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9800000028

第28章 刘太后极乐归天郭正宫因争失位

却说天圣六年,同平章事张知白卒;越年,参知政事鲁宗道亦殁。知白,沧州人,虽历通显,仍清约如寒士,所以,殁谥文节。宗道,亳州人,生平刚直嫉恶,殁谥简肃。刘太后亦亲临赐奠,称为遗直,嗟悼不置。(宋史称刘为贤后,则是之故。)曹利用举荐尚书左丞张士逊入为同平章事。既而利用从子曹内,为赵州兵马监押,偶因酒醉忘情,竟身著黄衣,令人呼万岁。事闻于朝,遂兴大狱,内毙杖下,利用亦为内侍罗崇勋所谮,发交廷议。张士逊奏对廷前,谓:“此事系不肖子所为,利用大臣,本不相与。”太后怒道:“你感利用恩,应作此说。”王曾又进奏道:“这事与利用无干。”太后复语王曾道:“卿尝言利用骄横,今何故替他解释?”曾答道:“利用素来恃宠,所以臣有微辞,今若牵连侄案,说他为逆,臣实不敢附和。”太后意乃少解,乃罢利用为千牛卫将军,出知随州。张士逊亦罢职。利用出都,复坐私贷官钱罪,安置房州。罗崇勋再遣同党杨怀敏押利用至襄阳驿,恶语相侵。利用气愤交迫,竟至投缳自尽。原来利用自通好契丹后,以讲和有功,累蒙恩宠,平素藐视内侍,遇有内降恩典,辄力持不与,因此结怨宦官,至遭此祸。(死非其罪。)宋廷遂任吕夷简同平章事,夏竦、薛奎参知政事,姜遵、范雍、陈尧佐(尧叟弟。)为枢密副使,惟王曾任职如故。

先是太后受册,拟御大安殿,受百官朝贺,曾力言不可。及太后生日上寿,复欲御大安殿,曾又言不可。太后勉从曾议,均就便殿供帐,当即了事。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竭,曾更多方裁抑。太后心滋不悦,但不好无故发作,只得再三含忍。不意天圣七年六月间,天大雷雨,电光乱掣,玉清昭应宫内,竟射入一个大火团,四处爆裂,霎时间烈焰飞腾,穿透屋顶。卫士慌忙赴救,用水扑火,偏偏水入火中,好似火上浇油,越扑越猛,烈烈轰轰的烧了一夜,竟将全座琳宫玉宇,变成一片瓦砾荒场,只剩得长生、崇寿二小殿,岿然尚存。(天书已经殉葬,供奉处原可不必,一炬成墟,要算皇天有眼。)太后闻报,传旨将守宫官吏,系狱抵罪;一面召集廷臣,向他流泪道:“先帝竭尽心力,成此巨宫,一夕延烧几尽,如何对得住先帝?”枢密副使范雍抗声道:“如此大宫,遽成灰烬,想是天意,非出人事,不如将长生、崇寿二殿,亦一律拆毁。倘因二殿尚存,再议修葺,不但民力不堪,就是上天亦未必默许哩。”中丞王曙亦言是天意示戒,应除地罢祠,上应天变。司谏范讽且言:“与人无关,不当置狱穷治。”乃下诏不再缮修,改二殿为万寿观,减轻守宫诸吏罪,并罢废诸宫观使。惟对着首相王曾,竟说他燮理无功,罢免相职,且令他出知青州。宋自仁宗以前,宰辅稍有微嫌,免职外迁,多为节度使,曾以首相罢知州事,乃是少见少闻,这可知刘太后的心理呢。

又过一年,仁宗年已逾冠,秘阁校理范仲淹请太后还政。疏入不省,反将仲淹出判通州。翰林学士宋绶请令军国大事及除拜辅臣,由皇上禀请太后裁夺,余事皆殿前取旨。这数语又触忤太后,出绶知应天府。会仁宗改元明道,经过月余,生母李氏病剧,才由顺容进位宸妃。他自仁宗为刘后所攘,始终不发一言,平时安分自守,未尝示异。宫中咸惮刘太后,那个敢泄漏前事。所以仁宗年龄日长,仍视刘太后为母,并不自知为李氏所生。及李宸妃殁后,刘太后欲用宫人礼治丧,移棺出外。吕夷简独入奏道:“闻有宫嫔薨逝,如何未闻内旨治丧?”太后矍然道:“宰相亦干预宫中事么?”夷简答道:“臣待罪宰相,事无大小,均当预闻。”太后不悦,遽引帝入内;须臾复出,独立帘下,怒容可掬道:“卿欲离间吾母子么?”夷简不慌不忙,竟毅然奏对道:“太后不顾念刘氏,臣不敢多言。若欲使刘氏久安,宸妃葬礼,万难从轻。”(夷简此奏,仍是为太后计。)太后性究灵敏,一闻此言,不禁点首。有司希太后意旨,只上言本年岁月,不利就葬。夷简又道:“葬即未利,殓应加厚;宫中举哀成服,择地暂殡,难道也不可行么?”太后乃语夷简道:“卿且退,我知道了!”言已趋入。内侍押班罗崇勋亦欲随进,夷简竟将他扯住道:“且慢!烦申奏太后,宸妃当用后服成殓,且把水银满盛棺内,他日勿谓夷简未曾道及,致贻后悔。”崇勋允诺,入白太后。太后令如言照行,停柩洪福寺中。

