新月异,校园环境整洁大方,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由衷地感慨: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见证了母校历尽沧桑取得的骄人业绩!

悠悠岁月,沧桑巨变,艰苦砥砺;慢慢长路,师生薪火相传铸就辉煌,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母校的发展史一点不夸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母校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和留给我们的精神美德永远是护花的春泥。我相信,在母校的身后将有一批批层出不穷的花朵相继绽放;我相信,更多的学子会在母校这块爱花、护花、育花的沃土上茁壮成长;我更相信,母校一定会随着彝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更加欣欣向荣、枝繁叶茂。

楚师——你是我生命征程中那盏最亮的灯 李天文

作者简介:

1989年毕业于楚雄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10班。先后获云南省数学学会“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凤庆县首届“十佳青年”提名、临沧地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现任凤庆县移民局局长。

虽然我离开母校已经有17年了,但母校的影子在我脑海里却依然是那么清晰透明。想起在母校求学的情景,我心里就油然生发一种莫名的自慰、自足和自豪。母校的山水草木、楼宇亭阁、恩师学友,仍然历历在目,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温馨!虽然岁月流逝,光阴荏苒,师友难以时时相聚,但心中总忘不了雁岭的晓雾浓浓,风铃阵阵,芳草佳木,片瓦寸砖。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师生情,同窗谊,一桩桩,一幕幕,时时浮现在眼前,久久难以忘怀。

母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综合办学能力,被前来参观访问的省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喻为“彝州明珠”。在这里,我与师生们缘结终身,同浴了多少晨曦晚霞,共度了多少烂漫时光。学友们一起吟诗作赋,激扬文字,共享快乐,分担忧伤。在母校求学的三年时间里,我得到了教职员工和同窗学友的真诚厚爱,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然后充满希冀地迈向了人生的大舞台。

“雁山在起舞,彝乡在歌唱,最热烈地欢迎你,新校友!”当我接到通知书风尘仆仆赶到母校报到的瞬间,母校的山水便在我脑海里留下美好的印象。

母校的校园建设依山造势,错落有致,曲径宛转,树木葱茏,樱花夹道,碧草如茵。校园坐落的雁塔山,巍峨横亘、岗峦林立、佳木交碧、飞翠摇苍,是那样的俊秀、幽静。在母校度过的三个短暂春秋,我与雁塔山朝夕相处成为挚友。她质朴、坚定、宽厚,从不弄虚作假,更不哗众取宠,就连穿衣打扮也十分简单,一年四季就那几套天地爹娘赐给的衣裳;无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他都镇定自若、巍然挺立,只要人们需要,她心甘情愿作出牺牲——挖沟、筑路、打洞,任何艰难重负在所不辞。山的品德,给了我极大的影响。我和我的同窗学友们在林荫道上跑步,也常赤足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锻炼身体,磨炼意志,这给我们日后跨出校门走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在我求学成长的道路上,我忘不了老师的教诲和同学们的帮助。古语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不论是学识渊博、闻名遐迩的老教授,还是风华正茂、如日东升的青年教师,他们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和不耻相师的可贵精神,令我感动和敬佩。授课老师各具特色的讲解,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叙述描绘,传神入化,论理评析,入木三分。其中有的像演说家,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有的像表演艺术家,声情并茂,非常到位;有的像绅士,庄重严谨,一丝不苟……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我们受益匪浅。

步入社会以后,我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挫折,遭遇了事业的诸多困难和失败,但我从来没有屈服和退缩过,是母校的精神鼓励了我,是老师的教诲帮助了我,是同学的友谊支撑了我。楚师,我可亲、可敬、可爱的母校,你永远是我的良师益友,永远是我生命征程中那盏最亮的灯。

山万里,独恋楚师。因为她和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重合在一起。啊,母校!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先进优越的育人条件,声名远播,令人神往!你那秀丽的山水风光,古朴典雅的楼群建筑,丰富的人文景观,可亲的师长学友,这一切的一切已经融会成一支优美、浑厚、深情的交响乐,在我生命的琴弦上弹奏!这乐曲使我感怀,更令我振奋,催促我不断向前。黄鹤高飞去无声,学子远走情更浓。喜闻母校迎来了建院五周年华诞,我无比高兴!衷心祝愿母校永远健康、长寿!

