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的行业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善于挖掘的商人才能够物尽其用。抓住商机只是第一步,因为,商机一旦出现,自然有很多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发觉,然后趋之若鹜。有了商机,马上采取行动,以速度和谋略取胜才是最重要的。
李嘉诚发现兴建屋村的商机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港岛北岸的中区、东区、西区,每年都有高层住宅楼宇拔地而起,那是祖传地盘物业的业主和地产商收购旧楼拆卸重建的,地盘七零八落,很难形成屋村的规模。
屋村只有到港岛南岸、东西两角、九龙新界去发展,形成10多个卫星市镇。
兴建大型屋村不难,难就难在获得整幅的大面积地皮。李嘉诚有足够的耐心,他不会坐等机会,他在筹划未来的兴业大计之时,仍保持长实的良好发展势头。
第一个大型屋村计划:黄埔花园
1981年元月,李嘉诚正式入主和记黄埔任董事局主席。
李嘉诚收购和黄的动机之一,便是它的土地资源。
先前,和黄洋行大班祈德尊,已开始在腾出的黄埔船坞旧址的地皮上发展地产,兴建黄埔新村。按照港府的有关建筑和地产方面的条例,要将工业用地改为住宅和商业性质的办公楼用地,必须得补足差价。祈德尊不谙地产之道,竟未能在这块风水宝地栽活摇钱树。祈德尊下台后韦理主政,仍未如愿把财政黑洞填满,售房不拣时机,便宜了炒家,坑苦了股东。
由于当时的地产业正处于高潮期,地价昂贵,如果要在此地改建屋村,得补入近30亿的差价,李嘉诚考虑再三,推迟了黄埔花园的建设。
李嘉诚苦苦等了两年,地产才出现了低潮期。他立即与港府进行了正式谈判,仅以近4亿港元获得了黄埔船坞的住宅商业开发权。
1984年,中国政府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京签订了《 中英联合声明 》。香港前景骤然明朗,恒生指数回升,地产开始转旺。
年底,李嘉诚宣布投资40亿港元,在黄埔船坞旧址的地盘,兴建包括商业中心的大型住宅区——黄埔花园屋村。
整个黄埔花园,占地19公顷,拟建94幢住宅楼宇,楼面积约760万平方英尺,共11234个住宅单位,附有2900个停车位及170万平方英尺商厦。整个计划分12期,首期1985年推出,1990年全部完成,被称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宏伟的屋村工程。超过政府建的大型屋村,在世界亦属罕见。据估计,整个项目可获利60亿港元。
第二、第三个大型屋村计划:丽港城和海怡半岛丽港城、海怡半岛两大屋村的意愿,萌芽于1978年李嘉诚着手收购和黄之时。之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耐心等待,精心筹划,方于1988年推出计划。
1985年,李嘉诚透过和黄,收购了置地所控的港灯。计划利用港灯位于港岛南岸的鸭猁洲发电厂现址发展地产,与电厂相连的有规壳石油公司油库,另有一座油库在新界观塘茶果岭。李嘉诚经过复杂的迁址换地计划,茶果岭、鸭猁洲两座大型屋村地皮由长江系全资拥有。
两大屋村预算耗资110亿港元,又一次轰动港九。《 情报 》称:“惟超人才有如此大手笔。”
茶果岭屋村定名为丽港城,占地8.7公顷,为高级住宅区,有专为住户设立的私人俱乐部。屋村单位面积64~920平方英尺,共8072个单位。总楼面积达620万平方英尺,附设16.1万平方英尺商厦。总投资45亿港元。
鸭猁洲屋村定名为海怡半岛,占地15公顷,兴建38幢2840屋住宅楼宇,单位面积600~1100平方英尺,共10450个单位,总楼面787万平方英尺——超过黄埔花园。附设31.2万平方英尺商厦、网球场、俱乐部、游泳池等。总投资65亿港元。
