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拟定优惠券促销方案时,需要对下列九个问题作出合理的决策和部署。
3.3.1 激励对象
激励对象主要考虑,活动是面向目标市场的每一个人还是某一特定群体,即确定哪些人是活动的主要目标,哪些人是活动的次要目标。比如,活动是针对所有前来购买的顾客,还是只针对一次购买量达到某一标准及以上的顾客。激励对象选择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促销的范围、规模、成本和促销目标的实现。
3.3.2 激励幅度
激励幅度就是向目标对象让利多少的问题。一般来说,激励幅度越大,就越能调动促销对象参与的积极性,但同时也会增加促销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顾客对同样激励幅度的敏感程度受顾客类型、竞争形势、所销商品的价值、品牌的知名度及形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对忠诚顾客促销时,即使激励幅度很小也能使他们积极参与,而对价格敏感者和游离者促销时,较大的激励幅度才能有吸引力。再比如,如果是知名品牌,即使其激励幅度没有竞争对手的大,也会有较强的吸引力。
“满多少送多少”的价格幻觉效应在各种价格促销方式中,“满多少送多少”是商家的首选。××百货曾推出满200送220活动,其中200元为现金券,另外20元为赠券,买满200元能使用一张。初看之下这个促销十分诱人,因为“送的比付的多”。但当我们实际计算之后却发现,若顾客获得220元券后,把券全部用出,那顾客付出的钱为200+180=380(元),而顾客将得到的商品价值为200+200+200=600(元),实际折扣率为380/600=63.3%,优惠幅度大幅减少了。
可以看出,在没有其他限制条件下,顾客参加“满m送n”活动,消费满m元,则可得到买m+n元的商品,其实际折扣率可用以下公式算出:
实际折扣率顾客付出的金额/顾客得到商品的金额m/m+n
因此,“满多少送多少”在价格上存在幻觉效应,使顾客在直观上感觉折扣率为n/m。促销力度越大,则幻觉折扣率就越高,顾客购买意向也会更强烈。
3.3.3 活动期限
如果活动持续时间过短,使得很多顾客尚未知道或来不及参与,促销目标就无法实现;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引起费用增加,消费者因时间较长而缺乏紧迫感,参与积极性反而降低。具体的活动期限应综合考虑产品的特点、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促销目标、竞争者的策略等因素。多数企业都喜欢在节假日、庆典日或者旺季即将来临之际、新产品上市初期、竞争对手可能开展促销活动之前举行促销活动,也有很多企业喜欢在平时举行。简而言之,只有选择目标消费者比较空闲的时间,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促销效果。
3.3.4 广告宣传
如果促销的对象是现有的忠诚顾客,只需加强在出售点的广告宣传以提醒他们关注即可。但是,如果针对竞争者顾客、潜在顾客、游离者、价格敏感者等开展销售促进活动,最好进行全方位的广告宣传,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3.3.5 人员安排
促销活动的人员安排也很重要。首先,要将整个活动的所有环节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设计周全。然后,按照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的原则合理安排好人员,使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具体人员负责,以确保活动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一般而言,在优惠券促销活动中,连锁企业的人员分工如下:
1.企划部
负责活动的总体策划与协调;落实广告宣传及指导门店执行气氛布置工作。
2.采购配送中心
负责联系沟通各厂商,组织促销,落实货源及商品配送工作。
3.营运部
负责向顾客发送每次活动的宣传信息工作。
4.财务部
负责优惠券活动的让利收取工作。
5.信息部
负责落实消费双倍、三倍积分等技术支持。
6.各门店
负责活动的执行落实;负责促销活动的组织落实,做好回收赠券的统计工作;同时加强对赠券派发及回收的管理监督,维持活动现场秩序及服务等各项工作。
3.3.6 费用预算
优惠券促销活动费用的预算,除了按通常的促销费用开支做好计划外,还要考虑其特点进行预算。
一般来说,与优惠券促销活动有关的费用主要有两种:一是分发费用,它是指将优惠券送达顾客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印刷、安排版面或者插页,以及直邮的邮资;二是兑换费用,它与将折扣支付和分配给顾客有关。计算一次优惠券促销活动的费用相当容易,企业只需收集所有实际发生的费用或可能发生的费用,将两者合计即可。
例如,某连锁企业在某一地方报上刊登一则广告,上面附有0.15元的折价券,当来店购买商品时,可享受折价0.15元的优惠。连锁企业在预估此次优惠券的活动花费时,首先假设报纸广告费是1000元,发行量是10万份。该企业采用平常的报纸刊登优惠券促销广告,预估可达一般的兑换率,以报纸发行量的2.8%计算,则约有2800张折价券会来兑换。
则2800张折价券的费用是:
每张折价券面值0.15元420元(0.15×2800)
每张处理费0.07元196元(0.07×2800)
每张的邮资及促销公司费用0.035元98元(0.035×2800)
合计714元(0.255×2800)
由此可见,每张优惠券的兑换成本,不再是面值0.15元而是0.255元,或可说成2800张优惠券兑换支出总计为714元。若是再加上报纸版面费1000元,及制作费250元,则此次优惠券促销的花费合计1964元。以此金额推算2800张的兑换支出,平均每张高达0.7元。当然,如果优惠券兑换率高于2.8%,则促销花费势必提高,但是每张的平均支出却相对降低。
运用这种推算方式,可预估任何类型的优惠券兑换费用。连锁企业可利用各种类型兑换率来推算优惠券的回收率。
3.3.7 效果预估
优惠券促销活动的策划工作基本完成后,就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预评估,以便准确判断此活动是否有必要实施,以及实施哪个方案更好。预评估的时间跨度不仅包括促销期间,也包括促销活动结束后一段时间。因为采用优惠券促销的方式后,在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产品销量和利润可能因顾客大量提前购买而下降。预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促销目标能否实现;促销活动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内销售总量和利润总额是否增加;百元促销成本的利润率等。
3.3.8 实施控制
为了确保活动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必须严明各项纪律,每人都要各司其职并注意相互配合和协调。另外,需要制订应急计划,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如天气突变、优惠券发放数量超出预期、现场秩序失控等,能够及时进行处理,使活动免受影响。
3.3.9 评估效果
活动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以后提高策划和执行水平提供依据。然而现在很多企业忽视这一工作的实施,即使开展评估,也只是表面和片面的,很少对活动的较长期效果和副作用进行仔细评估。促销效果评估方法可参照第一章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