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观察法概述
1)观察法定义观察法是一种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指工作分析人员通过感官或利用其他工具对员工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记录,获取有关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人与工作的关系等信息,并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汇总等方式得出工作分析结果的一种方法。
“知识链接2-1”
观察法是使用最早的分析方法。早在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弗里德里克·泰罗为了让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完成较高的工作定额,就采用观察法进行动作与时间研究的科学实验。而泰罗的追随者加尔布雷夫妇,他们是第一批对动作进行观察并利用动作影片来分析和改进动作顺序的人。基于对动作的研究,他们把垒外墙砖的动作从18个减少到4个,使工人的效率提高了两倍。
2)观察法优缺点
观察法的优点是:
(1)工作分析人员通过观察法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2)适用于那些主要用体力活动来完成的工作,如装配工人、保安人员等。
观察法的缺点是:
(1)不适用于脑力劳动成分比较高的工作,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的间歇性工作。
例如,律师、教师、急救站的护士、经理等;(2)对有些员工而言难以接受,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监视或威胁,从而从心理对工作分析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3)不能得到有关任职者资格要求的信息。
“小思考2-1”
使用观察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1)要求观察者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
(2)要求工作应相对稳定,即在一定时间内,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3)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较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适用于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2.1.2 观察法操作步骤
1)第一步:准备阶段
(1)收集现有文件资料(组织结构图、员工手册、旧的工作说明书等),对工作形成总体的概念(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2)准备一份工作分析观察提纲,作为观察的依据;(3)若有辅助观察设备(摄像机、有关仪器等),也应提前准备好;(4)对于事先所得的模糊但很重要的信息,应做好注释,以备正式观察时有所注意。
2)第二步:观察阶段
(1)确保所选择的观察对象具有代表性;(2)选择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时间内进行观察;(3)以标准格式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重要的工作内容与形式等)。
3)第三步:面谈阶段
(1)观察后要与员工进行面谈,请员工自己补充;(2)与该员工的直接主管面谈,了解工作整体情况。
4)第四步:合并信息阶段
(1)合并从各个方面所得的信息(现有文件资料、观察员工的资料、与员工面谈的资料、与主管面谈的资料),形成一个综合的工作描述;(2)工作分析人员应随时补充资料;(3)结合所列提纲,明确任务,保证每一项都已得到回答或确认。
5)第五步:核实阶段
(1)工作分析人员认真检查整个工作描述,并在遗漏或含糊的地方做标记;(2)核实阶段应以小组形式进行,把所得的工作描述分发给员工及其主管;(3)员工及其主管核实并反馈;(4)召集所有参与对象,确定工作描述相关信息最终的完整性及精确性。
2.1.3 观察法注意事项
观察法简便易行,但为了使观察更有效,在进行工作分析的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作为观察者的工作分析人员要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2)观察前要对现在的工作充分了解,以免记录时因不能正确归类而造成混乱;(3)观察前应事先准备好观察提纲,以便随时填写观察记录;(4)观察时设计的问题力求结构简单,便于记录;(5)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并对所获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6)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7)要求所观察工作相对稳定,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对任职者的要求不会太明显地改变;(8)要尽量多观察几名任职者的工作,这样可以保证观察不只是针对某一特定个体的特定操作;(9)观察者在观察时尽可能不要引起被观察对象的注意,至少不应干扰被观察对象的工作。
2.1.4 观察提纲和观察表范例
在运用现场观察法时,观察者需有一份详细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表,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进行观察。
“实践练习2-1”
您认为下面哪些情况适合用观察法进行工作分析?哪些不适合?
(1)脑力劳动成分比较高的工作(如律师、设计师、程序员、工程师的工作)。
(2)处理紧急情况的间歇性工作(如急救护士的工作)。
(3)要用体力活动来完成的工作(如保洁员、保安人员、装配工人的工作)。
(4)当进行工作分析是为了得到有关任职资格方面要求的信息时。
(5)标准化且周期较短的工作。
(6)周期较长的工作。
(7)高层管理者或研究人员的工作。
参考答案:
适合的有:(3)(5)不适合的有:(1)(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