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关重要的几分钟
人们是否愿意成为朋友或什么时候可能成为朋友,按照信纳德·佐宁博士在《交际——要注意最初四分钟》一书中的观点,陌生人之间接触的头四分钟是至关重要的。他在书中对有想建立新的友谊的朋友说:“当你在社交场合中遇到陌生人,你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四分钟。很多人的生活将因此而改变。”
你可以注意到,一般人并不专心致志地注意自己刚认识的人,他不断地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更加有趣的人。如果谁这样对待你,你一定不会喜欢他。
当我们被介绍给新朋友时,作者说,我们应当尽量显得友好和自信。“一般来说,”他说,“人们喜欢喜爱自己的人。”
另外,我们不能让别人认为我们很自负,对别人显示出兴趣或表示同情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别人也有自己的需要、恐惧和希望。
听到上述劝告,你或许会说,我不是一个天性友好或自信的人,这样做,不是诚实吗?
佐宁博士认为,只要实践几次,便会改变自己的社交方式了。
只要我们想改变自己的性格,我们终究会习惯的,这就像买了一辆新车,起先你可能觉得不熟悉,但是它总比旧的好。
是否说,天性不善友好和自恃的人,表现出友好或自信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呢?佐宁博士说:或许吧,“完全的诚实”对于社交关系来说往往并不合适,特别是在相互接触的头几分钟,这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是适当的表演,在和陌生人的交际中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这时不是抱怨自己的健康问题或找别人的缺点的时候,这也不是彻底地把自己的观点和印象合盘托出的时候。
上面所说的同样适用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或朋友间的关系,对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孩子来说,问题常常产生在他们长期问分别后相聚的头四分钟。
佐宁博士建议说,这几分钟的相聚必须小心,如果你讨论了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以后还需着手解决。
作者宣称,人际关系在学校应该和阅读、写作、数学一样作为必修课来对待,生活的成功与否往往主要看我们和周围的人相处,这至少和我们拥有的知识同等重要。
二、距离的信息
对方和你的关系如何,可以通过他与你保持的距离来判断。同时,彼此间的对话,也和双方距离的远近有很大关系。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通过八种距离来断定。
1.密切距离一接近型(0.15米)。这是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双方关系最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这时语言的作用很小。
2.密切距离一较近型(0.15~0.45米)。这是伸手能够触及到对方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一接近型(0.45~0.75米)。这是能够拥抱或挪住对方的距离。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男人的妻子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而其他女生处在这个距离内,则易产生误解。
4.个体距离一稍近型(0.75~1.20米)。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一接近型(1.20~2.10米)。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一远离型(2.10~3.60米)。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夫妻在家时,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
7.公众距离一接近型(3.6~7.5米)。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8.公众距离一远离型(7.5米以上)。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如能将以上8种距离铭记在心,就能准确、顺利地判断出你与对方所处的关系与密切程度。
三、以语言为纽带
英国博物学家威勒德·普赖斯的《哈尔罗杰历险记》中的15岁男孩罗杰,是一个勇敢、机智、善良、可爱的男孩。书中写到他与探险中碰到的动物的交往,更是令人感动。他跟动物们总能相处得很好,这也许是因为他喜欢它们,但也可能是因为它们不怕他。而我觉得,是罗杰的温柔的语音使得动物们感受到了他的友好和感情,得到了心灵上的沟通。
在《极地探险》中,罗杰先是碰到了一只庞然大物——北极熊。这只熊四足落地时肩高150厘米,与罗杰一般高,站起来却有3米多高,只消几口,它就可以把罗杰吞掉。罗杰怎么办呢?他“轻声细语,温柔地爱抚着那只巨兽,仿佛它只是一只小猫咪”。尽管这只大北极熊既没学过爱斯基摩语,也没学过英语,但它会分辨人说话的语调。罗杰轻柔的嗓音在它耳边响着,它就努力模仿,发出心满意足的呜呜声回应它。自然,这只巨兽就成了罗杰的宠物和好帮手。
后来,一只北美驯鹿闯到了他们住的雪屋——伊格庐里,并且大发野性,用它的那对漂亮的犄角胡挑乱撞,用它可怕的后蹄到处乱踢。罗杰勇敢地抓住了它的一枝鹿角,用另一只手去抚摸它激动的脖子,“同时对着它的大耳朵说一些虽无意义但却甜蜜动听的话。他坚持了整整10分钟,一边爱抚,一边温柔地说话。这是罗杰的拿手好戏。那只驯鹿不再挣扎,一双眼睛凝视着罗杰,看上去已经没有了恶意。”罗杰又驯服了这只大鹿。
听起来这似乎是天方夜谭,但我相信这是有事实根据的。我常想,不同语言的人群的第一次交往会是怎样进行的呢?一般不会是语言的交往,只能是使用语音与体语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人类最早的语言(特别是手势语)并不是表达某种思想观念,而是表达情感和爱慕的。一些动物心理学家训练、教养的动物中,有的能用声音和手势来与人“对话”,然而,它们学会的“语言”基本上是表达情感的。俄国动物心理学家纳捷日达·尼古拉耶夫娜·拉迪根娜柯茨确定地说,她所研究的黑猩猩伊奥尼能发出20种声音,每一种声音都表示这个动物的一定的感情或愿望。当代心理学也已说明,婴儿最初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同他们亲近的人的交往,也基本上是感情性联系。婴儿的意识是随着情绪的分化和发展开始萌发的。
情感上的接近是心灵的接近,而温柔的语音是心灵上接近的纽带。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语言的使用已经有了许多规范,如礼貌用语、职业忌语的提出,是语言文明化的要求,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要求。但使用文明语言并不一定真正达到了文明,还要看这文明语言是怎么使用的。比如,“您好”,这是很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但如果用冷冰冰的语音说出来是绝对没有感情的,甚至会是恶狠狠的,某些单位的电话接线员就是如此。碰到这种话音,不管对方说的是什么,都会感觉到一种冰冷,一种敌意。如果是面对面的话,当一方拉长着铁青的脸,从牙缝中挤出一句“您好”时,另一方肯定转身而逃,因为那句“您好”是对方要“开打”的信号。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多一点罗杰的做法,多一点“甜言蜜语”吧!那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人们的心灵更加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