既而宫中失火,诏群臣直言阙失。殿中丞滕宗谅、秘书丞刘越均请太后还政,藉赎天谴,两疏俱不见报。翌年春季,太后欲被服天子衮冕,入祭太庙。参政薛奎进谏道:“太后若御帝服,将用甚么拜礼?”太后不从,竟戴仪天冠,著衮龙袍,备齐法驾,至太庙主祭。皇太妃杨氏、皇后郭氏随从。太后行初献礼,拱手上香,皇太妃亚献,皇后终献。礼毕,群臣上太后尊号,称为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祭毕归宫,感寒成疾。仁宗为征天下名医,诣京诊治,终归无效,逾月竟薨,年六十五,谥章献明肃。旧制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实自刘太后为始。刘太后临朝十一年,政令严明,恩威并用,左右近侍,不稍假借,内外赐与,亦有节制。三司使程琳尝献武后临朝图,太后取掷地上道:“我不作此负祖宗事。”(是鱼头参政一奏之功。)漕使刘绰自京西还都,奏言:“在庾储粟,有羡余粮千余斛,乞付三司!”太后道:“卿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否?他四人曾进献羡余否?”绰怀惭而退。至太后晚年,稍进外家,宦官罗崇勋、江德明等始乘间窃权,所有被服衮冕等事,多由罗、江二竖怂恿出来。至太后弥留,口不能言,尚用手牵扯己衣,若有所嘱。仁宗在旁瞧着,未免怀疑,送终以后,出问群臣。参政薛奎即答道:“太后命意,想是为着衮冕呢。若再用此服,如何见先帝于地下?”(随机进言,是薛奎通变处。)仁宗乃悟,遂用后服为殓。且因太后遗嘱,尊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议军国重事。

御史中丞蔡齐入白相臣道:“皇上春秋已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已嫌太晚,尚可使母后相继称制么?”吕夷简等终未敢决。适八大王元俨入宫临丧,闻知此事,竟朗声道:“太后是帝母名号,刘太后已是勉强,尚欲立杨太后吗?”夷简等面面相觑,连仁宗都惊疑起来。元俨道:“治天下莫大于孝,皇上临御十余年,连本生母尚未知晓,这也是我辈臣子,未能尽职呢。”(得此一言,足为宸妃吐气。)仁宗越加惊诧,便问元俨道:“皇叔所言,令朕不解。”元俨道:“陛下是李宸妃所生,刘、杨二后,不过代育。”仁宗不俟说毕,便道:“叔父何不早言?”元俨道:“先帝在日,刘后已经用事,至陛下登基,四凶当道,内蒙外蔽,刘后又讳莫如深,不准宫廷泄漏此事。臣早思举发,只恐一经出口,谴臣尚不足惜,且恐有碍皇躬,并及宸妃。臣十年以来,杜门养晦,不预朝谒,正欲为今日一明此事。谅举朝大臣,亦与臣同一观念。可怜宸妃诞生陛下,终身莫诉,就是当日薨逝,尚且生死不明,人言藉藉呢。”(《宋史》李宸妃传:燕王入白仁宗,陛下为宸妃所生。又据宗室诸王列传,德昭、元俨各封燕王,是时当为元俨无疑。俗小说中乃说宸妃被逐,由包拯访闻,后来迎妃还宫,刘后自尽,致有断太后、打黄袍诸戏剧,种种妄诞,诬古实甚。)仁宗闻言,忍不住泪眦荧荧,复顾问夷简道:“这事可真么!”夷简答道:“陛下确系宸妃诞生,刘太后与杨太妃共同抚育,视若己子。宸妃薨逝,实由正命,臣却晓明底细。今日非八大王说明,臣亦当待时举发呢。”(夷简亦多狡诈,故摹拟口吻,适肖生平。)

