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多观察、多思考,任何考试或考查总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从小到大,昊昊都很喜欢下棋,下过各种各样的棋,五子棋、斗兽棋、飞行棋、跳棋,等等,每次去商场或书店都要看有没有什么新款的棋类。上小学以前,除了围棋以外,昊昊也粗略地懂得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主要是爸爸教的,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车、马、炮,有时也和爸爸下棋。他最早接触到国际象棋是在他四五岁的时候,表姨来家里玩,送给他一副国际象棋,并教给他一些最基本的下法。后来,他在学围棋的时候,也偶尔跑到隔壁的国际象棋班去玩。他的一个好朋友当时在棋社学了一段时间的国际象棋,虽然没有坚持下去,但有时候他们也在一起下一下国际象棋。
昊昊不仅喜欢下棋,还喜欢自己发明新棋。小学的时候就和好友一起设计过新棋,在初一上学期的国庆节期间,他一个人又发明了一种棋,自己设计了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棋具是乐高玩具的人物、车马,围棋和国际象棋的棋子,用的是《大富翁》和《三国演义》棋的钱币,并把三国故事和电脑游戏的情节杂糅在一起,其复杂程度和感觉类似电脑游戏。他自己还在一张书桌那么大的白纸上画了棋盘,组织几个同学在家里玩这个棋,他们都很喜欢玩,当天玩不完,第二天还要继续,就这样接连玩了几天。
昊昊对于各种棋类的了解,在他高中二年级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时还派上了用场。面试时,北京五位专家学者向各位选手提了一个问题: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规则,如何认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性?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首先得了解两种棋类的游戏规则,才能从中进行归纳和总结。作为中国人,大多数人比较熟悉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象棋,象棋在我国也比较普及,很多孩子都会下,但是会下国际象棋的人并不多。其次,还得对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虽然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但作为中学生的昊昊并没有看过别人的研究,只能凭自己的理解去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象棋的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在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十六个,各分七种,分别是帅(将)一个,车、马、炮、相(象)、仕(士)各两个,兵(卒)五个。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帅(将)每一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士每一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相(象)走田字;马走日字;炮打隔子;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兵(卒)在没有过“河界”前,每一着只许向前直走一步,过“河界”后,每着可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不能后退。
国际象棋的棋盘由六十四个大小相同、深浅(黑白)相间的方格组成,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的角角相触的各地称为“斜线”。对局开始时,对局双方各有十六个棋子(黑棋和白棋),它们分别是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八个兵。对局首先应由执白棋一方走出,双方轮流走棋,每次各走一着,直至对局完成。国际象棋棋子的走法是:王除易位时外,可走到未被对方棋子攻击的任何相邻格子;后和车都可走到它们所在的直线、横线或斜线上的任何格子;象可走到它所在斜线上的任何格子;马的走法由两个不同步骤组成,先沿横线或直线走一格,然后沿斜线离原格方向走一格,在走第一格时即使该格已有棋子占据也仍可行走;兵只能朝前走。
昊昊首先简单地说明了这两种棋的规则,然后分析说:中国象棋中的将(帅)和国际象棋中的王都是一国之君的意思,它们被吃掉,就意味着朝廷或国家的灭亡,所以将(帅)和王都需要得到很好的防卫和保护。中国象棋里安排了士象来守卫将(帅),而国际象棋里则有一种叫做“易位”的走法,也是使它可以从激战的中心转到安全的侧翼。中国象棋中将(帅)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九宫”,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比较保守的一面,而国际象棋中的王和后却能够主动出击、身先士卒,说明西方文化中有一种平等意识和开放思维。昊昊的回答让专家评委们很满意。
当然,除此之外,中国象棋中将(帅)最贴身的护卫是男性的“士”,而国际象棋王的身边是一个女子“后”,这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权制观念很深,而西方的女权观念相对多一些。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中的兵都是数量最多,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体保卫王朝,而且只能冲锋不能后退的。不同的是中国象棋中的兵永远只能是兵,即使过了“河界”能够横冲直撞,也还是一个兵。而国际象棋中的兵则有机会改变命运,因为它如果冲到底线,就可以升格为除了王以外的任意一个子。这种区别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而西方文化中有“论功行赏”的传统。其实,任何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多观察、多思考,任何考试或考查总是万变不离其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