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绩效模型和假设,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
一、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绩效的统计性描述
表6-1(投入性变量)和表6-2(产出性变量)提供了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绩效的统计性描述。
2002~2005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主要绩效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情况。
从R&;D经费投入强度来看,除2004年R&;D经费投入强度均值略有下降外,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从2002年的约1.42%上升至2005年的约1.68%。标准差变化趋势与均值极为相似,这说明样本公司2005年的R&;D经费投入强度对均值来说更加分散。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距的拉大与标准差所刻画的变化规律一致。
从技术人员比例来看,2002~2005年,技术人员比例均值一直不断提高,从约18.52%提高至约20.45%。标准差不断变大说明样本公司2005年的技术人员比例对均值来说更加分散。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距的拉大与标准差所刻画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从政府支持度来看,政府支持度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趋势。2005年政府支持度较2002年有所降低。标准差不断减小说明样本公司2005年的政府支持度对均值来说更加集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距的缩小与标准差所刻画的变化规律一致。
从绩效的产出方面来看,2002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均值约为6.48%,一直降低到2005年的1.35%,这说明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后盈利见效情况不甚理想。同时,标准差说明主营业务利润率对均值来说更加分散。衡量企业发展能力的资本积累率均值也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之中,但资本积累率对均值来说更加集中了。技术资产比率均值先上升后下降,标准差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趋势。
二、研发费用投入现状
1.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分布情况
从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分布情况(表6 -3)可以看出,样本中研发费用投入强度较为稳定,强度在0~0.5%的占了一半,绝大多数强度在1.5%之下。这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还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
2.政府支持度情况
从政府支持度情况(表6-4)可以看出,未得到政府支持的样本约占一半,2005年情况稍有好转,绝大多数政府支持度在0.5%以下。这说明政府对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以资金的方式直接支持研究与开发的力度还较弱。
3.技术人员比例分布情况
从技术人员比例分布情况(表6-5)可以看出,2005年技术人员比例稍有提高,约有1/4的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低于10%,约有一半的企业此项指标介于10%~20%,80%以上的企业技术人员比例在30%以下。这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已达到科技部规定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的界限,总体上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技术人员力量还较为薄弱。
R&;D活动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成本结构的优化均依赖于R&;D投入,从长远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当前低R&;D投入的现状必然会影响到其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三、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绩效相关性关系分析
1.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
运用SPSS13.0版本统计分析软件,将样本公司各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作为自变量、各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受篇幅所限,此处只显示将2002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作为自变量、将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的输出结果。通过分析输出结果,最终可以得到2002年研发费用投入后经过几年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才能见效,其余年份分析过程类似,下同)。
上述输出结果揭示:2002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 2003年、2004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不相关,与2002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正相关(R2为0.255),与200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负相关(R2为0.145)。
类似的可以得到:2003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2003年、2004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不相关,与200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负相关(R2为0.173);2004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2004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不相关,与200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负相关(R2为0.178);2005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200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负相关(R2为0.226)。
对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
(1)不同年份的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不同,在我国研发费用的投入绩效不存在一个普遍的滞后期问题。2002年的研发投入当年见效,2003年的研发投入2年后见效,2004年的研发投入1年后见效,2005年的研发投入当年见效,这说明近年的研发投入较早些年份来说,在主营业务利润率方面见效更快,并且用研发投入强度来解释主营业务利润率这项表示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的力度基本上是越来越大的。
(2)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除2002年呈正相关关系以外,其他年份均呈负相关关系,即“负效应”。本文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并不是企业一旦投入研发费用就一定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起到显著作用,只有在达到某一个强度后,研发的投入才会显现出效益,在未达到此比例前,可能研发费用投入只会减弱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分布情况表可知:2002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在1.5%以上的样本数占据了近1/3;但这一比例在2005年却不足1/8,这足以说明为什么2002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后可以在当年产生“正效应”,而到了2005年却呈现出“负效应”。
2.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企业发展能力
将样本公司各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作为自变量、各年资本积累率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2002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2002年、2004年、2005年资本积累率不相关,与2003年资本积累率显著正相关(R2为0.623);2003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2004年、2005年资本积累率不相关,与2003年资本积累率显著正相关(R2为0.647);2004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2004年、2005年资本积累率不相关;2005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2005年资本积累率不相关。
对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
(1)发现不同年份的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不同,不存在一个普遍的滞后期。2002年的研发投入1年后即2003年见效,2003年的研发投入当年见效,2004年和2005年的研发投入到目前为止对以后各年的资本积累率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2002年和2003年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的资本积累率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影响企业发展能力的各项因素中由研发费用投入强度来解释的程度是依次增大的,但2004年和2005年这种作用至今尚未显现。可见,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贡献作用并不稳定。