仁宗至此,竟大声悲号,即欲赴宸妃殡所,亲视遗骸。夷简复奏道:“陛下应先顾公义,后及私恩。且刘太后与杨太妃抚养圣躬,恩勤备至,陛下亦当仰报哩。”仁宗只是哀恸,不发一言。元俨语夷简道:“杨太妃若尊为太后,李宸妃更宜尊为太后了。”夷简乃转白仁宗。仁宗略略点首,当即议定杨太妃尊为太后,删去同议军国事一语。李宸妃亦追尊为太后,谥曰章懿。一面为刘太后治丧,一面连日下诏,责躬罪己,语极沉痛。既而仁宗幸洪福寺,祭告宸妃,并易梓宫,但见妃面色如生,冠服与皇后相等,(水银之效。)乃稍稍心慰。还宫后私自叹息道:“人言究不可尽信呢。”自是待刘氏如故。(刘美一家,应感谢夷简不置。)惟召还宋绶、范仲淹,放黜内侍罗崇勋、江德明,罢修寺观,裁抑侥幸,中外称颂新政,有口皆碑。

吕夷简揣摩时事,条陈八议:(一)议正朝纲。(二)议塞邪径。(三)议禁货赂。(四)议辨佞壬。(五)议绝女谒。(六)议疏近习。(七)议罢力役。(八)议节冗费。说得肫诚恳切,语语动人。仁宗大为感动,遂召夷简入商,拟将张耆(即张改名。)、夏竦、范雍、晏殊等尽行罢职。惟姜遵已殁,不在话下。夷简自然如旨。越日复入朝押班,但听黄门宣诏,除张耆等依次免职外,着末又有数语云:“同平章事吕夷简,着授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这数语似天上迅雷,不及掩耳,惊得夷简似醉似痴,不知为何事忤旨,致遭此谴?一时不及问明,只好领旨告退。还第后四处探听,无从侦悉,嗣托内侍副都知阎文应密查,方知事出郭后,不觉愤恨异常。

看官欲究明此事原因,由小子补叙郭后历史,以便先后贯通。郭后为平卢节度使郭崇孙女,与石州推官张尧封女先后入宫。(尧封即尧佐弟。)天圣二年,拟册立皇后。仁宗因张女秀慧,欲选正中宫,刘太后不以为然,乃改立郭后。后虽得立,不甚见亲,这次偏冤冤相凑,由仁宗步入中宫,与郭后谈及夷简忠诚,并言把从前谄附太后诸人,一并罢斥。郭后本来与夷简有嫌,独随口相答道:“夷简何尝不附太后?不过机巧过人,善能应对,所以得瞒过一时呢。”(却是真话。)仁宗听了,不觉也动疑起来,因不令中书草制,竟手诏罢免夷简,复召李迪入相,用王随参知政事,李咨为枢密副使,王德用佥书枢密院事。

不到数月,由谏官刘涣疏陈时事,内有“臣前请太后还政,触怒慈衷,几投四裔,幸陛下纳吕夷简言,察臣愚忠,准臣待罪阙下。臣受恩深重,故不避斧钺,渎陈一切”云云。仁宗览奏,记起前事,又以夷简为忠,后言非实,因复召还夷简,再令为相。且擢刘涣为右正言。(涣与夷简明是串通一气。)又命宋绶参知政事。王曙为枢密使,王德用、蔡齐为副使。夷简再入秉政,日伺后隙。

可巧宫中有两美人,一姓尚,一姓杨,均邀宠眷。郭后未免怀妒,常与两美人相争。一日,后与尚氏同在仁宗前侍谈,两语未合,又起口角。尚氏恃宠成骄,不肯让后,居然对詈起来。郭后愤极,也不管甚么礼节,竟上前动手,批尚氏颊。(一骄一莽,厥罪维钧。)尚氏当即悲啼,后尚不肯干休,还要再批数下。仁宗看不过去,起座拦阻,谁意郭后手已击来,尚氏闪过一旁,反中仁宗颈上,指尖锐利,掐成两道血痕,惹得仁宗恼起,诃斥郭后数语,引尚美人出还西宫。尚美人装娇撒赖,益发激动帝怒。内侍阎文应本与夷简友善,夷简正托他寻隙,遂入奏仁宗道:“寻常民家,妻尚不能凌夫,况陛下贵为天子,乃受皇后欺凌,还当了得。”仁宗半晌无言。文应又道:“陛下颈上,血痕宛然,请指示执政,应该若何处置?”仁宗迭受激动,便愤然道:“你去召吕宰相来!”文应通报夷简,夷简立刻趋入,向御座前请安。仁宗指示颈痕,并述明底细。夷简道:“皇后太属失礼,不足母仪天下。”仁宗道:“情迹殊属可恨,但废后一事,却亦有干清议。”夷简道:“汉光武素称明主,为了郭后怨怼,竟致坐废;况伤及陛下颈中,尚得说是无罪么?”(引东汉郭后为证,绝妙比例。大约郭家女儿,是祖传的泼辣货。)

