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一个星期五,我去屈小南家玩。室外烈日炎炎似火烧,而室内则因为立式空调而变得十分清凉。屈小南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坐在乳白色的三角钢琴前弹贝多芬的《悲怆》。她修长的手指滑过琴键,乐句便在空气中轻盈地萦绕。
我屏息凝神地聆听。音乐忽而高忽而地,一会儿若情人间的絮语,一会儿如倾泻而下的雨珠,似乎是欢乐,又似乎是悲伤,或者说在极乐中漫溢着痛苦,而在苦痛中有孕育着明朗。这是一种混合的感情,仿佛是芳华正茂的年轻人在感叹暮年的悲哀,仿佛是厄运连连的不幸者祈祷上苍眷顾时的虔诚,仿佛是不愿屈服的人在向命运摇旗呐喊。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年轻孤独的女子走在荒原里,四下死寂,只有呼啸而过的北风。她的脸上写满了悲怆,茫然四顾,却不知道如何走出这片无人之地。
我不认得五线谱,但不并妨碍我欣赏音乐。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弹一首曲子的最佳境界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曲子背后的作者感情中。用情弹出的音乐胜过用技巧弹出的音乐,就像情节再曲折的小说远不如用真情写成的小说能打动人心。此所谓有情,淡语亦浓。
我惊叹于屈小南高超的琴艺,同时又暗暗担心她是否是因为亲生父母双亡而悲痛万分。我相信她的内心正掀起狂风暴雨,虽然她的表面永远是云淡风轻。她的秀发及肩,如瀑布一般自然地披下来,而星眸里流出的是化不掉的忧郁。我正想着如何去安慰她时,她换了一首简单的曲子,是美国电影《翠堤春晓》的插曲《当我们还年轻》:“你曾说,你爱我,啊!我们心心相印,我们欢笑,我们哭叫,然后分手时刻来到,别忘了,你爱我,当我们还年轻。”
当我们还年轻,青春时代的爱情悄然来临,我们无法抗拒甜蜜,便安然地享受这份恣肆的激动,以为我们能永远在一起。甜美的年代,以为自己懂得离愁别绪,却不知在今后这是人生中最美的一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