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写的作文虽然说不上差,但总是显得不出彩。每次他写的作文思路都很清晰,叙事也有条理,人物和景物也都能抓住特征。但是每次老师看他的作文都觉得缺了点什么,显得有些平庸乏味。
有一天,老师给张伟讲了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叫张僧繇的名画师,他在一座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栩栩如生的龙,但是却没有点上眼睛。大家觉得很奇怪,张僧繇就告诉他们,如果点上了眼睛,龙就活过来了。众人不信,非让他点上眼睛试试。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没想到刚点上眼睛,墙壁上的龙就动了起来,紧接着飞上了天空。”
张伟听完故事说:“老师,我知道,这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你的作文,就如同张僧繇画的龙一样,缺少了点睛之笔,所以才会显得枯燥、乏味。”
张伟听了后在一旁若有所思……
就像案例中老师所说,龙是指我们写的文章,而龙的眼睛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画龙点睛,旨在让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用一两句简单的话语,在文章的关键处点明主题。它可以点在篇头,也可以点在篇中和篇末。
我们平时点睛的方式通常分为明点和暗点。明点很简单,就是用简单的话语直接写出文章的中心;而暗点则是用蕴含哲理的话暗示文章的中心,当然,词句不用太深奥,只要恰到好处就可以。
一篇文章有点睛妙笔,才能吸引住读者的眼光,让看的人明确地知道我们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对文章也能有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至于我们写的时候究竟用什么方法,点在什么地方,那就要视内容表达的需要来定了。
好方法
第一,开篇点“睛”,破题明义。
如果能准确地破题明义,就达到了开篇点“睛”的效果。所谓破题明义,就是在文章的开篇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的要旨,点明文章的主题。
有些同学在开篇的时候,喜欢用过多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认为这就是“点睛”之笔。其实不然,过分修饰只会让文章看上去华而不实,甚至喧宾夺主,无法达到破题明义的效果。
我们可以用对比、设问等方式来破题。
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一文中,有个同学用对比的方式点“睛”:“有的人感叹生活真累,有的人感叹生活真烦,而我却认为,生活真是美丽!”还有个同学用的是设问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要生活,但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可见,我们用简单的话语,也能准确深刻地开篇点“睛”。
第二,在篇中关键处点“睛”,回味无穷。
我们平时写记叙文的时候,总是用平板的语气就事谈事,立意平庸,让读的人觉得枯燥乏味。其实,如果我们能在篇中的关键之处妙笔点“睛”,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有个同学在《烈士公园游记》中这样描写花朵:“公园到处开满了鲜花,有红色的,有白色的……五颜六色真是美丽。”这样的写法看上去缺乏深意和高度,如果在这个地方点出文章的中心,就会很不一样:“烈士公园到处开满了鲜花,红花似烈士的鲜血,而白花则像人民对他们的哀思和悼念。”
这样一写,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升华了文章主题,给人一种清晰领悟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使整个文章的基调得到了升华。
第三,结尾点“睛”,卒章显志。
所谓“卒章显志”,就是用一两句话,在文章的结尾点明中心和主题。如果我们运用得当,就能增加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塑造出文章的灵魂,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比如,有个同学在《诚信是世间最美的品格》一文中这样结尾:“诚信是诚实,诚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是一根不屈的脊梁。”
这个结尾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思想,不失为一处点“睛”妙笔。
小贴士
画龙点睛,讲究的是点到为止,让人寻味。因此,我们用的词句越简练越好,而且整篇文章不用处处“点”到,“点”一两处就够了。而且,我们可以妙用名言、名句画龙点睛,这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加灵动而富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