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分离出纯净的镭并测定镭元素的特性而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居里(法籍波兰人,1867~1934年),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举世闻名的女物理学家、化学家,两届诺贝尔奖(1903年物理学奖和1911年化学奖)获得者。原名玛丽·斯科罗多夫斯卡(Marie Sklodowska),婚后随夫姓居里,世称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科学家,她获得了在男性主导的科学领域内的卓越成就。她具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力,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成功典范激励了很多人,但她一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顺利。
她有过稳定的幼年,但童年却并不幸福,由于父亲反对沙皇对波兰的践踏,玛丽在学校里备受排挤,母亲和姐姐相继去世带给她很大的打击。15岁中学毕业后,玛丽面临结婚还是发展自己的事业的人生抉择。她在当家庭教师时曾与一家的长子恋爱了几年,后来因男方父亲反对而告吹。
1891年,玛丽进入巴黎大学索邦分校(Sorbonne)学习,并于1894年获数学和物理双学士学位。在此期间,她结识了比自己大9岁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由于他们对科学的共同爱好而产生了爱情的火花,1895年,她与皮埃尔·居里结婚。皮埃尔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但他们的结合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阶段,这不仅仅是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更由于他们有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他们常常举家度假。1897年秋,他们的长女伊伦·居里(伊伦和她的丈夫弗雷得里克·约里奥-居里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降世。1903年6月,玛丽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因发现镭元素而与贝克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5年,居里夫妇喜获次女伊芙·居里。
1906年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居里夫人悲痛万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她天天给他写发不出去的信,以此来表达她对皮埃尔的思念。1911年,居里夫人再次获得科学贡献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化学奖。然而,居里夫人在享有盛誉的同时,因长期受放射线照射而患上恶性白血病,1934年7月4日,这位杰出的女科学家离开了人世。
玛丽·居里一生中曾获得19个学位,15枚奖章,两次诺贝尔奖,但她本人大半生都很清贫,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以便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都用来进行后来的研究。面对如此巨大的成就,她给自己的评价是:“我的生命是一个简单而平凡的小故事,我出生在波兰,我和皮埃尔结婚育有两女,在法国工作。”如此谦虚的人格魅力不愧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的楷模。1995年,居里夫妇的遗骸被移至巴黎先贤祠,居里夫人是首位在此安息的女性。
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物质的放射性。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1845~1923年)发现了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他也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贝克勒尔发现铀盐也放射出类似的射线,居里夫妇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矿和钍矿的放射性都强,他们终于在1898年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因此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提取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并测定出其原子量,推测β射线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流(现已证实为电子流)。1910年,居里夫人与德比恩合作分离出纯净的镭,并测定出镭元素的各种特性,完成论著《论放射性》,她也因此荣获1911诺贝尔化学奖,这是她继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再次获得此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