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合成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而荣获1955年诺贝尔化学奖
文森特·杜·维格诺德(美国,1901~1978年),1901年5月18日生于美国芝加哥。父亲是位机械设计师,维格诺德从小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虽然父母希望他进入仕途,但他常常“违抗”父命,在家中建起实验室研究火药,制作动、植物标本等。但正是这不断增长的兴趣成就了他的一生。1918年,17岁的维格诺德考入伊利诺斯大学攻读生物化学,23岁获学士学位,次年获硕士学位。后到诺切斯特大学深造,在此,他发现了激素胰岛素本质,即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质,并因此于1927年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27年至1938年先后任职于霍普金斯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华盛顿大学,1938年后任纽约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直至1975年退休。1978年12月11日,维格诺德逝世于纽约,享年77岁。
20世纪20年代,化学家们以为激素是小分子,但维格诺德测定了胰岛素中的氨基酸成分,为胰岛素是蛋白质本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1928年,维格诺德开始对脑垂体的分析及合成进行研究,发现了催产素和后叶增压素,若要将其分离,当时的化学水平还无能为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物技术得以进一步提高,1948年,维格诺德成功分离出催产素,并于1953年确定出催产素的氨基酸系列结构为含一个三肽侧链的环五肽,这种结构也是在自然界中首次发现。由于这一类多肽在控制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医学和化学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维格诺德也因此荣获1955年诺贝尔化学奖。
此外,维格诺德于1946年合成了青霉素G,被公认为是生物发展史上最为杰出的贡献之一,该合成法简单、快捷,从而解决了青霉素供不应求的问题,使青霉素成为全球最先被广泛用于医疗临床实践的抗菌素。
20世纪70年代后,维格诺德的后继者们将他的方法应用到脑化学中,并发现了催产素、后叶增压素以及其他一些多肽都是“化学信使”,即神经传递素。神经传递素将自己束缚到脑细胞的受体上,它们在脑细胞上刺激起能够维持生命体正常运转的事件,以谋求某种生命现象的实现。后来的研究认为,催产素和后叶增压素与母体遗传联系并和其他一些社会生活联系的形成相关,神经肽的缺乏妨碍了这种联系,从而导致与孤独感有关的自我中心主义出现,也因此产生了一场脑化学的革命,科学家对这些激素的研究使得多肽化学和脑化学都为之改观。但事实上,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远没有对其他自然现象的认识深刻,我们对已经出现的很多致命性疾病仍然束手无策,这需要后继者们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