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 竞争的尖锐化
7.4.1.1 同业竞争与产业间的竞争
美国证券公司的设立实行注册制,进入壁垒不高,因此证券业一直存在较大的同业竞争压力。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家企业只与一家证券公司保持业务关系。近年来一家企业与多家证券公司建立关系。
同时来自产业外部—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竞争也不断加剧。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使放松管制、促进竞争进而提高金融业运作效率成为西方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分业经营的法规被废止后,美国的商业银行就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营业网络、众多的客户资源等优势向证券领域发展,证券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7.4.1.2 价格竞争
美国证券公司业务中进入壁垒最高领域是承销和并购业务,其权益回报率在过去曾高达57%。但是随着竞争的激化,证券承销利润开始缩小,IPO承销价差在过去10年以年均2.09%的速度下降,但是美国证券业的承销收入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这不仅表现为全球主要的大型承销项目由美国的证券公司包揽,而且其承销费率也相对较高。2006年美国前五大证券公司的承销费率一般在3%以上,远高于中国证券公司在大型承销项目的收费水平。
1975年佣金自由化后,经纪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1975—1980年交易佣金由26美分/股下降到11.9美分/股,年均下降10.85%,导致大量小型经纪公司破产。1995年以来网上经纪业务迅猛发展,网上交易佣金更是迅速下降到不足3美分/股。尽管佣金收入总额因股市的发展和交易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是佣金收入占产业总收入的比例却逐年下降。证券业交易佣金总收入由1976年的31.56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545.41亿美元,增长近16倍,但是佣金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却由1976年的45.86%下降到2007年的11.50%,年均下跌1.11%。即使经纪业务做得最好的美林证券,其佣金收入比重与30年前相比也有超过近40%的降幅。
7.4.1.3 产品和服务竞争
证券公司注册制和业务经营范围的宽松管制使美国券商在业务发展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形成了专业化经营的特色;1975年佣金改革之后,传统经纪业务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证券公司开始将发展重点转向资产管理、承销、基金销售等业务,到2001年上述三块业务的收入均已超过佣金收入。这一业务转型中做得最成功的就是美林证券,它依托传统经纪业务的优势,利用专业经纪人才队伍与庞大的市场研究力量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理财服务,在美林2006年的收入中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业务收入占43%,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
在服务手段上出现了很多网上折扣经纪商,主要向客户提供信息资料、在线代理交易和买卖证券,收费极为低廉。到2001年美国的网上交易量已经占全部交易量的25%,大型投资银行也开始加入到网上交易中,摩根斯坦利的经纪业务率先建立了在线交易系统,美林甚至建立了“美林直接市场系统”不仅从事网上经纪业务,甚至开始在网上直接进行证券发行业务。
美国对证券业业务范围的宽松规制,促进了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美国的大型券商各有自己独特擅长的业务和服务领域,中小型券商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别化来获得市场空间。美林的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最好,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最大;摩根斯坦利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不仅大,而且风险控制最好,高端承销业务也相当成功;高盛公司则在并购财务顾问、股票承销业务具备优势。
7.4.2 并购重组与融合化趋势
受到金融管制放松、新技术发展、利润最大化等因素的推动,同时为应对规模强大的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美国证券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购重组活动十分活跃,产业融合化趋势日益凸现。大型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增强自身实力,美林证券通过收购英国的水星资产管理公司使自己跻身资产管理业务的前列;高盛公司则通过在欧洲、日本收购经纪公司来加强自己薄弱的经纪业务;摩根斯坦利与迪恩···维特(Dean Witter)的合并,促进了承销业务和经纪业务的整合,其实力跃居当时券商之首。
Roy C。Smith(2001)指出由于放松管制、全球化与新技术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在急剧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加剧。在1986—2000年的15年中,美国有近28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证券公司消失,根据2001年美国证券业协会的排名,当时拥有证券经纪人最多的20家经纪类证券公司中,只有8家未被银行、大型券商或其他金融机构收购,证券公司的数量也从2001年5562家减少到2007年4969家。
一方面,证券业内部的同业并购步伐加快。据统计,1985-1999年,被美国本土金融机构收购的证券公司交易额达到1540亿美元,其中来自证券业的同业并购就达到1140亿美元。
另一方面证券业与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间的并购业务日益活跃。1994—2002年,美国证券业协会(SIFMA)中由商业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拥有的会员份额一直持续增长,从9.4%上升到19.5%,9年中该份额提高了1倍以上。
7.4.3 美国证券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美国虽然拥有全世界最严密的证券法律监管体系,最有效率的监管机构,但依然不能杜绝证券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美国证券业在经纪业务领域的违规行为主要发生在证券交易的合谋操纵方面,例如1994年威廉···克里斯蒂在研究了纳斯达克市场造市商的报价行为后发现证券公司为获得高额利润联手操纵股票价差,其中包括美林证券和摩根斯坦利等大型券商。
在证券承销业务领域,券商为迎合证券发行人的口味,将证券分析师的收入与承销业务业绩挂钩,促使证券分析师发布有利于其客户的研究报告,甚至在股票一路狂跌的时候,依然违背起码的职业道德发出买入和看好公司业务的评级报告。2002年对美林证券的调查披露了其中的秘密。美林证券的分析师对内部会议上认为是垃圾的股票给予买入和强力买入的评级,这些误导市场的报告既不客观也不独立,只是为了吸引承销业务的客户。美林证券因此被美国证券委罚款1亿美元。
7.4.4 美国证券业的市场绩效
美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980-1990年美国证券业的股权回报率下跌趋势十分明显,但1990年以后美国证券业的平均税后收益率达到13.62%以上,2003和2006年甚至达到25%以上,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平均收益率。但是该时期证券业收益波动较为剧烈,2007年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全行业利润急剧下降,当年收益率下滑至4.6%,充分说明证券业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特征。在分业经营的规制取消之后,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在高额利润驱使下必然会逐步进入证券业。
由于1990年以后收益率的曲线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与美国证券业的并购、融合的趋势对产业的影响密切相关。行业并购整合导致产业集中度上升,并购产生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促使企业利润水平提高,从而提升了全行业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