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要事先为孩子做些准备,以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昊昊小时候,我们住在广州江南大道临街的一栋宿舍楼的九楼,那栋楼没有电梯,昊昊外婆身体又不太好,所以昊昊半岁以前多数时候是在家里玩,很少与外界接触。有一天,我们抱着他下楼,一位看守单车的阿婆主动逗他玩,他看见陌生人,却害怕地往爸爸怀里躲,还大声地哭起来。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让孩子整天待在家里不好,应该多带他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之后,我们开始经常带他到附近的海珠广场、晓港公园去玩耍。晓港公园的小火车、波波池、滑滑梯都是他喜欢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都是保持一定距离地看着他,让他自己去玩,还鼓励他主动与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的玩具、食物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这样慢慢地使他的性格变得开朗、大方。
有一次,外婆、外公带昊昊到海珠广场去玩充气的大城堡,很多小朋友在排队等候,昊昊也排在队伍中。突然,有个小男孩把昊昊挤出来,他就老老实实地站在旁边,也不懂得再挤进去。外婆见状,批评了那个小男孩,并把昊昊推进队伍里。回家后,外婆说:“这个孩子这么老实,以后会不会吃亏啊?”我说:“这不要紧的。不讲规矩、不懂礼貌、没有秩序感和公德心的孩子,将来是走不好的。凭一时之勇或蛮横无理,他只会欺软怕硬,不能产生一种内在的智慧型的力量,这种好勇斗胜的行为不可取。”
我们经常见到有些孩子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集体活动中投机取巧,他们的家长不但不制止、不教育,反而认为孩子机灵、能干,不会吃亏。其实这样做反而会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气,并且这种习性一旦形成则很难改变。为什么中国人聚集的地方总是人声鼎沸、喧闹嘈杂?无论是在普通的餐厅、酒楼,还是在高雅的画廊、博物馆、音乐会,总有一些人会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打电话;在美丽的风景名胜之地,也常常有一些人大煞风景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都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养成懂规矩、守秩序和讲公德的好习惯。我相信,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金钱和再高的地位,也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所以我们总是教育昊昊在任何场合都要守秩序、讲卫生,而他也从来不会乱丢杂物、随地吐痰。在公园里玩的时候,吃过的果皮一定会扔到垃圾箱里,在公共场合也不会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这就是一种涵养和素质,而且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终身受益。
一岁半的时候,昊昊进了他爸爸所在的万宝冰箱二厂的托儿所。他第一天去的时候,感到很新奇,立即就被吸引住了。爸爸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溜走了。据托儿所的阿姨说,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发现爸爸不见了,但哭了一会儿,也就算了,继续和小朋友们玩,算是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这主要是因为他能够主动转移注意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接受新事物。有些孩子怕上幼儿园,每次都使劲哭闹,主要是家长太在意,怕孩子不适应,反而把自己的焦虑传染给了孩子。
上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过群体生活,不适应与害怕是意料之中的事。父母需要事先为孩子做些准备,以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首先是心理上的准备,就是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好奇和向往。对此,家长可以多讲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有许多的玩具,甚至可以在家里玩扮演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模仿游戏。家长还可以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孩子了解周围的环境。平时还应让孩子多接触左邻右舍,结交同伴,并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让孩子熟悉不同的环境和克服对陌生人的害怕心理。这样,孩子就能减少害怕、恐惧与挫折等不安全的感受,增强自信心。其次,要注意培养孩子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如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自己穿脱衣服、鞋子等。还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我饿了、我热了、我想喝水、我要小(大)便等,并大胆地告诉老师。这些准备不仅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有很大作用,而且也是在培养孩子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当然,物质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一两件备用的衣服以及小手巾、水壶和孩子自己喜欢的小玩具等。
别小看了上幼儿园,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锻炼孩子克服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敢于迎接挑战的好机会。孩子如果能够很好地越过这个关口,就能使孩子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得到萌芽,也有利于他将来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所以在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千万不要对他威逼、利诱和强迫,而要用他内心的好奇和探求的欲望去吸引他。比如问他:昨天幼儿园的老师是不是带着小朋友做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啊?那今天肯定还有比那个更好玩的游戏哦,你还想不想去玩啊?或者,昨天幼儿园的阿姨给小朋友做了很好吃的食物,你今天还想不想吃啊?如此等等。找一个最能打动他的理由去吸引他,让他的好奇心理战胜懒惰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多数时候会犹豫,家长就要趁机想办法引导他作出正确的选择,比如附加一个条件:今天晚上妈妈多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他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而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