人生留雁山,心中永无悔 王锡林

作者简介:王锡林,男,汉族,河南宜阳入。1958年5月出生于新疆哈密,1976年8月到云南下乡,1982年9月考入楚雄师专,1984年7月毕业于楚雄师专中文系3班。毕业留校后历任楚雄师专团委书记,楚雄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初等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等职,现任楚雄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主任、教授。

迎着蓝天白云,踏着一路欢歌,我来到了雁塔山,走进了楚雄师专。与许多师弟师妹无奈失落的心情不一样,兴奋的心情像快乐的使者牵引着我走进了校园,因为我向往校园已经太久太久了。在我的记忆里,初中毕业后就没有静静坐下来读过书,高中两年忽地一下进厂做工,忽地一下进村收割;忽地一下上山修路,忽地一下下乡积肥,恍恍惚惚高中就毕业了。为了能早日找到工作,高中毕业又开始了上山下乡的历程,日子一晃就到了24岁。正愁人生无出路,谁知迷雾另有天。1982年7月我考进了楚雄师专,从此我又走进了校园。进校园的感觉不同,人生的状态就不同,当然学习的心境也不同。

虽然当时的楚雄师专办学条件极其艰难,但那时的一个情景却令人终生难忘:我们的班主任是夏扬老师,每到晚上10点以后,他总是要到教室看望上自习的学生,提醒大家早点回宿舍休息。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令人难忘:他一脸严肃,脚步安静,背着手走进教室,在桌椅间走上一个来回,不时低下头看一眼某位同学的作业,然后边走边说:回去了,回去休息。你可以感觉得到那严厉的声音中透着关爱。在老师的命令下,大家才收拾东西三三两两地离开教室。后来,班主任又换了张汉英老师、韦绍祥老师,他们也会时常在晚自习时把学生劝回宿舍。就这样一点小事,却让人回忆起来深感温暖。因为这是一缕清风,一片春光,也是一种学习的状态,更是让人最难忘的情景。

时光如梭,转眼就到了要实习的时间。那是一段痛苦的磨炼,也是一次快乐的提升。记得在雁塔的教室试讲,一开始我一节课的讲稿是20多页稿纸,经过小组内的反复试讲,我两节课的讲稿变成了半页,我和我的许多同学在正式上课时已经完全用不着讲稿,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第一次走上讲台,紧张大约持续了5分钟左右,一种自信,一种从容,一种充实便油然而生,紧接着便形成了一种高峰体验状态,几十双被你吸引的目光,使你开始对教师职业产生一种依恋感,因为学生的这种状态就是对你付出的最好回报。这只是课堂上的体验,但课堂表现毕竟是在短时间内突击出来的,是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设计出来的,在某种情况下带有一定的表演性。其实,课堂外的一些事情对实习才是更真实地考验,这种考验会在不经意间发生,你躲不过,也装不成,你平时是什么样子此时的表现就是什么样子,所以,给人留下的印象更真实,更深刻。还记得,实习第三天下午放学时,我们作为实习老师要督促值日生打扫教室,看到几位学生干部在教室出黑板报,天快黑了,他们还没吃晚饭,我说,你们要快一点。一位学生说,我们的黑板报要评奖,不能随随便便,要不,你给我们帮一下忙。我说,好!我跳上桌子,画刊头,写标题,设计花边,其他同学写内容,大约半个小时,一期新颖别致的黑板报就出好了,几位学生干部站在我们身后几乎看呆了。我知道,我们所出的黑板报肯定可以获奖,因为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代表楚雄师专参加州上的黑板报比赛,曾经为学校夺得过一等奖。第二天,实习学校要出一期壁报,出壁报的老师听说实习生中有人会画刊头,书法也不错,就要让我们几个实习生帮学校出这一期壁报。实习生最害怕的就是没事干,实习学校最害怕的就是实习生干不成事。我们答应之后就开始干了起来,中午不睡觉,晚上要熬夜,这件事让我们忙活了差不多三天,结果一期长约10米,高约3米的壁报如期完成,在实习学校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观看。站在人群后面,听到人们的称赞声,让我们倍感高兴,但表面上我们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以体现这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小事一桩。当我们听说实习学校的领导正在考虑要从我们中间挑选几个留下来工作的消息时,青年人那种被社会认可并可以改变命运的激动、自信、愉快完全被释放了出来,我们的实习状态越来越好,只恨实习的时间太短,我们的潜力还没有机会体现。就这样,实习结束了,我们带着赞誉、成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离开了实习学校,为我们的师专生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毕业22年了。毕业后我留校,天天与雁塔做伴,其间虽也在华东师大进修,在西南师大读函授,在清华访学,但只有留在雁塔山上的脚印最让我问心无愧,因为在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大约是在十年前一个夏日的中午,我从雁塔边路过,见到一位女生在雁塔下低头抽泣,我上前问道,你怎么了?女生头也不抬继续抽泣,经过反复安慰、询问、开导,女生终于低着头说,王老师,我遇到麻烦事了,如果处理不好,我就没法活了。当这位女生把她面临一位社会上男子威胁纠缠的前因后果诉说完之后,我把此事报告给了当时的曾德昌副书记,最终圆满解决了这位女生遇到的问题。提起此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位女生当时同我说话时,始终没有抬头,她把头埋在双臂弯里,一边哭一边说。我当时也在想,你连头都不抬一下,知道在跟谁说话吗?你不抬头怎么会相信眼前的人呢?你可能连我是谁都不知道。事后我才知道,她早就知道我是谁,只是我不知道她。想起这些平凡事,有时会感到很琐碎,不值一提,但教师的生命往往就是如此,默默无闻,不留痕迹,费点笔墨写出来为的是真实,因为真实的记忆一定是有价值的。

