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县城东南五六里处有个小村庄,原来叫小营村,现在,人们都叫它双孝村。提起双孝村这个名字,还流传着一段尽心尽力孝顺老人的故事呢。
小营村改名双孝村,是从康熙年间开始的,这在《房山县志》上有记载。早在康熙年间,小营村里有个十分孝顺父母的人,名叫高国栋。因为侍奉老母缺少人手,所以就想找人帮忙。相邻的顺侧村中有个叫宋启元的人早年去世,留下妻子王氏,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以身相卖。高国栋把她买下,王氏临走时恋恋不舍地哭泣说:“我跟你走是可以的,只是有一件事放心不下。我家中有个年迈的婆婆重病在床,我走了,谁来服侍她老人家啊?”说着,取过刀来,割下了自己腕子上的一块肉献给婆婆,说:“做媳妇的没有什么可报答婆婆的,只有这一片肉……”话没说完,就昏倒在地上。
高国栋站在跟前,看了这个凄惨的场面,既同情又感动,他不忍心剥夺王氏的一片孝心,更不愿意破坏这婆媳之间的深厚感情。于是,就让人把买王氏的钱送给王氏,并且说:“这点钱就作为她侍奉婆母的费用吧。告诉她,就别去啦!”说完,自己走了。
王氏苏醒过来以后,高国栋早已无影无踪了。王氏被高国栋的大仁大义深深感动,打这儿以后,每天更加细心地照料婆母。过了一段时间,王氏的婆母去世,王氏也算尽了儿女孝心。再说高国栋救济了王氏,王氏也有心要报答他,婆母死后她便主动来到高家,帮助高国栋奉养老母。
有一次,高国栋的母亲得了重病,到处寻医买药,也不见轻。王氏和高国栋实在是束手无策了。怎么才能尽到子女孝敬老人的责任,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呢?两人商量,共同割下自身之肉,进奉老母。这事儿说来也凑巧,老母的病果真好了。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村。
当时,这件事被房山县令罗在公知道了,他深受感动,于是就把王、高两人孝顺和赡养老母的事情,详细呈报了皇帝。皇帝下旨赐匾额,后来又树立了牌坊,以示后人。
古人有句俗语:羊有跪奶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说的是羊吃母奶,总要跪下,以表哺乳之恩;乌鸦衰老以后,小乌鸦为了报答养育之情,还要返回老乌鸦身边,觅食养母。割肉奉母之举,本不足取,但这种赡养老人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氏和高国栋两人,便把小营村改名为双孝村,这村名一直叫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