(2)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资本积累率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一般的规范性结论相吻合。
3.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将样本公司各年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作为自变量、各年技术资产比率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各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技术资产比率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的结果。
对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相关。本文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花在研发活动的费用大多是无效的,并没有直接转化成企业的技术资产。从数据整理过程中可以看到,企业大多数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都是通过购买或股东投入而得到的,并非通过自主研发,所以才出现了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技术资产比率不相关这个与传统的认识相冲突的结果。另外,技术资产比率指标采用的是累积年末数,研发费用投入强度是当年投入数,这也可能是影响相关性的一个原因。
四、政府支持度与绩效相关性关系分析
1.政府支持度与企业盈利能力
将样本公司各年政府支持度作为自变量、各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2002年、2003年、2004年政府支持度与各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均不相关;2005年政府支持度与200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负相关(R2为0.125)。
对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
(1)发现除2005年政府支持度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年份政府支持度与各年企业盈利能力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这或许是因为政府支持度与研发费用投入强度相似,也存在一个发挥作用的最低界限。通过政府支持度分布情况表可知: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政府支持度在0.5%以上的样本数最多年份也仅有4个,占9.76%;但这一比例在2005年却达到了7个,占17.07%;另外,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无政府支持度的样本均超过了50%,而2005年无政府支持度的样本为41.46%。政府支持度的提升使其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2005年政府支持度与当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政府支持度和研发费用投入强度都是资金类投入指标,所以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的作用类似有关。也就是说,只有在政府支持度达到某一个界限后,投入才会显现出效益,在这之前,可能加大政府支持度只会减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2.政府支持度与企业发展能力
将样本公司各年政府支持度作为自变量、各年资本积累率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2002年、2004年、2005年政府支持度与各年资本积累率均不相关;2003年政府支持度与2003年、2004年资本积累率不相关,与2005年资本积累率显著负相关(R2为0.105)。
对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
(1)发现除2003年政府支持度对2005年企业发展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年份政府支持度与各年企业发展能力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这说明政府支持度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贡献作用并不稳定。
(2)2003年政府支持度与2005年资本积累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一般的规范性结论相矛盾。原因或许同样是由于政府支持度过低。
3.政府支持度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将样本公司各年政府支持度作为自变量、各年技术资产比率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各年的政府支持度与技术资产比率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的结果。
对此,本文认为,政府支持度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相关。主要原因同样可以归结于企业大多数的技术资产并非通过自身或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由自己的技术人员研发,所以才出现了政府支持度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相关的结论。另外,技术资产比率指标采用的是累积年末数,研发费用投入强度是当年投入数,这同样也可能是影响相关性的一个原因。
五、技术人员比例与绩效相关性关系分析
1.技术人员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
将样本公司各年技术人员比例作为自变量、各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2002年技术人员比例与2003年、2004年、200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不相关,与 2002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正相关(R2为0.179);2003年、2004年技术人员比例与各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不相关;2005年技术人员比例与200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负相关(R2为0.104)。
对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
(1)2005年技术人员比例与2005年主营业务利润率负相关。本文认为原因与研发费用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类似,在于并不是企业一旦投入技术人员就一定能对盈利能力起到显著作用,只有在达到某一个强度后才会显现出效益,在未达到此比例前,可能技术人员的薪金支出大大减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在2002年虽然这种现象也可能存在,但由于2005年薪金的支出普遍较2002年有了大幅提高,所以在2005年才显现出负相关,在2002年却是正相关。
(2)早年如2002年比近年如2005年企业的盈利能力对技术人才更加敏感。早年那时,企业抓住了人才就等于抓住了盈利机会,技术人员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且技术人员比例对主营业务利润率的解释力度更大,但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技术的投入,还与资金的投入、管理模式及管理水平等因素有着更加直接的关系,所以2005年的技术人员比例这一指标的解释力度比2002年有所降低。
2.技术人员比例与企业发展能力
将样本公司各年技术人员比例作为自变量、各年资本积累率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2002年技术人员比例与2002年、2004年、2005年资本积累率不相关,与 2003年资本积累率显著正相关(R2为 0.117);2003年技术人员比例与2004年、2005年资本积累率不相关,与2003年资本积累率显著正相关(R2为0.109);2004年、2005年技术人员比例与各年资本积累率不相关。
对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
(1)发现不同年份的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不同,不存在一个普遍的滞后期。2002年的技术人员比例与1年后的2003年资本积累率正相关,2003年的技术人员比例与当年资本积累率正相关,并且影响企业发展能力的各项因素中由技术人员比例来解释的程度减小了。2004年和2005年的技术人员比例与以后各年的资本积累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可见,技术人员比例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贡献作用并不稳定。
(2)技术人员比例与资本积累率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与一般的规范性结论相吻合。
3.技术人员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将样本公司各年技术人员比例作为自变量、各年技术资产比率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各年的技术人员比例与技术资产比率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的结果。
对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
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相关。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样是由于企业大多数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都是通过购买或股东投入而得到的,并非通过技术人员自主研发,所以才出现了技术人员比例与技术资产比率不相关的结论。另外,技术资产比率指标采用的是累积年末数,研发费用投入强度是当年投入数,这同样也可能是影响相关性的一个原因。
由于R&;D投入强度、技术人员比例和政府支持力度这三项投入指标不存在一致的滞后期,即单个要素投入后转化成有效产出的间隔年限不同,所以在进行了上述较为详细的一元回归分析后再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意义就不是很重要了,故本文未就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但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已经说明了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