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门大街进鲜鱼口西口,往东走不了多远,有一家坐北朝南专卖炒肝儿的店铺,叫“会仙居”。
要是提起卖炒肝儿的会仙居来呀,那真是远近驰名了,不仅老北京人都喜欢到这儿来买碗炒肝儿喝,就是外地来京的游客,也都慕名而来,尝尝这北京的风味食品。会仙居卖的炒肝儿,用料精良,制作考究,味道鲜美,佐酒吃也可,白嘴喝也成,所以每天早晨只要会仙居一下板儿,就顾客盈门,座无虚席。后来的买主儿一时找不到座位,只好端碗炒肝儿,找个墙角,或干脆围在盛炒肝儿的大锅周围,就喝起来了。
说起会仙居的由来,还有个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穷苦人,他心眼儿特好,为人憨厚,虽然他很勤劳,但还总是混不圆全,成年到头不是缺吃的,就是少穿的。后来,他为了一家大小能糊口,就想了个不用多少本钱的小买卖,在前门大街一带收罗各家饭馆每天的“折箩”卖。什么叫“折箩”?“折箩”就是剩杂和菜,将有钱主儿在饭馆子里吃煎炒烹炸,盘子碗里剩下的什么鱼头、鱼尾、肠子、肚子、肝、肺,汤汤水水一齐都倒在桶里,跟泔水差不多。从饭馆里收买的这种“折箩”,花不了多少钱,好歹给几个子儿就让你倒走,因为要是搁上两天一发霉,臭味甭提多难闻了。这人每天花几个钱把“折箩”买回家来,孩子大人一起动手,稍微加加工,把不能吃的碎骨头烂刺剔出来,把剩下的肠肠肚肚心肝肺什么的用凉水过过,加上点儿佐料一回锅,连熬带炖,再勾上点儿芡,就到鲜鱼口里去卖。这烩杂和菜卖得还真不贵,一个大钱给上尖儿一碗,热腾腾的,稠糊糊的,吃着倒也实惠。可有钱主儿谁也不买它吃,只有穷哥儿们才花上两个大子儿买上两碗喝,也算开开斋,解解馋。
有一天,这卖烩杂和菜的小贩刚在鲜鱼口里头摆好摊,就来了个留白胡子的买主儿。这老头儿,看年纪七十开外,虽然穿得破破烂烂,但是长得清秀,整个人显得挺有精气神的。老头儿指了指热气腾腾的烩杂和菜锅说:“掌柜的,给我盛两碗!”这卖烩杂和菜的赶忙盛了上尖儿两碗,一碗递到老头儿的手里,一碗放在锅边上的木板碗架上晾着。老头儿不大一会儿就喝了一碗,当他端起第二碗放到嘴边刚要喝时,一摸兜儿,哎呀,空空如洗,一个子儿也没带。老头儿跟卖烩杂和菜的说:“掌柜的,我没有钱!喝了你的杂和菜没钱给怎么办?”怎么办,要是换个卖主儿,得让这老头儿去找熟人借两大子付清,哪有白吃不给钱的道理?可这摊贩素常就对顾客憨厚,他想:有钱主儿谁肯照顾我这小摊贩,吃这种剩杂和菜汤,还不是穷哥儿们才肯来光顾!穷哥儿们在外谁保准没个手短的时候,看这老头儿也不是富家翁,什么有钱没钱的,就算白送他两碗喝,我也陪不了本儿。想到这里,他就对老头儿说:“老爷子,您甭为难,没带钱也让您喝了第二碗走,过后儿您没工夫来还钱,就算我孝敬您两碗喝,也是应该的!”老头儿听罢,一句客气话也没说,第二碗搁下没喝,就扬长而去,转眼不见了。这摊贩也没在意,把老头儿剩的那碗杂和菜汤又倒回锅里,就去应酬别的顾客了。
说也怪,自从老头儿走后,买主儿来得特别多,把个小摊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往常买一碗喝的老照顾主儿,今儿尝着味道鲜美,都抢着买第二碗、第三碗喝。往常从这里过路的,今儿走到这儿闻到味香喷鼻,也扒开人群儿,挤上前买碗尝尝。这摊贩看到买卖兴旺,当然很高兴,但又担心锅里的货少,怕不够卖的,哪知左盛一碗,右盛一碗,锅里的烩杂和菜汤总不见少似的。等到后晌一盘账,钱比往常多卖了三倍多,可锅里的菜还剩下一半。这时,这摊贩才恍然大悟:今儿遇到的白胡子老头儿绝非凡人,这是仙人有意帮助我呀!
此后,这摊贩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他就在鲜鱼口里租了间铺面房,开了个铺子,因为感谢那老仙人相助,便取名“会仙居”。他也不再到各家饭馆收取“折箩”了,而是专门卖起用猪肝儿和肥大肠烩制的炒肝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