仁宗乃决计废后,复与夷简商得一策,只称后愿修道,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居长宁宫,并敕有司不得受台谏章奏。中丞孔道辅与谏官范仲淹、孙祖德、宋庠、刘涣,御史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段少通等,联名具疏,入呈不纳。乃同诣垂拱殿,俯伏同声道:“皇后乃是国母,不应轻废,愿待召赐对,俾尽所言。”说了数声,但见殿门紧闭,杳无消息。孔道辅忍无可忍,竟叩大呼道:“皇后被废,累及圣德,奈何不听台臣言?”俄闻门内传旨,令至阁中与宰相答话,道辅等乃起至中书,见夷简已经待着,便语夷简道:“大臣服事帝后,犹人子服事父母一般,父母不和,只可谏止,奈何顺父出母呢?”夷简道:“后伤帝颈,过已太甚,且废后亦汉、唐故事,何妨援行。”道辅厉声道:“大臣当导君为尧、舜,怎得引汉、唐失德事,作为法制?”夷简不答,拂袖径入。道辅等乃退去。

翌日,昧爽入朝,拟留集百官与夷简廷争。甫到待漏院,即闻有诏旨下来,略言:“伏阁请对,盛世无闻,孔道辅等冒昧径行,殊失大体。道辅着出知泰州,仲淹出知睦州,祖德等罚俸半年,以示薄儆。自今群臣毋得相率请对”云云。道辅等乃嗟叹数声,奉旨而去,于是废后之议遂定。小子有诗咏此事道:

废后只因嫡庶争,宫廷构衅失王明。

当年若得刑于化,木何由不再赓?

郭后即废,尚、杨二美人益得宠幸,轮流伴寝,几无虚夕,累得仁宗生起病来。

刘太后生平,有功有过,据理立说,实属过浮于功。垂帘听政,本非宋制,而彼独创之;衮冕为天子之服,彼何人斯,乃亦服之?设当时朝无忠直,不善规谏,几何而不为武后耶?史官以贤后称之,过矣。八大王元俨为仁宗叙明生母,声容并壮,岂吕夷简等可望项背?宜其传诵至今。俗小说中误为德昭,又何其谬欤?郭后误批帝颈,不为无过,然试问仁宗当日,何以宠幸二美人,致有后并匹嫡之嫌乎?夷简挟怨,同谋废后,酿成主上之过举,史犹目为贤相,抑亦过谀。经本回一一揭出,事实既真,褒贬悉当,较之读史,功过半矣。是谓之良小说!

同类推荐
  • 三国大轮回

    三国大轮回

    一个孤僻的青年,固执地生活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世界里。他一心想希望离开这个冷漠、虚伪、没有激情、没有荣耀的现实世界,作为深受‘××中文网’毒害的一员,他最钟情的离开方式就是――穿越!在一个雨骤风急的夜晚,他根据YY小说中描述的‘前人’经验实施了一号穿越计划,可惜计划失败,他的身体让雷电变成了一段焦炭。不过,天意弄人,最终他还是顺利地来到了梦想中的古代中国。在这个时代里,他抛开了一个现代人的心理枷锁,实实在在地结交朋友、开开心心地享受生活、快快乐乐地赚取财富。当然,在他的心里还始终藏着一个愿望……
  •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为了夺取皇位背叛自己亲哥哥,为了江山社稷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为了复活自己的弟弟,放弃江山,走向神界最神秘的地方——幻神山,寻找那神秘的冰山雪莲,复活自己的亲弟弟,为了自己家的江山社稷放手一搏!自己和弟弟几世的恩怨都是神族操控的,你会有什么感想?——作者每天坚持更新一章,希望支持我的人继续支持我。作者QQ3090035896
  • 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亘古流传的奇事,战火纷飞的往事,感天动地的情事,震古烁今的大事。要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了解人类这几千年历程的事件而又不有所遗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编者选取了十四个关键词,围绕这些关键词,选取了108个有代表性的历史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能够代表人类历史的全部,但至少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窥豹一斑的可能。
  • 五代风云录:英雄传

