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是一个学习与人相处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无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只要是真诚的、真心的,就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生体验。
昊昊读初中的某一天,凌晨1点45分,已经熟睡的我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了。“喂”,我睡眼惺忪地接听电话。“你是梁昊的家长吗?”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声。我说:“是。”“我是梁昊的老师,梁昊在学校里‘拍拖’。”那个自称是昊昊老师的人这样说。“拍拖”是广东方言,意思是谈恋爱。我心里觉得很奇怪,什么老师半夜三更打电话来说这种事情?我就问他:“你是梁昊的老师?”他回答:“是”。我问:“你是哪一科的老师?”他说:“语文老师。”我更奇怪了,问他:“梁昊的语文老师不是女的吗?”对方的电话立即就挂断了。
我看了一下来电显示,是一个手机号码。我觉得是有人在搞恶作剧。理由如下:其一,他既然自称老师,就应该自报家门,说是教什么科的,姓什么;其二,即使真是老师,也断不会半夜三更打电话来说这种事情;其三,他说话直奔主题,一般做老师的是不会这么做的;其四,我自己的孩子我了解,他刚刚迷上了股票,对围棋和篮球的兴趣也没减,连学习都有所放松,哪有工夫去谈恋爱呢?还有,一般来说,恋爱中的人都会特别注重自己的仪表,而他呢,头发长了,我催促他去剪发,他也要拖上好几天,一去就叫理发师给剪成小平头,所以他现在不可能在学校里谈恋爱;最后,我一说梁昊的语文老师是女的,他就知道露了馅而挂断了电话。那他到底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猜想他很可能是昊昊的同学,但很难说是以前小学的同学,还是现在中学的同学。我觉得是现在的同学的可能性较大。于是,第二天,我发邮件把这个情况向昊昊所在学校的班主任和校领导做了反映,他们都表示要认真调查。后来他们给我的答复是:查到了这个电话号码,电话是昊昊所在学校的学生打的,但是无法知道是哪个人,他们估计是一般的恶作剧,希望我不要再追究和介意。我理解学校的做法,他们既然已经知道是附中学生打的,就应该知道是谁,但为了保护学生,这样做也是对的。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会有一些一念之差的做法,不应该太在意,也不应搞得满城风雨,这样反而对这个孩子的成长不利,所以我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了。
青春期的孩子情感起伏大、变化大并难于驾驭。有时候,他们并不愿意让父母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有的甚至对家长完全不理不睬、形同陌路。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刨根问底或漠不关心,都会助长他们的反抗情绪。作为父母应该与孩子平等相处,争取成为他们倾吐心事的对象和安慰者。我们对昊昊的态度是,他不说的事情,我们不主动问;他主动说的事情,我们要耐心倾听,这样他反而会把什么事情都告诉我们。
每天空闲时间少是父母与子女沟通少的客观原因。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职业压力常使家长下班之后疲惫不堪,纵然有心与子女好好谈谈,却常因力不从心而放弃。而子女处于功课的压力之下,做完作业就只想睡觉。此外,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相差甚远,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我们的做法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饭桌上、睡觉前,见缝插针,谈论的内容则是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包括从报纸、电视上看到的新闻、各种趣事以及一些社会热点。如果大人不向孩子隐瞒家里的大事小事,孩子也会向大人敞开心扉。
关于交友和早恋的问题,我认为,如果家长对孩子交朋友特别敏感、严格限制,或者毫不在乎、听之任之,孩子反而很可能会早恋。不少恋爱的青少年都是瞒着父母的,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否在恋爱毫不知情。除非发生了严重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家长都会一直被蒙在鼓里。一些家长如果知道孩子恋爱,是会坚决反对的,有的甚至还会找到对方的家长进行交涉。这对孩子是不太好的,因为他们会感觉自己的自主权受到了干预,反而会作出更极端的反应。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家长是赞同孩子谈恋爱,甚至是支持的。
我们一向不干涉昊昊交朋友,但我们也会在平常聊天的时候,讲明我们的观点,比如,我说我们不赞成中学生谈恋爱,因为他们年龄太小,很多事情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当然,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也不会强行拆散,因为越是强烈反对,他们就越会走在一起。我们还一起讨论了昊昊认识的一位学长的经历,从而让他自己判断,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昊昊知道了我们的态度,就能够比较轻松、自然地去结交朋友。而我对昊昊也很放心,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对人很直率、很真诚,但有时候不免过于执著,因而造成一些误会。我觉得交友是一个学习与人相处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无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只要是真诚的、真心的,就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如果父母对孩子交友持开明的态度,他就会广交朋友,以诚相待,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