作为雁塔学子,对我来说那是很久远的事了,岁月已经将脚下的印迹轻轻扫去,留下的记忆并不清晰,但就凭这一点点回忆就足够了,因为它已经为20世纪80年代初的学子们注入了生命的力量,这种力量能让我们在雁塔前问心无愧,我们就踏实坦然了。

同类推荐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一书收集了阳光家族“同题作文PK赛”中的优秀文章,共分为四个主题:糗事记、梦、编节日、发牢骚。小作者灵感十足,大胆的想象力发挥淋漓尽致,文字形象生动,描写细腻真实,叙述过程中奇思妙语不断,文章或者幽默诙谐,或者笔锋老辣,或者古风浓郁,每一篇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文的后面附上了豪华评审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刘崇善、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谭旭东、安武林、余雷、孙卫卫、王勇英等的点评。这些评审对小作者的作文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有的放矢地指出其中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大家以后写“同题作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 我是红岩人

    我是红岩人

    《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史册上最辉煌的篇章,60多年来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地情感化,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以至文学艺术和历史真实交织在一起,大家更愿意接受艺术的感染。我有幸一生与红岩结缘,但我却是从红岩的后面走到红岩的前面。
  •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总裁来袭:我的专属小记者

    总裁来袭:我的专属小记者

    什么?听说那只恶狼总裁看上她了!某小记者像遭受到了晴天霹雳,这消息,还真的是让人……一时间,接受不了。不行,她不能坐以待毙了,得赶紧回家收拾包袱,准备走人!!!某总裁:女人,你还想去哪?得了我的资料,当了我的专属记者,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也会让人,把你捉回来……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缥缈阁

    缥缈阁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叫做缥缈阁,阁里有很多故事,或长或短,或喜或悲。请静静的进入缥缈阁,倾听她们的故事……
  • 异世界的转生之旅

    异世界的转生之旅

    巴斯大人郁闷的看着天空,他变成魔王后被讨伐,变成龙后有人要做龙骑士,变成亡灵后要被净化,变成兽人王却是光杆司令,变成精灵就有人要抓他。(欢迎加入异世界的转生之旅,Q群:397-760-162)
  • 拳剑

    拳剑

    在小的时候,一个修道者称叶子期是极阴之体,恐活不长久。父母愤极,大骂道士,道士骂一句愚昧,一挥袖将他们一家扇下石佛崖去,几呼吸的时间便着了地,上去敬香却足足要走两个时辰。叶子期的父母吓破胆,回家烧香拜佛几天都不敢出门。果然……
  • 纳米研究

    纳米研究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震世之神

    震世之神

    这是姜云的时代,这是华人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热血的故事。
  • 次元人生

    次元人生

    降临在幻想之地的少年,带着一个神秘的系统,在不同的世界里留下足迹,到底是他选择了人生,还是人生选择了他?这是一个少年通往更强之路的故事。
  • 游魂荡附诡异真

    游魂荡附诡异真

    无形依附有形,悬荡酝酿盘定,空间外拓是你想象不到的惨剧,完美,怪异是表象,内涵虚无缥缈、上上下下,制衡玄黄,一切的一切都是都是所有生与灵的滋养,胜也是败,赢更是悄然离场,什么的什么看一枕黄粱,,,,,,
  • 夙卿歌

    夙卿歌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以整个天下为局,百万平民百姓为子,下一场旷世棋局,以命博,为争那天下。她,黎夙卿,本是尊贵的两国公主,无心于世间权贵,只愿一把琴,一壶酒,逍遥天下。奈何乱世逢生,她无路可退。于是,以倾凰之姿,凤舞飞天,涅槃重生,弃罗衫,清君侧,平叛乱,只为护得家国平安。他,兰臻,幼时深受苦难,西秦皇宫里的无数阴谋诡计,踏着累累白骨,最后出现了名震七国的一代权王。只是当那双凤眸填满算计,那双素手沾满血腥之时,他可会感到一丝孤独?当命运无法逆转,一场寿宴,他遇到了她,又是谁的劫,戏局内外,棋逢对手。青丝落,佳人离,琴弦断,家国破,谁再为她谱写一首夙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