    五代风云录:英雄传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晋王李克用与梁王朱全忠逐鹿中原,克用渐落下风……就在朱温即将一统天下、完成霸业之际,乱世雄才李存勖的崛起却给朱梁江山带来了致命的冲击……据河东,抗强梁,南收魏博,北定幽燕,李存勖的人生如一场紧张精彩的大戏。究竟戏里戏外,是悲是喜,是输是赢,或许只有戏中人才能够了解……
  • 三国论

    三国论

    东汉末年,这是谁的乱世,谁是谁的英雄,我不知道,你呢?当岁月只剩下寥寥几笔,当年的风花雪月,你知道吗……(重走英雄路重论三国)
热门推荐
  • 南宫晗玥

    南宫晗玥

    离开地球真的能一切重新开始吗?那一个玄妙的世界和真情相比哪个更重要?地球永远是故乡,永远有我为之站斗的理由……看一个重生的萝莉,一群来自异国的兄弟姐妹,在同一目标下生活成长,为真诚善良,为和平真理而谱写一段段星际恋歌……别样的星际生活,别样的魔法战斗,别样的穿越恋歌,慢慢走进,给你一个忘返的世界……O(∩_∩)O~
  • 遇见少年EXO

    遇见少年EXO

    懵懵懂懂的十二位少年遭遇无数的奇特的事情,一开始是八位的莫名消失,而剩下的四位则寻找方法找到他们,找到他们后发现自己早已不在人间,而回到了古代.........无数的奇幻的事情将发现在他们的身边,在古代的时间里他们都遇到了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另一半,但世界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他们也将要面对的是生离死别......
  • 轮回争霸记

    轮回争霸记

    他们——自创功法神通!斗天!斗地!斗自己!他们是上天的宠儿,历经万世,神魂永不灭!宿命?他们是轮回的弃子,永坠红尘,悲喜常相随!使命?他们不与常人论生死,他们只与轮回论轮回。他们是——轮回者!
  • 雷与天真

    雷与天真

    一个萌到化的男子与一个暴力女的故事,一个由讨厌到喜欢的过渡。或许之前他们都认为自己不会喜欢上这样性格的对方,但是生命往往就是出其不意,你想的它不来,你不想的觉得不会的却来了,这可能也是物极必反的案例,这样的他碰到那样的她,是什么把他们绑在一起的?我觉得是天注定,这样的他只有那样的她可以让他快乐,那样的她只有这样的他可以让她改变。爱她(他)就要包容她(他)
  • 落难的王子

    落难的王子

    他从小是在一个警察家长大的,警察一家都对他很好,但他知道,别人家再好都不如自己家好,要不是那场意外,自己也该有一个温暖的家,所以他愤恨那些人,发誓长大以后有能力了会一笔一笔讨回来的,他们欠下的债注定要还!
  • 琢天

    琢天

    柳昆,一个致力于写作却从未出名的苦逼,竟意外穿越到了自己还未完成的小说中成为了主角,且看他这个小说的创作者如何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叱咤风云,平江山,定乾坤!
  • 彤彤的初中生活

    彤彤的初中生活

    这是一个初中生的烦恼,她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让人不禁的回味起初中生活......
  • 都市修仙浪子

    都市修仙浪子

    何为浪子?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且放荡不羁的人。何为修仙?寻根求道,与天比寿,只为在世上活得更久一点。PS:本书有毒,卫道士勿入。
  • 竹马你别跑:音痴来驾到

    竹马你别跑:音痴来驾到

    一遇音乐深似海,哪知音痴几多愁。一江春心向东流,恰似一道红叉本上留!!!是哪个混蛋、臭蛋、王八蛋改了老娘的的大学报表,害的老娘这个音痴在音乐学院当了一年多的全校倒数第一。唐筱筱望着成绩单上的红叉叉,仰天长啸,愤愤不平。殊不知,这是个“阳谋”所谓“阳谋”就是光明正大的摆阴谋。某人为了将她留在他身边改了她的大学报表,却发现她早已不如当年,从曾经的歌神到了现在的音痴却不知,原来音痴唱出来的歌也能那么动听。
  • 那些年的爱恋

    那些年的爱恋

    发生在校园里那些纯洁的爱恋,那些青春单纯的思念,那些美丽的爱和痛,那些永远无法忘却的幸福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