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胡同原来叫老人胡同,附近还有举场胡同、笔管胡同、驴蹄子胡同。老辈人说这几条胡同过去天下闻名,人人皆知,到了清代更是热闹非凡。
原来这里是选拔人才的地方,鲤鱼胡同是取鲤鱼跳龙门的意思。举场胡同是贡院,也叫文思院,是明清两代科举考场。笔管胡同里有个出名的笔店,专供考生上等笔墨。驴蹄子胡同,是供各地考生骑驴进京在这里投宿,留下了各种各样的驴蹄子印子。
传说有一年,京城大考,天下的考生都来京城应试。有一个河南考生,头三个月就离开了家乡往北京走。人家进京不是骑马就是坐船,最差的也要骑一头毛驴,可是他因家里穷,只好自己挑着行李书箱凭着两条腿星夜赶路。就这样,到了北京,贡院都住满了。他自恨时运不济,只好走上街头,想找个落脚地。
这时,走过来一个老人问他:“这位举子为什么叹息?”那个考生听了老人这一问,一阵心酸,说不出话来,半天才说:“来晚了,贡院不收留,我举目无亲,大事怕也要耽误了。”
老人见他是个有志气的人,就说:“别发愁,若不嫌弃,就到我家去住吧。”
这个青年可算是绝处逢生了,立刻就给老人磕了个头,跟着老人走了。
这老人是谁呢?原来是老人胡同里的一个好心老汉。那时这条胡同住了十多户人家,都是在贡院里当过差的人,老了便在这里住了下来,所以胡同也就叫老人胡同。这个河南考生得到了老人的帮助,便放下心来,发奋攻读。
这天,离考试还有三天,忽然下起了大雨。街上起了烟,天上云团翻滚,地下沟满槽平。过了一个时辰,天渐渐白亮起来,忽然从云端落下一条大鲤鱼在胡同里钻来钻去。一下子引出好多人在屋檐下观看。这条鲤鱼有两尺多长,从胡同这头游到那头。大家正看着,突然一股响雷,就见这条鲤鱼腾空而起,直朝贡院举场飞去,到了贡院一个翻身,钻入云端,再也看不见了。大雨过后,人们纷纷议论:今天鲤鱼跳贡院,准要出一榜好人才。事情传开了,老人胡同也就叫成了鲤鱼胡同。
到了第三天举场开科了,各地举子都高高兴兴聚集在举场。
再说那个河南考生,因为来得晚,连个贡号也没拿到。开考这天,也没他的份儿,可是他胸有成竹,在老人的指引下,他也随着人流挤了进去,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坐下。主考官点名发卷,人家都有,就是没他的份儿。他也不管,不慌不忙,自己铺上纸就写了起来,不到片刻,就把卷子交了上去。
主考官一看,这份卷子,卷头没有龙书御印,纸也不一样,就知道是一个混场的,顺手搁在一边了。过了一会儿,他又随手拿起来翻看,一看这份卷子不比寻常,文笔超群,才华横溢,其他几个主考官看了也连声夸赞:“好卷,好卷。”就这样批了个头名。他得中后,头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望老人,还给老人立了个大牌坊,因此鲤鱼胡同又叫成了大牌坊胡同。
从此,这条胡同也就更加出了名。
消息一传开,各州、府、县都知道了,每到大考,各地考生都争着到鲤鱼胡同借宿,为的就是要借“鲤鱼跳龙门”这个吉利。鲤鱼胡同也因此盖了好多新房。连附近卖笔的笔房也兴隆起来,都说那个河南考生是用了这家的笔才考上头名的,这样,又出了个笔管胡同。
可是,说也奇怪,以后考生无论在鲤鱼胡同住上多少天,也考不上,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没有鲤鱼跳龙门的大志,只想要那鲤鱼跳龙门的虚名,所以永远也跳不过去这个龙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