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平时爱玩麻将,有一天她让儿子好好地去做作业,自己却在客厅里和几位太太摆起了“长城”。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又怎么能安心地做作业呢?孩子想看可又怕母亲的责骂,所以只好偷偷地打开门缝,关注战局。直到有一天刘女士拿着牌犹豫不决不知出哪张好的时候,孩子在后面看得着急了,不禁出声提醒,刘女士才发现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牌中的“高手”。
如果想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作为母亲就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有些母亲总要求孩子怎样怎样,自己却从来做不到,你想孩子会按照你说的去做吗?这很值得怀疑。
要想让孩子依靠自己,母亲给孩子做一个不怪罪他人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诚实,让孩子看到你能够自己负责。
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在其所著的《当一个不错的家长》里指出,任何人只要经过努力就能做一个不错的家长。可是,布鲁诺同时提醒家长们,教育儿童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
合格的母亲应该怎样做呢?以下是我们的建议:
1.与孩子友好相处
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让孩子体验母亲的关怀。抚触、轻摇、说话和歌唱等爱的表现,都能影响孩子脑部网路的形成,奠定孩子未来学习和行为的基础。你的抚触十分重要,搂抱和抚摸能够刺激脑部分泌出重要的成长荷尔蒙。
2.回应孩子给你的暗示
注意孩子的节奏和情绪。不论孩子生气还是快乐,你作为母亲都应该及时回应,尽量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以及孩子的描述(透过语言或者动作),知道他们想做什么。
3.多与孩子交流
对孩子唱歌、说故事、读故事书。作为母亲你应多借用生活中的点滴来编一些故事,把他们认识的人和地点放到歌唱里,练习描述你们的生活。阅读故事的时候,多鼓励孩子参与其中。比如让孩子回答你的问题;猜猜故事接下来的情节;重复读出故事里的句子,等等。
4.让孩子养成健康的习惯
孩子知道午睡的时间到了,因为妈妈像平时一样,唱了一首歌,接着把窗帘拉上了。当小学老师拿来了果汁和饼干的时候,孩子会知道,爸爸快来接他回家了。通过愉快的感觉来建立生活习惯,可以使儿童感到安心。不断地重复正面的经验,不但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还能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的环境。
5.鼓励孩子玩耍
随着小孩学会了走路,他们开始探索世界了。作为母亲的你要加以鼓励,要在孩子回头寻求安全感的时候,表现出接受的态度;让孩子和同龄、不同龄小孩互动,帮助他们解决争端。同时,多鼓励孩子玩耍,玩耍是学习经验的渠道。
6.适当控制孩子看电视
电视不能教会孩子学会语言,更不能让孩子学会沟通。研究显示,在学校学习状况好的孩子,作为母亲,你要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并且对电视节目也要控制。
7.抓住机会教育孩子
孩子探索的范围愈广,愈需要限制和成年人的督导。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其感受。你作为母亲要让孩子懂得,你不喜欢他们的某种行为,可是你仍然深爱着他们。对孩子解释各种行为的规则和后果,使孩子懂得纪律背后的理由。还要让孩子了解,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别人。
8.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的性情各异,孩子们的成长速度也不一样。作为母亲你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孩子的自我价值观,其实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当孩子渐渐学会适应生活的时候,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尤其是当家长用称赞来加以肯定的时候,孩子会懂得他的行动和家长的反应之间有所关联。对于来自小孩的各种信息能敏锐反应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有比较正面的自我价值观。
9.选择好的学校,保持互动
学校的选择,是很多家庭的重要抉择,作为母亲要慎重对待。研究表明,高品质的学校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和社会能力。选择可以满足孩子需求的学校,确定学校有充足的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需求。选定了学校以后,仍需保持互动,最好不定时地“突击检查”孩子受托的状况,要求学校提供孩子的进度报告,有益于提出对孩子发展的建议。
有许多人自称专家,在电视节目中高谈阔论,或者著书立传,推销既时髦而且马上见效的教育孩子之道,做家长的可能感到吃不消了。
但是,在很多意见中,有的还是很有道理的,符合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
下面是经过筛选的六项原则:
1.正确利用奖赏
母亲要学会赞美孩子。如果孩子表现良好,比如让同伴分享其玩具、对人有礼貌等,要给予赞美或者嘉奖。但应该就事论事,讲得明确具体,比如“谢谢你在父亲打电话的时候一点都不吵”,或者“你跟姐姐这样讲和,妈妈非常高兴”。
最常见的错误就是用奖赏来贿赂孩子停止胡闹。
2.因材施教
专家指出,教育孩子不要一成不变,主要是因为人的性情不同。
母亲教育孩子常见的错误就是想以变换环境来配合孩子。假如带着特别好动的孩子去探望亲属,作为母亲的你不要让孩子动容易打破的东西,要事先教孩子遵守规矩。假如孩子实在静不下心来,应该带到户外去玩耍。
3.规矩不可太严
作母亲的要让孩子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接受的行为和不能接受的行为之间,也要划定界限,让孩子知道跨越界限会产生什么后果。
常见的错误就是太严格。要给予孩子从经验中探索学习的机会,不要设定不必要的限制。比如,与其限制好动的小孩乱跑,还不如设置一个安全的游戏场所。
4.批评孩子方式要得当
许多母亲如果发现孩子行为失当,脱口而出的就是命令(“你快给我整理东西”)、威吓(“你如果再回来得晚,以后就不许出去了”),或者在气头上辱骂(“你的脑袋幸亏长在脖子上,否则连头都会丢掉”)。
心理学家托玛斯·戈尔登说:“这种‘你……’事实上是在责骂孩子,会让孩子觉得你是在无理取闹,或者认为你不爱他。”
托玛斯认为,要改成说:“我……”比如,“看到厨房又弄脏了,我真泄气。”或者“你回家晚了,我非常担心。”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把“你……”改换成“我……”在辱骂的话前边加一个“我认为”,就自以为是在很好的沟通了,这是在自欺欺人。事实上,“我认为你自私”和“你自私”没有差别。
5.不要急于求成
“一些母亲急于训练孩子完成学业,早一天自立。”心理学家皮妮罗·利曲指出,“这是因为深植人心的假设,误以为孩子起步越早,前程就会越顺畅。”
事实上,勉强提前反而让孩子陷入困境之中,“让小孩提前一年加入娃娃垒球队,成为队上最差劲的球员,孩子能好受吗?”
常见的错误就是矫枉过正。“家长的角色就像登山向导一样。”利曲指出,“不要拖着又踢又叫的小孩马上登山,可以指出攀上峰顶的途径。”
6.正确疏导孩子的情绪
“你为什么说这张画不好看?画得多好呀!”“你肯定不恨爸爸!他不是不想来看你比赛的。”母亲说这种话本意是在抚慰,却变成了“漠视孩子的苦恼,或者让孩子以其情绪为耻”。最好的做法是,注意孩子没有表露出来的情绪并且加以疏导。
常见的错误就是以“不关我事”的态度来分析事理。专家指出,“你的反应要配合孩子的情绪:‘你告诉朋友的事情,他是绝对不能说出去的。难怪你会生他的气!’这样可以表示你真正留意他为什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