长实估计,以1988年同类楼宇的时价每平方英尺1000港元计,两大屋村可获纯利50亿港元。1990年5月,丽港城首期发售,每平方英尺售价1740港元,用户及炒家争相抢购,异常激烈。到1993年,每平方英尺售价,丽港城已达4300港元,海怡半岛为3300~3500港元之间,均大大超出预计售价。若加上建筑成本及售房成本上涨等因素,两大屋村全部竣工盈利,远远突破百亿。
第四个大型屋村计划:嘉湖山庄
新界元朗以北,有一个天水围村,它与深圳西区仅隔一条狭长的海湾,这就是后来的嘉湖山庄。
嘉湖山庄这个屋村计划从推出到实施,同样经历了长达10年的漫长时期,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好事多磨”吧。
早在1978年,长实已经与会德丰洋行合作,已购得天水围的地皮。次年后期,中资华润集团从中购得股权,三方合作组建了巍城公司。三家的股份占有额差距甚大,华润集团占51%,而长实仅持有12.5%的股份,明显处于劣势。
公司成立后,华润集团意气风发,气势磅礴,欲大干一番。他们计划在15年内彻底改变天水围的境况,把它变成一座可容纳50万人口的新兴城市。
当时的李嘉诚正在收购和黄公司,没有精力直接参与天水围这块宝地的策划,华润集团一手包办,这也促成了它的失败。毕竟,华润集团是中国外贸部在港成立的一家贸易公司,对地产发展缺乏一定的经验,同时对香港地产业的规律也不能吃透。
危机很快出现,1982年7月,港府作出决定:收回天水围的土地,在收回的土地中,以8亿港元的价格批给巍城公司40公顷,并要求该公司在12年内在此建成价值为近15亿港元的建筑群,同时负责清理政府收回的土地。如果巍城公司不能完成港府给它定下的任务,土地和8亿港元将被充公。
1983年年底,港府在此基础上又作要求:港府欲投资40亿港元用于天水围的市政工程,并将此工程承包给巍城公司,并要求该公司确保有15%的利润。市政工程包括整理地盘工程和基本建设两大块,共需投入近26亿港元。
华润集团的头上无疑被港府浇了一大盆冷水,他们的雄心壮志被浇熄了,兴建城市的计划亦落空。一些小股东见形势不好,纷纷准备退出。
李嘉诚没有放弃,他在静观其变的同时,不断买进小股东抛出的股份。
整整10年,李嘉诚熬过来了。1988年,李嘉诚的股份占有额达到49%,与华润集团势均力敌。
该年年底,长实与华润签订协议。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长实保证华润在天水围工程中获利7.52亿港元,并在动工之前预付75%的许诺利润;如果将来的售楼价格高于协议范围,两公司共享超额利润,华润提51%。
(2)长实全权负责天水围的发展计划与销售工作,费用由长实承担。
此时,距1982年港府定下的要求已有6年,长实只剩6年的时间来完成政府的那个令很多股东望而生畏的要求了。
据当时的情况估计,若能够达到政府的要求,实际利润有可能达70亿港元。但没有达到政府的要求,将会造成巨大损失。
协议通过后,长实在李嘉诚的率领下,奋力拼搏。至1995年,长实最终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天水围屋村的建设。李嘉诚的第四个大型屋村计划——嘉湖山庄顺利完成。
嘉湖山庄拥有近60幢商业和住宅楼宇,占地面积约1100万平方英尺,可容纳近6.5万人口。李嘉诚在此次屋村计划中得到了更多的利润,狠狠地赚了一大笔。同时,华润集团不费吹灰之力,在被长实拯救的同时,又轻轻松松得到了大实惠。
李嘉诚的这种做法使得长实与中资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为以后的友好合作埋下了伏笔。
在屋村建设的过程中,李嘉诚一展雄风,干得轰轰烈烈,让人艳羡。人们在称道“超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之时,无不惊叹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他紧紧咬住兴建屋村不放,看准时机便立即出手,充分显示了他的商战风格。
李嘉诚经典语录:
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