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稳妥发展,一些商家在面对新行业和新领域时,不急于出手,而是等到有人带头后,才开始行动。一旦行动起来,便异常迅速,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决心和勇气。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得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如果经济实力不够,是很难在先入为主的环境中站稳脚跟的。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期召开,中国政府明确鼓励海外人士到大陆投资。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港商已经纷纷向内地投资。不过参与此次投资热潮的主流是中小企业主,他们在内地主要是开办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这个行业在当时具有风险小、利润大的特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香港的一些大财团陆续来到内地,发展大陆的地产物业。
1979年,霍英东、包玉刚开始对大陆投资。霍英东参与投资了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大规模建设,包玉刚投资改建宁波北仑港。
郭鹤年老先生也不甘落后,从1983年开始,他先后在内地兴建了十几幢大型物业,如北京香格里拉、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
对祖国念念不忘的李嘉诚终于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在大陆进行全面投资。
1992年5月1日,李嘉诚代表长实与中方合资成立了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港中双方持有平等股权。在这个合作项目中,港方股东有三家,分别为长实、和黄、怡和。中方的合作伙伴有中国机电轻纺投资公司和深圳投资管理公司。
长和实业有限公司拟定初步计划后,便开始投入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李嘉诚的精明决策和高效的办事作风令大陆人士非常惊叹。
时隔3个月,李嘉诚在长实集团中期业绩报告中指出了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当记者问起李嘉诚预计在内地的投资额时,李嘉诚竟然回答会拿出长实集团25%的资产。
李嘉诚的这一回答同样在内地商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长实集团是一个超级旗舰,该集团资产总值的25%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再加上李嘉诚向来言出必行,不会漫天说谎,李嘉诚在内地的巨额投资无疑会对内地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6月,李嘉诚、郭鹤年、中国光大、香港鹏利等各大财团组成的港沪发展有限公司与闸北门区政府签订协议,租得该区火车站以南近6公顷的土地使用权,决定在这块地皮上建造综合性建筑群。
9月,长实、香港熊谷组以及中信旗下的三家银行合作,在海南组建了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长实投资近18亿港元,得到了约10%的股权。
10月5日,以和黄为中心的港方财团和中方财团深圳东鹏实业组建了深圳盐田港发展公司,计划在深圳建成世界级的盐田货柜码头,以便与香港货柜码头形成互补,总投资额高达50亿元人民币。
签约仪式很隆重,这间接地为李嘉诚做了积极宣传。在钓鱼台国宾馆,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邹家华都出席了签约仪式。
11月,长实集团经福州市政府认可,投资35亿港元,参与该市旧城区三坊七巷改建工程。
11月下旬,李嘉诚与胡应湘达成协议,合作发展广深珠高速铁路的二期工程,总投资达到96亿港元。
1993年,李嘉诚在重庆投资,在重庆市中区依仁巷建成了23万平方米的大型楼群。然后第二年在重庆专门设立了和记实业,参与重庆市五区一县达500万平方米的康居工程建设。
短短几年的时间,李嘉诚和他率领的长实在内地各个地方参与多种项目的发展。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为中国大陆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虽然李嘉诚不是向内地投资的领头军,但是,他在内地进行的全面投资完全可以弥补后入的被动局面,并很快使长实在大陆的投资地位显著上升。
李嘉诚经典语录:
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